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搞错,作品集这样都不行?!

如果将授课方式简单分为“严厉派”和“和风细雨派”,我手下这群孩子将我划分到后者其实让我有些惊讶。虽然让学生以舒服的姿态与我一起将学习进行下去是我一直坚持在做的,但上课期间我每天“正色”的时候其实非常多。

比如有时与学生探讨项目到佳境时,也会听到学生半开玩笑地说“老师,你这样直白说我的图不好,我很尴尬呀”,这时候我的脸色一般会变得正经且严肃。我自然也希望每位同学的图可以用到作品集中,但当你拿着一张大概长这样的图来给我看时,我知道或许超出了你的本科水准,但我也必须直接告诉你,这张图在作品集里就像出现在戛纳的“毯星”,没有任何意义。

有没有搞错,作品集这样都不行?!


如果你委屈或不服气,想要“质问”我什么样的完成度才能达到名校申请标准,我可以给你一个清晰的思路——让我感到惊喜。

01 给我惊喜=让考官“amazing”


很多同学听到“让我感到惊喜”这句话的时候都会大呼一声,这个标准也太模糊太主观了吧!下面我给你详细解释:

我在伯明翰城市大学读研究生时,包括我在内,班里的中国学生全是来自于国内本科,而且基本都是自己DIY作品集申请,都经历了各种磨难拿到了offer,老实说实力不会弱。但第一学期上课大家交流下来最明显的感觉是:根本不懂国外老师的脑回路!同学为啥那么厉害,我们被选进来是不是运气?

这真不是自己给自己泄气,比如前几个课题开题时,

我们手里是乱七八糟的手稿,而旁边的外国同学是已经成型的彩笔图、水彩图、电脑图,相形见绌瞬间想把自己皱巴巴的硫酸纸藏起来。而每次看到学霸小哥掏出一厚沓逻辑缜密的图纸时,我们都不约而同的凑在图纸前感叹:这种逻辑思维能力,怕是整个人生都不会出错了吧。

这就是国外学生的普遍水准,图真的能够起到“表达概念”的作用,设计思路清晰。跟着经历了一年多“,每天图上墙做Presentation”的训练,三天两头聚在一起的通宵爆肝,才终于做出自己满意的“逻辑清晰、信息表达明确、图面还漂亮”的图了这个结果是进步的证明,是我“听懂老师说什么了”的证明,更是我“真的学到了”的证明,这个对我而言就是惊喜。而且我自己亲身实践过,这个惊喜结果的获得有规律有章法。


有没有搞错,作品集这样都不行?!


而现在,与教研团队团队中诸位毕业于哈佛、UCL、爱丁堡等顶级院校的同事一起交流,将这些规律和章法更加完善,更加系统,并将最精华最能让你与世界名校接轨的知识化成知识点贯穿在每一节课中学到这些并应用于作品集中,我可以自信说出你的作品就是考官感叹“amazing”的那个,这难道还不足以推你朝“让我惊喜”的方向努把力?


02 所谓惊喜 =“你该做到这种程度”


什么样的图会给我惊喜,我简单为大家举例:

有没有搞错,作品集这样都不行?!


这张图来自17届学员Z同学的作品集,在看到Z运用水彩+电脑的方式绘制效果图时,我的惊讶程度完全超过了当年看外国同学的水彩分析图时。对国内景观专业同学来说,水彩这种绘画方式其实比较陌生,但在国外可以说习以为常,但从图面上看起来,Z同学的图甚至比很多外国学生的水彩图更好看。

很多同学常常局限于用电脑制图,手绘技能不错的同学有时候会用纯手绘的方式画几张效果图、分析图,却很少有同学能够想到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图面表达,也正因如此,把多种制图方式结合起来作图就更容易让人惊喜。

当然发现自己的这种专属特质并不容易,而这便是我,作为一名在国外学成归来参与过多个项目,并研究了个景观顶级名校师生作品的老师该为你做的。而在这里我们一直在强调的是“引导式教学”,毕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种教学方式给你的东西叫做能力,而不是速成。

而我一直坚信,学生们的想象力比我还要丰富很多,只要经过适当的启发就可以有意想不到的成果。这样的方式学习下来,做出惊喜作品完全自然而然:

HY同学,17届学员,获得UCL等院校offer

有没有搞错,作品集这样都不行?!


上图是17届学员HY同学用Rhino做的一个参数化模型,表现设计场地中的沙漠补给站。

学景观的同学大多有一个通病——效果图全靠P,很少有人会认认真真做一个概念模型,甚至国外学生都少有做到这种程度。那么,如果你是考官,看到作品集中有这样的参数化模型,你会不会眼前一亮?

Y同学,17届学员,获得爱丁堡、谢菲尔德、卡迪夫等院校offer

有没有搞错,作品集这样都不行?!


上图出在Y同学作品集,这张植物配置图中通过适当的过渡展示场地随着四季转换发生的情景变化。

而大家在做植物配置图的时候都只能想到做下半部分的图表,而季节变化的场地展示图通常只是单纯表现场地变化,甚至一度我都陷入难寻新表达方式的瓶颈期,这就是学生给我的惊喜,她完成比我的想法更好的表现方式。


有没有搞错,作品集这样都不行?!


以上是让我惊喜的几个举例,事实上让人惊喜的方式还有许多种,无论是图面的表达、配色,还是模型的搭建、渲染,又或者是逻辑的清晰展示,都是大家作品可以更完善,更亮眼的地方,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具体再问。

最后,又要搬出老生常谈的话了:每年申请各大高校的学生千千万,考官看一份作品集的时间通常就只有几分钟,如果没有让考官觉得“amazing”的东西,你凭什么指望自己的作品集在千篇一律的作品集里脱颖而出呢?

这句话你或许看过听过多次,但我希望你能够放在心上,在万千作品集里那一份有闪光点的作品集,放在宫斗剧里大概约等于在后宫敢怼天怼地怼空气魏璎珞,放在韩剧里就是天生有主角光环护体、让男一男二都爱不释手的女一号。

同学们,我实在不忍心看到你们顶着毕业设计、毕业论文、雅思考试一系列压力辛辛苦苦做了好几个月的作品集被淹没在茫茫作品里,如果你也不甘心,那就真的要时刻牢记这句——请给我惊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