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在拉薩說松茸

食在拉萨说松茸

楊忠明

舊聞、食事作家,上海作家協會會員,海派雕刻多面巧手

8月底,在飛機的弦窗看到青藏高原上的雪山就是不一樣,凌空遠望,白雲像棉絮,飄浮在空中;河流像黃綢帶,蜿蜒在群山裡;雲層裡露出雪峰一角,如羊脂白玉,陽光下顯出它冰寒高昂的氣質。

美食家沈嘉祿老師說:“西藏林芝地區盛產松茸,那裡松林或針、闊葉混交林中的地上氣溫適中,降水集中,光照超好,林芝野生松茸是最潔淨的綠色食品,能散發出薰衣草、玫瑰花、甘草的奇異香氣。

鮮松茸、藏雞、墨脫皂石鍋組合堪稱黃金三搭檔,是西藏高原秋季鮮上鮮的頂級美食標配。”墨脫皂石鍋主要出自大峽谷內的珞巴、門巴匠人之手。石鍋雖然傳熱慢,但散熱也慢,且石料含有人體所需的多種礦物質,用它烹製出的松茸燉雞有一種高原獨特的松葉香味。

食在拉萨说松茸

來源:www.shanhuojiaoyi.com

拉薩八廓街商鋪林立,藏族色彩的店面裝飾顯示了高原高冷格調,街頭小吃頗多,有糌粑餅、風乾犛牛肉乾、青稞糕、青稞麻花、青稞酥、桃花餅、奶糕、奶酪、風乾牛羊肉、酥油茶、藏式涼粉、犛牛骨熬的高湯加藏式辣椒的藏面。

食在拉萨说松茸

酥油茶的製作是酥油加食鹽、濃茶汁,放在木桶裡搗,待酥油與茶汁融為一體,呈乳狀即成,可禦寒、提神、醒腦。糌粑(青稞炒麵)是將不去皮的青稞炒熟,磨細,加少量的酥油茶、奶渣、糖等,攪拌後用手捏成團即可。藏式涼粉是在麵餅上放一大塊涼粉,再在涼粉上加辣椒、味精、鹽、蔥花,據說辣得爽口。

周邊逛逛,尋找一下我關注的西藏松茸。松茸,生於松林下,菌菇如鹿茸,又名“松口蘑”“松蕈”,長在寒溫帶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山林地,我國雲南、四川、西藏、青海等地都有出產,其中四川產量較高,香格里拉最出名,品質以西藏為佳。

宋代陳仁玉著的《菌譜》中稱此菌為“松蕈”,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把松蕈列在香蕈條下,秋季生成,通常寄生於赤松、偃松、鐵杉、日本鐵杉的根部。在原始森林裡生長著松茸的菌絲、菌根,在經歷了5~6年的時間後會長出松茸。

食在拉萨说松茸

秋季,松茸從出土到成熟需要7天時間,過後會迅速衰老,菌蓋散開後香味散發的老茸便不值錢了。西藏山民清晨五六點鐘上山採松茸,有時要跑幾里地才能找到一叢松茸。松茸可以燒、炒、煮,也可生食。松茸乾片水發洗淨後炒食、煲湯,香味不變。香港美食評論家說:“嘗松茸的樂趣, 就如感受女性天生的自然體香一樣,各有不同,各有特質,眾裡尋它, 才是最有味的生活感覺!”

而今最上檔次的松茸來自雲南、西藏,每年8月上旬至10月中旬是松茸的最佳採摘季。微信裡看見滬上美食達人玫瑰公主今年7月到迪慶扎西牧場的山裡採到5只野生松茸。香氣極具辨識度的松茸口感如鮑魚,極潤滑爽口。

上世紀60年代,我家有位親戚從西藏出差回滬,帶了一紙包乾松茸來,我父親馬上水發幾隻用來炒素,一嘗,味道特鮮,大大超過我家最喜歡吃的香覃(香菇)的口感,藏在放了生石灰的火油箱(老上海用來貯存糕點等零嘴的鐵皮罐子)裡,過年才捨得吃。

日本人講究松茸的“味、鮮、色、狀”,在日本,生長松茸的地方需要具備美人松、大理香花、沙壤土三個條件。秋天,紅葉漸濃,日本松茸出土,鮮松茸是論只賣的。食客則講究“以形補形”,剛剛摘來的松茸用松枝火烤,追求真味,或者將松茸片、海蝦、蛤蜊、雞肉、銀杏放在陶壺裡小火慢蒸,葷素鮮汁完全釋放到清湯裡,食用前先用鼻子吸取松茸的香氣,然後再享用。

在日本,松茸是非常珍貴的禮物,常常是一家人吃一隻,切成薄片,做成刺身,冰鎮後蘸著芥末醬油食用,爽脆鮮香,打開你味蕾的閥門,松茸鮮香之氣瞬間穿透你全身筋脈,感覺飄飄然!

八廓街一帶,滿街都是賣犛牛肉乾、菌菇、冬蟲夏草、藏式工藝品和藏香的大小店鋪。尋覓松茸,我該找哪一家呢?朋友介紹我去位於朵森格路附近一家“敏鑫商貿公司”,四川人劉強宣先生主持店面,這裡的松茸品質好,價格公道。我在他店裡買了點松茸乾片,我說,吃得好以後會再來。劉先生說:“松茸在出土前需要雨水豐沛、光照充足,溫度、溼度都有講究,每一隻松茸的誕生都來之不易。西藏林芝最後一輪新鮮松茸到9月中旬結束。冰袋降溫,鮮松茸發貨運往全國,餘下的切片烤乾。”幾十年來,他同拉薩其他土產商鋪一樣,憑良心做山貨生意。

食在拉萨说松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