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百順同志的故事

陆百顺同志的故事

楊秉輝

中華醫學會常務理事

中國健康教育協會副會長

深夜,牆上的掛鐘敲了12下,老陸在床上翻了個身,覺得煩,剛才敲過11點,怎麼這麼快又敲了?這鐘也用了幾十年了,原來它夜夜這麼敲啊,挺響的嘛,怎麼過去沒怎麼感覺到?老陸想:“若是這個病怕是一定要開刀的,開刀會出很多血,自己身體底子差,怕是受不了的。”老伴已經睡得很熟了,還輕輕地打呼嚕,老陸又翻了個身,努力地想著:“不想了、不想了,睡吧、睡吧,聽天由命吧!”可是不想不行:“這件事要不要告訴老伴?區中心醫院的張主任說‘隨訪’是什麼意思?等它長大了再說?又說實在不放心可以做胃鏡、腸鏡檢查。那麼究竟要不要做胃鏡、腸鏡檢查?若確定是癌症,還要不要花那冤枉錢?要不要預先寫個遺囑?”

鍾又敲了兩下,老陸還在想:“又沒有多少遺產,寫個遺囑反而讓人笑話。要不要告訴退管會的人不要開追悼會,人都沒了,有什麼意思?啊,別胡思亂想了,也許沒事……”鐘敲了5下,天色已經微明。老陸這才迷迷糊糊地似乎是睡了一會兒。

夏天7點多鐘已經日上三竿了,老陸起身了,頭暈乎乎的,腦子裡還是在想:“要不要去腫瘤醫院查查清楚再說?”考慮再三,還是理性佔了上風,去腫瘤醫院查清楚!

吃罷早飯,老陸跟老伴說“去看一個朋友”,便跟著上班的人群擠了兩條線路的公共汽車,到了市腫瘤醫院。

陆百顺同志的故事

腫瘤醫院門診部人山人海,想掛專家號,哪裡掛得到?掛普通號老陸又覺得沒意思,區中心醫院張主任已經看過了,沒說出什麼名堂來,張主任也是位老醫生,難道比這裡的小醫生差?正遲疑間,走過來一個穿黑色短衫褲的中年男子,拍了一下老陸的肩膀,說他有專家號可以讓給他,不過要500元掛號費,老陸看過掛號處公佈的專家號是200元,便道:“專家號不是200元嗎?”

“200元?儂(你)去掛啊!阿木林(‘榆木腦袋’之意)!”

老陸聽說過這叫“黃牛”“號販子”,心想這種人心也太黑了,轉手倒賣一個號,比專家號翻了一番還要貴。本想還個價,問他300元行不行,這時身旁一個病人突然大口大口地吐出血來。老陸一看,這病人大約40多歲,面黃肌瘦,表情絕望,他的家人在一旁急得直哭。看得老陸心情壞透了,心想自己所患若是癌症,治療也無希望,若不是癌症,又何必來掛什麼專家號,做什麼檢查?算了,病也不看了,還是聽天由命吧!

老陸名百順,祖籍江蘇句容,久居滬上。時年64歲,退休前在一家國營工廠設備科工作,從頂替他爸進廠起,一直就是個科員,幾次有提為副科長之望,結果因為種種原因,皆未能如願,直到退休還是個科員。老陸自嘲“我名百順,實際不順”。

陸百順同志書讀到初中二年級,隨後“上山下鄉”,到祖籍鄉下插隊落戶,後來回城頂替他爸進了工廠,經人介紹與一紡織女工結婚。婚後育一女,師範大學畢業,在同城一中學教書,已結婚,並有一子。老陸一向身體尚好,吸菸,少量飲酒。常穿一件灰色夾克衫、黑西褲、“一腳登”皮鞋,左手腕上戴一串珠手鍊,據說是家鄉茅山道場開光之物,能保平安。

老陸退休後不外是看電視、打麻將消磨時光。去年女兒、女婿送來一部智能手機,開始玩起微信,自覺生活豐富多彩,衣食不愁,安閒之至。

老陸安享退休生活,又承組織關心,退休職工亦有體檢的福利,前年查過僅有輕度高血壓而已,老伴認真督促按時服藥,今年複查居然已經正常,正歡欣之時,孰料拿到體檢報告一看卻大吃一驚:在“腫瘤指標”項下,有一項名為CEA的後面有一箭頭赫然向上,在體檢結論中則有:“CEA(癌胚抗原)增高,門診檢查排除腫瘤”的建議。

陆百顺同志的故事

老陸看後眼前發黑、腿腳無力,幾乎不支。回想許多年來看到不少親友、同事命喪於此,不想好日子沒過幾天,這病已經來到自己頭上,如何是好?如何是好?

退管會辦公室分發體檢報告的王大姐是個熱心的人,她一面發報告,一面跟老同事們打招呼:“老陸啊,聽說你到泰國去玩過啦?泰國好玩吧。”

“蠻好,蠻好,風景好。”大庭廣眾之下,老陸只說風景好。

老陸拿到體檢報告,邊走邊看,剛走到走廊上就看到這個觸目驚心的“箭頭”,這個“癌”字佔據了老陸全部的思維,並擴散到全身。走廊裡走過的人看到他手扶牆壁、臉色發白,便把他扶進退管會辦公室,找個椅子坐下。王大姐趕緊過來詢問有何不適,老陸搖搖頭,嘆息道:“完了,生癌來。”

“不會的、不會的。”王大姐安慰道。

“血裡有癌……”老陸說不出“癌胚抗原”這個詞,但癌是明確的,便道:“有癌細胞!”說著把體檢報告裡的這個箭頭指給王大姐看。

“這個高也不一定生癌。”王大姐好像有點經驗。

“不一定的,不一定的。”後勤組退休的李大姐也跟著說。

第二天,老陸到給他們做體檢的區醫院去看了門診,接診的是一位老醫生,護士稱他張主任,張主任問了老陸的情況,摸了老陸的肚子,看了體檢報告,只說了兩句話:“不要急,‘隨訪’就是過兩三個月再複查一次就可以了。”

老陸對張主任的仔細倒很滿意,但對這兩句結論覺得太輕描淡寫了點。

張主任看他遲疑,又加了兩句:“實在不放心可以做胃鏡、腸鏡檢查。不過不一定需要。”

陆百顺同志的故事

老陸從腫瘤醫院回家“聽天由命”去了。

老伴看出老陸這幾天有點“魂不在身”的樣子,一再追問,老陸只好如實相告。誰知老伴倒有主見,說道:“這指標高,如果確定是癌就開刀。如不肯定,這刀怎麼開法?所以叫你過兩三個月再查。”

“若是癌的話,過幾個月不是就長起來了嘛!”老陸的擔心也有點道理。

“吃中藥,把這個指標壓下去就是啦!”老伴說。

老陸去看了中醫,接診的中醫望、聞、問、切未見異常,看他的體檢報告,這“癌胚抗原”也只是輕微增高,故也勸他不必擔心。但老陸堅持要吃中藥,這讓中醫先生很是為難,因為華陀、張仲景也沒有治過這“癌胚抗原”高的病,只好擬了個“四君子湯加味”的方子,按四君子湯參、術、苓、草,補氣普適之方,吃不壞的,再加兩味認為有抗癌作用的草藥:石上柏、半支蓮,便也交待得過去了。老陸按方配藥,回家煎服,心情稍定。

老爸有了這事,老媽告訴了女兒。女兒一聽,馬上上網一查,已知大半。不過對於網上所說終不敢全信,想起中學時有一女友,後來讀了醫科,畢業後在市立醫院做內科醫生,上半年同學聚會還建了個群,方便聯繫,於是便與該醫生“私聊”。女兒是中學老師,思路清晰,女友之間一陣交談,便盡知此中之理。遂先電告免憂,週末回家詳談。

週末傍晚,女兒、女婿、小外孫全回父母這兒來了。老伴早已備好豐盛晚餐,家人團聚,諸般快樂自不必說。單表飯後女兒開講腫瘤指標之事:她把從網上、女友處查問得來的醫學知識“現學現賣”、通俗易懂地表述了出來。說是:“體檢報告上的這‘腫瘤指標’在醫學術語裡稱為‘腫瘤標誌’,是由腫瘤細胞或患了腫瘤的人體產生出來的一些如蛋白質、酶等生物活性物質,這些物質如在人的血液中大量出現或不斷增加,那麼便表示這人可能是生癌了。這些物質中有的在胚胎裡也會大量出現,所以不生癌的孕婦血裡也會查到,如‘癌胚抗原’‘甲胎蛋白’等。這種‘腫瘤指標’還能大致提示是什麼癌,比如這個‘癌胚抗原’在胃腸道癌、某些肺癌的病人血中增高,‘甲胎蛋白’在肝癌病人的血中增高,一個叫‘CA199’的腫瘤標誌則在膽囊、膽道、胰腺癌的病人血中增高,而‘前列腺特異抗原’增高,則有可能是前列腺癌等。”

“你爸是這個……”她媽插話了,她只關心她老伴的事,但話到嘴邊又止住了,她不願說這個癌字。

“爸爸是‘癌胚抗原’稍稍增高一點,沒關係的。”女兒無任何顧慮,又接著說:“如果並沒有任何相關的症狀,這種腫瘤標誌只有成倍、成十幾倍或幾十倍的增加,或者多次檢查不斷增加,才應懷疑是生癌了。當然,要確定是癌還要做胃腸鏡或超聲波、CT 等檢查才行。”

“那化驗這東西有什麼用?把人都嚇死了,不如直接做胃鏡、腸鏡了。”她媽快人快語。

“做胃鏡、腸鏡、CT、核磁共振到底費事,花費也多,先驗個血檢查,有懷疑再做不是很好嗎?”

“你爸要做胃鏡、腸鏡嗎?”

“我爸沒有這方面的症狀,這個指標只稍高一點點,可以過一陣子再複查,不一定要做胃鏡、腸鏡的。當然,實在不放心也可以做。”

老陸覺得女兒說的跟醫生說的一樣,這下子放心了,忙說:“不做、不做。”胃鏡、腸鏡終究是一種“侵入性”檢查,讓人稍有不適,所以一般人多不願輕易做此檢查。

“中藥還要吃嗎?”她媽問。

“這種‘腫瘤標誌’是醫生用來觀察病情的指標,它不斷增高可能表示有癌症的情況。癌症病人手術後這指標降下來了,說明手術有效,假如後來又升高了,就要考慮是不是又復發了,這個指標是起這個作用的。因為這個高了一點就吃藥沒有必要。”女兒說。

陆百顺同志的故事

過了兩個月複查,老陸的CEA正常了,算是虛驚一場。老陸覺得他爸爸給他起的名字叫陸百順,這回逢凶化吉,還是“蠻順的”。這場虛驚還給他帶來了一個好處:老陸知道吸菸不好,吸菸會引起肺癌,但是一直下不了決心戒,這回為了防癌,把抽了幾十年的煙也戒了,這讓他老伴高興壞了。

陆百顺同志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