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州赤水「天安門」背後的故事

“天安門”背後的故事

前些年,我村一些村民認為我村正南的那個水泥通道,橫亙在我村的出口大道上,不僅影響交通(大汽車較難通過),堵住了我村的“財氣”和“財路”,而且從風水上說,也很不吉利,所以建議村幹部把它炸掉。爭著承包炸它的人有好幾個,出價五千至七千元不等。

華州赤水“天安門”背後的故事

當村幹部徵求我對炸洞的意見時,我坦率地表示了反對。我反對的理由,一是村裡根本沒錢,即是有錢,也不應用來炸洞,而應花在其它更有益的事情上;二是水泥通道作為隴海鐵路的舊道遺址,在西安—潼關間絕無僅有,極其珍貴,不僅不應拆除,反倒應視其為文物(至少是村級的),立碑加以保護;三是道路不暢問題,完全可以用發動黨員參加義務勞動的辦法解決,繞水泥通道兩旁各修一個彎道即可。至於 “財氣” 及“財路”等,純屬迷信,可不予理睬。村幹部接受了我的建議,水泥洞便被保存了下來。

2002年,新一任村支部書記兼村長吳增運上任了。這是一位很有歷史意識和創新精神的村長,深深懂得水泥通道的歷史價值。為了充分利用這個價值並提高我村的知名度,他於2009年多方奔走,籌助近30萬元,在未損壞原水泥通道的前提下,於其上續建了兩層仿古建築,形成了一座三層城樓。城樓高14米、寬15米、深15米;城門門洞高4米、寬3米,深15米。從外部正面看,這是一座三層古樓,底層以原水泥洞通道為基礎,正中似是城門門洞;上部是古香古色的兩層城樓。城樓雕樑畫棟,上寫我村村名,頗為偉岸壯觀。從底層東西兩個側門進入,人們似乎是到了一個博物館的展廳,正中那座巨大巨大的水泥設施,便是90年前的那座水泥通道。如今,它再也不怕風吹日曬、雪灑雨淋,而是靜靜地躺在展廳,時刻恭候人們來一睹它的風采。

現在,這個西安東部唯一的隴海鐵路水泥洞通道遺址,不僅得到了很好的保護,而且和城樓一起,成了我村的“天安門”,正在不斷為我村的改革開放發揮作用。

華州赤水“天安門”背後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