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把上厕所说“解手”,真的和明朝大槐树移民有关系吗

中国历史历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涵盖各领域。纵观中国历史,上厕所都是很有文化的,有便旋、行清、出恭、净手、如厕、解手等叫法,其实我们今天使用最多的这是解手这个词。许多人认为,“解手”一词的来历是和明朝大槐树移民有关系的。

1.明朝移民的背景

元朝末年,元王朝为了将各地的农民起义镇压下去,所到之处“拔其地,屠其城”,造成河南人口的大幅度减少。同时,水旱蝗疫等自然灾害连年不断,造成“禾不入地,人相食”的凄惨景象,致使中原地区人口急剧下滑。以河南为例,当时全国人口5883万,河南只有81.5万人,仅占1.39%。而黄河北边的山西省,则是连年风调雨顺,少有战争涉及,人口达到410万,占到全国人口的70%。

2.明朝移民过程

明朝成立,社会逐渐稳定,面对人口不均、全国地区大批良田无人耕种,移民势在必行。洪武三年到永乐十五年的47年间,明朝政府先后数次从山西向全国广大地区移民。明朝的移民政策是按“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的比例迁徙。

3.解手一词的由来

虽然明朝政府颁布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比如发放棉衣,给路费、安家、置办农具等,但生活的好好的却要面临着骨肉分离、兄弟分散,很多人是抗拒的。所以官兵为防止移民逃跑,就把他们捆绑起来,并且怕他们带绑逃走,还要把捆绑起来的人用绳子连在一起,才押解上路。移民想上厕所,就得报告官兵,要把手解开。千里迢迢,漫漫长路,移民一说“解手”,官兵就明白是要上厕所了。解手一词因此流传至今。

4.其实明朝以前就有解手

从移民的历史故事看解手一词的来源,听起来是挺有道理的。但我们客观查阅历史文献追踪溯源,发现解手一词早有记载。秦观有诗“不堪春解手,更为客停舟”。其实解手在这里是握手的意思。元代《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中说:“叙了些寒温,魏生起身去解手”。可见解手一词,早在元代就已出现,和明朝大槐树移民没有什么关系。

5.现代厕所文化

在中国历史上,谈论厕所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有关中国厕所的论著也很少见到。而厕所是使人放松、振奋和感到享受的圣地,一个良好的厕所环境,体现了对于使用者的尊重。有的把厕所称为化妆室,有的把厕所成为休息室,有的地方将厕所称为轻松花园。

时代在进步,舒适优雅的厕所文化,也该登上大雅之堂了。

都把上厕所说“解手”,真的和明朝大槐树移民有关系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