簡評《中國流行歌,怎麼都像一個人寫的?》

簡評《中國流行歌,怎麼都像一個人寫的?》

《中國流行歌,怎麼都像一個人寫的?》一文所提到的這種問題和學術界的灌水文章有幾分相似之處,都是隻是貌似具備了基本元素,但其實並無真正的價值(包括音樂的美學價值和學術的真理價值),只是對於學術作品的學術價值的判斷比音樂的美學價值判斷要難的多。音樂作品如果的確缺乏美學價值和音樂美感的話,很快就會被市場和聽眾淘汰的,折騰不了多久,也不會自害到多高的程度;而學術作品的學術價值判斷起來要難得多,學術作品有很多的包裝偽造哄抬的方法(無論是技術型的還是純理論的學術成果),不是具備足夠的眼力和學術造詣的人是分辨不出來的。有眼力和有足夠學術造詣的人如果沒有道德的話,也會導致判斷結果的混淆甚至顛倒,因此,學術界的折騰容易搞很久,而且容易產生比較嚴重的自害的後果和逆選擇的後果。學術界最為典型的自害的後果,比如從文革之類的非‘奉旨’研究否則不得做研究,到投入海量的錢和人力做出海量的水貨研究成果和給出海量的學術頭銜卻不真正考核其真實的學術價值和學術份量,最終以至於十幾億人幾十年也沒做出多少個真正對人類智慧增加有重大貢獻的學術創新性成果。

補充:學術代表作制度如果真能嚴格規範執行,還是能夠逐漸緩解和解決這個問題的。但這個制度執行的最核心的環節在於要真正能夠辨別這些學術代表作的學術分量和學術價值。但這種規範又不是簡單的形式上的規範,而是必須讓有學術判斷力和辨別力的人基於良知去做判斷。

https://mp.weixin.qq.com/s/4io9Pfofu5DMq6vG2nSLyQ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