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儿童睡眠问题——王成斌

人的生命约有1/3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并且睡眠可以促进生长、恢复精神和解除疲劳。自20世纪初,借助脑电图的分析,发现睡眠时脑电活动呈现特殊慢波。1952年又有人发现睡眠过程中经常发生短时间的、快速的眼球运动,并伴有快速低幅的脑电波。

谈谈儿童睡眠问题——王成斌

睡眠是大脑的主动活动过程,而不是被动的觉醒状态的取消;脑内许神经结构和递质参与睡眠的发生和发展,但科学家对其具体机制仍 然不甚了解;睡眠不足可导致肥胖、学习成绩下降等问题。睡眠由两个不断交替出现的时相所组成,在整晚的睡眠过程中慢相睡 眠与快相睡眠反复循环,一般是先经过80~120分钟左右的慢相睡眠,接着进入快相睡眠,此后再转入慢相而至快相,如此慢相→快相→慢相→快相的周期循环,整夜约有3~4次。睡眠的两个时相各有其不同的生理功能。

谈谈儿童睡眠问题——王成斌

谈谈儿童睡眠问题——王成斌

EEG:脑电图,EOG:眼电图, EMG: 肌电图,Heart rate: 心率, respiration:呼吸,penile erection:阴茎勃起

stage1,脑电从清醒状态的alpha波转为theta波,这 个阶段可以描述为昏昏欲睡。stage1是睡眠的起始阶 段,在这个阶段,肌肉开始放松,人开始失去意识 

stage2过程中,脑电频率约为12-16HZ,在这个阶段,肌电比stage1降低,意识完全失去。这一阶段约占睡眠的45-55%时间 

stage3,delta波,也称delta节律,(0.5-4HZ),构 成stage3 50%一下的脑电组成。这一阶段是部分的深度睡眠,并向stage4过渡。梦魇,梦游,尿床和梦话会在此阶段出现 

stage4,delta波占据50%以上的时间,是深度睡眠。 REM睡眠和NREM睡眠中的stage4和stage3是自我稳态控制的

非快动眼睡眠(NREMS)又称慢相睡眠、正相睡眠和慢波睡眠,随着人们由清醒逐渐进入睡眠,脑电图中正常的α波随着睡眠的加深而逐渐减少,直到最后完全消失,并且出现了每秒4~6次的慢波和每 秒0.5~3次的高波幅的梭形慢波,因此得名

非快动眼睡眠时相人体呼吸变深、变慢而均匀,心率变慢,血压下降。全身肌肉松弛但仍保持一定的紧张度,眼睛闭拢,如轻轻扳开眼皮可以发现眼球呈静止状态。根据睡眠深度的不同又将这个慢相睡眠时相分为思睡、浅睡、中睡和深睡四个阶段,又称熟睡阶段。非快动眼睡眠时相的生长激素分泌明显升高,对促进身体生长发育、 促进体力恢复是有利的

快动眼睡眠(REM)又称快相睡眠、异相睡眠或快波睡眠,此期睡眠双眼球产生50~60次/分的快速摆动,脑电波由慢波转快睡眠 时相,人体的各种感觉比在正相睡眠时期进一步减退,肌肉也更松弛,肌腱反射消失。但是这个时期的血压却较慢波睡眠时期升高,呼吸也变得快而不规则,体温和心率也较前阶段升高和加快。身体上有些部分的肌肉如面肌、口角肌及四肢的一些肌肉群可出现轻微的抽动。另外肠胃活动增加,大脑的血流量也明显增加,孕妇腹里的胎儿在这个时期胎动也明显增加为快波,快动眼睡眠时,体内的各种代谢功能都明显增加以保证各种组织蛋白等重要物质的合成和对已经被消耗物质的补充,有利于建立新的突触 联系促进学习记忆活动甚至是创新思维的形成,促进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有利于正常功能维持和损伤修复

谈谈儿童睡眠问题——王成斌

谈谈儿童睡眠问题——王成斌

谈谈儿童睡眠问题——王成斌

关于睡眠父母应该了解的常识

睡眠是一个生理过程,但是睡眠习惯是后天习得的,而且睡眠习惯应该和人体的正常生物节律保持一致。父母了解以下常识,有助于孩子良好睡眠习惯的形成: 

人的大脑有昼夜节律,这种节律是有自然光所决定的。夜间过度明亮的光线照射会欺骗孩子的大脑,导致孩子晚睡。而早上起床时间自 然光的缺乏容易影响孩子的自然醒觉,导致白天学习效率下降以及正常 睡眠规律的形成。因此,早上起床时间的阳光照射和夜间避免“屏幕时间(平板及手机等)”非常重要。睡眠过程中,人体温度会较白天略低。研究表明:温度过高不利于孩子入睡,推荐入睡时的适宜温度是18-24℃。其他刺激因素:临近入睡时间,视觉、声音、触觉以及气味的不良刺激都会影响孩子正常入睡。比如,睡前“屏幕时间”、和朋友网络聊天 以及过度兴奋等等都会影响正常入睡 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良好睡眠习惯的形成 中,父母应该为孩子做好表率。体育锻炼及户外活动有助于夜间入睡,但是应当注意时间安排,推荐选择下午午睡之后,或至少在睡前2小时以前。青春期孩子午后建议小睡15-20分钟即可。婴幼儿午睡时间可稍长,建议个体化,以不影响夜间入睡为宜

睡眠期间出现的问题

孩子处在生长发育快速的时期,代谢旺盛,又活泼好动,出汗常常比成人多。其特点是:平素活动时易出汗;刚入睡时出汗较多 (交感神经兴奋);深睡阶段,交感神经受抑制,出汗量逐渐减少。佝偻病、营养不良、结核病、先天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疾病也可以有明显的多汗症状,但是孩子多数还会有原发病的症状、体征以及检查改变。

很多父母说“我的孩子老是趴着睡,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呀?”这大概可以列入家长最关注的睡眠常识之一。孩子晚上睡觉感觉舒适,呼吸道通畅,房间温度适宜等是最好的,孩子趴着睡容易获得安全感,对肠胃不适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利于手指发育,利于肺功能成熟、对心脏没压迫(但别捂住口鼻),还利于宝宝颈部胸部腰部的肌肉发育,对以后翻身、坐、站、走等有帮助,但4月龄以下的小婴儿趴着睡, 婴儿猝死风险增高;趴着睡不利于新鲜空气流通,不利于散热。因此,先天性心脏病、肺炎、感冒咳嗽时痰多、哮喘、脑性麻痹宝宝不适合趴着睡。

根据调查问卷分析,儿童及青少年夜间磨牙高达14-46%, 而成人中约8%。夜间磨牙是孩子常见的一种症状,其原因大体分为两类:生理性原因:白天学习过于紧张,激动,玩得太兴奋,晚饭吃得过饱或进餐时间太迟,睡前过于兴奋,或睡姿不当;病理性原因:口腔疾病如龋齿,牙龈炎,牙周病,牙槽脓肿等。上呼吸道感染如扁桃体炎,气管炎,消化系统疾病如胃肠炎,消化不良等。夜间磨牙虽然暂时不会感到有什么痛苦,但是长期下去,可引起牙齿牙合面和邻面的严重磨损,及并发上述的各种病症,顽固性磨牙症会导致牙周组织破坏,牙齿松动或移位,牙龈退缩,齿槽骨丧失等。

夜间磨牙的危险因素有吸烟、摄入含咖啡因的食物或饮品、酒精制品摄入、部分药品(如氟哌啶醇)、毒品(迷幻药、可卡因、安非他命)、睡眠呼吸障碍 (鼾症)、睡眠呼吸梗阻,其相对风险比分别为1.3、1.4 、1.8 、? 、? 、1.4 、 1.8。夜间磨牙会导致牙列不齐以及牙釉质受损,因此家长切不可大意,孩子晚上睡觉最好有牙套保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