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把上廁所說「解手」,真的和明朝大槐樹移民有關係嗎

中國歷史歷源遠流長,上下五千年;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涵蓋各領域。縱觀中國歷史,上廁所都是很有文化的,有便旋、行清、出恭、淨手、如廁、解手等叫法,其實我們今天使用最多的這是解手這個詞。許多人認為,“解手”一詞的來歷是和明朝大槐樹移民有關係的。

1.明朝移民的背景

元朝末年,元王朝為了將各地的農民起義鎮壓下去,所到之處“拔其地,屠其城”,造成河南人口的大幅度減少。同時,水旱蝗疫等自然災害連年不斷,造成“禾不入地,人相食”的悽慘景象,致使中原地區人口急劇下滑。以河南為例,當時全國人口5883萬,河南只有81.5萬人,僅佔1.39%。而黃河北邊的山西省,則是連年風調雨順,少有戰爭涉及,人口達到410萬,佔到全國人口的70%。

2.明朝移民過程

明朝成立,社會逐漸穩定,面對人口不均、全國地區大批良田無人耕種,移民勢在必行。洪武三年到永樂十五年的47年間,明朝政府先後數次從山西向全國廣大地區移民。明朝的移民政策是按“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的比例遷徙。

3.解手一詞的由來

雖然明朝政府頒佈了一系列優惠政策,比如發放棉衣,給路費、安家、置辦農具等,但生活的好好的卻要面臨著骨肉分離、兄弟分散,很多人是抗拒的。所以官兵為防止移民逃跑,就把他們捆綁起來,並且怕他們帶綁逃走,還要把捆綁起來的人用繩子連在一起,才押解上路。移民想上廁所,就得報告官兵,要把手解開。千里迢迢,漫漫長路,移民一說“解手”,官兵就明白是要上廁所了。解手一詞因此流傳至今。

4.其實明朝以前就有解手

從移民的歷史故事看解手一詞的來源,聽起來是挺有道理的。但我們客觀查閱歷史文獻追蹤溯源,發現解手一詞早有記載。秦觀有詩“不堪春解手,更為客停舟”。其實解手在這裡是握手的意思。元代《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中說:“敘了些寒溫,魏生起身去解手”。可見解手一詞,早在元代就已出現,和明朝大槐樹移民沒有什麼關係。

5.現代廁所文化

在中國歷史上,談論廁所會被認為是不禮貌的,有關中國廁所的論著也很少見到。而廁所是使人放鬆、振奮和感到享受的聖地,一個良好的廁所環境,體現了對於使用者的尊重。有的把廁所稱為化妝室,有的把廁所成為休息室,有的地方將廁所稱為輕鬆花園。

時代在進步,舒適優雅的廁所文化,也該登上大雅之堂了。

都把上廁所說“解手”,真的和明朝大槐樹移民有關係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