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瞭望》新聞周刊專題報導江西,一起來了解……

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专题报道江西,一起来了解……

瞭望專題丨江西新活力

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专题报道江西,一起来了解……

蜿蜒在廬山西海中的高速公路與色彩斑斕的植被交相輝映 胡國林攝/本刊

文/《瞭望》新聞週刊記者劉健 胡錦武 餘賢紅

改革風潮漸次起,贛鄱大地逐浪高。

2016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江西調研考察時指出,希望江西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向改革開放要動力,向創新創業要活力,向特色優勢要競爭力,奮力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新勝利。

站在新的歷史節點上,江西人“直面短板敢作為”“創新思維善作為”“搶抓機遇快作為”,展現出蓬勃朝氣、昂揚銳氣。——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速預計達9%,繼續位列全國“第一方陣”。

用傳統眼光打量優勢並不明顯的江西,展現出新動力、新活力、新競爭力,出人意料地跑出了讓全國關注的“加速度”,為什麼,憑什麼?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和區域競爭百舸爭流,中部江西何以能“新”意盎然?

變化背後是江西的“新時間觀”“新空間觀”“新作風觀”,天時、地利、人和三個維度共同構築了江西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新優勢。

“新時間觀”——江西省委、省政府清醒地認識到,“在新經濟面前,內地和沿海處於同一起跑線上,這是一個難得的歷史機遇,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不囿於過去,不滿足於當下,眼光大膽向前看。面對新經濟的“時”與“勢”,江西快字當頭、主動搏擊,在航空、移動物聯網、VR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出手佈局,亮出一張又一張“新名片”,構築了新經濟的“四梁八柱”。比增長速度更搶眼的是質量:今年1~8月,江西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比重分別為16.8%、32.9%,同比分別提高1.3、1.7個百分點,新舊動能轉換動力強勁。

“新空間觀”——“不以江西為世界,而以世界謀江西”,江西省委提出,以更加開放的胸襟、更加寬闊的視野,登高望遠,對內陸開放更大突破,與世界對接深度融合。

這是江西開放的新格局、大視野。跳出江西,站在全國、全球的角度來看江西,眼前豁然開朗。江西省謀劃了新的經濟地理:“一圈引領、兩軸驅動、三區協同”——以融合一體的大南昌都市圈為引領,以滬昆、京九高鐵經濟帶為驅動軸,以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贛東北開放合作、贛西轉型升級為三大協同發展區,形成層次清晰、各顯優勢、融合互動、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新作風觀”——“富裕美麗幸福現代化江西的美好圖景,說到底是幹出來的”,今年以來,江西省委在深入調研後,針對發現的“怕慢假庸散”等不良幹部作風進行了大整改,政風為之一振。

幹部敢於擔當、善於謀事幹事,是一個地方發展的決定因素。江西從力克“怕慢假庸散”之風到建章立制鼓勵幹部勇任事敢擔當,從“降成本優環境130條”到全面深化改革推動群眾辦事“只跑一次”或“一次不跑”,從營造政策最優、成本最低、服務最好、辦事最快的“四最”政策環境到創建忠誠型、創新型、擔當型、服務型、過硬型的“五型”政府,江西各級幹部迸發出“絕對不能再錯過了”的歷史責任感和強烈進取精神。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時代潮流浩浩蕩蕩。一幅新時代物華天寶、天傑人靈的江西新畫卷,正在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手中鋪開!(刊於《瞭望》2018年第43期,此為本期專題第一篇)

瞭望專題丨“新時間觀”抓“風口”

在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風口”上,江西主動搏擊、創新制勝,搶抓新經濟風口,構築新動能優勢

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专题报道江西,一起来了解……

5月21日,由冠一通用飛機公司自主研製的單發四座固定翼螺旋槳通用飛機GA20首架機在江西南昌順利總裝下線,並完成滑跑演示 周密攝/本刊

文/《瞭望》新聞週刊記者劉健 胡錦武 餘賢紅

今年前三季度,地處中部的江西GDP增速預計達9%,繼續位列全國“第一方陣”。比速度更亮的是質量:1~8月,江西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比重分別為16.8%、32.9%,同比分別提高1.3、1.7個百分點,航空、物聯網、VR(虛擬現實技術)等新產業闊步發展動力強勁。

江西經濟“新”意盎然,亮點紛呈。《瞭望》新聞週刊記者調研發現,江西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背後,得益於一種“新時間觀”。

江西省委書記劉奇認為,我國經濟加快轉型升級,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而且基本處在同一起步線上,為江西發揮資源、區位、生態等方面的比較優勢,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當今時代的競爭,本質是創新之爭。在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風口’上,江西唯有主動搏擊、創新制勝,舍此別無他途。”

謀篇佈局“新速度”

新經濟發展機遇千載難逢,但“窗口期”稍縱即逝,發展的“窗口”不會長期打開。明者因時而變,智者乘勢而進。跨越趕超的關鍵在於審“時”度“勢”,練就搶抓機遇、超前佈局的慧眼和本領。

9月19日上午,南昌瑤湖機場。一架由民企冠一通用飛機公司自主研製的單發四座固定翼螺旋槳通用飛機GA20首架機呼嘯著衝上雲霄。爬升到1000英尺上空後,GA20圓滿完成一系列既定飛行科目,順利返航降落。

近年來,江西在航空領域一系列大動作頻頻出手,“江西速度”引發全國關注:用於承接國產大飛機試飛的瑤湖機場,僅用7個月時間就高質量完成計劃2年完成的建設任務;江西快線通勤航空有限公司只用6天就完成了工商註冊、12天就拿到運行合格證,創造了全國通航企業獲頒“兩證”最快的紀錄。

“如果說發展高鐵是順應趨勢,那麼發展通用航空這條‘天路’則是引領趨勢。全國都在一條起跑線上,誰跑得快、誰的機隊規模大、誰的飛行能力強,誰就越有競爭力。”江西省鐵路投資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熊燕斌說。

國際經驗表明,“下一個萬億元黃金產業”通航產業投入產出比為1:10,技術轉移比為1:16。面對各省競爭、群雄逐鹿,作為新中國第一架飛機的誕生地,江西以全產業鏈思維加速布點落子,補短板、強弱項,全力謀劃航空產業“二次輝煌”。

研發端,高起點籌建北航江西研究院、航空發動機學院、江西飛行學院,在兩個飛機研究所的基礎上再添新支撐;生產端,江西已擁有整機生產企業8家,高標準建設的瑤湖機場更是為江西爭取國產大飛機總裝線、試飛基地落戶奠定基礎;服務端,全國首個省局共建的民航適航審定中心在南昌成立,首個低空空域管理暨通航飛行服務院士工作站落戶江西;運營端,國內首張無人機航空運營許可證花落江西……

“棋高一著先。”以執飛省內航線的“江西快線”10月份試運營為標誌,上接航空製造業、下連航空服務企業的“通勤航空生態產業鏈”將在江西形成。以製造為主的江西航空產業格局,正加速向以製造為核心、航空運營為主幹、航空服務為支撐的現代航空產業體系升級。近3年,江西航空產業主營業務收入每年保持20%至30%的高速增長。2020年,江西航空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預計突破千億元。

圍繞產業鏈佈局創新鏈,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正在成為江西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一招。江西電子信息產業規模突破2000億元大關,其“異軍突起”也是得益於此。

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的南昌大學科研團隊主導的硅襯底LED技術開闢了全球LED產業化第三條技術路線。圍繞這一“世界級技術”,江西不斷補鏈、延鏈、強鏈,致力於打造“世界級產業”。4月,中微半導體設備(上海)有限公司“牽手”南昌,大規模生產具有核心技術的高端MOCVD(金屬有機化學氣相沉積)設備。至此,江西把LED核心材料、核心技術、核心裝備等生產製造企業、研發機構“收入囊中”,闊步發展動力強勁,僅南昌高新區就集聚了LED相關企業70餘家,成為全球LED重要的產業基地。

在移動智能終端,通過提供產業基金支持、標準廠房、設備補貼,在不到2年的時間裡國內前五的移動終端代工企業紛至沓來,智能手機零部件產品90%可在本地配套,3年內手機整機產量將達2億臺,推動南昌成為全國重要的移動智能終端產業基地之一。

在電子信息產業領域,江西如今已形成移動終端、數字視聽、LED三大領域協同發力的局面。江西計劃到2020年打造規模5000億元的京九高鐵電子信息產業帶。

為加快創新步伐,江西出臺了《關於加快科技創新平臺高質量發展十二條措施》等一批政策“乾貨”,於2016年實施創新驅動“5511工程”,即“十三五”期間重點新建50個國家級創新平臺、新增50個國家級創新人才團隊、實施100項重大科技專項、新增1000家高新技術企業。著眼產業創新能力提升,江西今年又啟動了創新驅動“5511”工程倍增計劃,在原定指標基礎上目標任務翻番。

見勢早、動作快,才能拔得發展“頭籌”。江西重點扶持的航空產業、中醫藥產業、新型電子產業、新能源產業、新材料產業已碩果累累,11個產業集群規模突破千億元,工業發展處於歷史最好時期。

變道超車“新路徑”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江西眼睛向前,用新時間觀擘畫未來,探索跨越趕超“新路徑”。

江西省代省長易煉紅指出,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蓬勃興起,為經濟欠發達地區“變道超車”“換車超車”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

贛東北上饒縣皂頭鎮有一家網遊公司“貪玩藍月”,沒看到矗立起一棟廠房,自2016年底落戶至今年9月份,不到兩年時間在租借的辦公室裡創下的主營業務收入達44億元。這樣的速度在傳統生產場景下難以想象,但在新經濟條件下卻“不足為奇”,時間有了新的內涵。

類似的大數據企業,在上饒大數據產業基地已經聚集了300多家。在各地數據產業基礎上,江西組建了全國首個省級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

造飛機、造手機之外,“數字經濟”已經成為江西謀求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一支“輕騎兵”,引領江西經濟快速地跑出產業“新圖景”。江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楊貴平解讀說,在以大數據、互聯網為基礎的新經濟面前,內地和沿海站在同一起跑線上,誰把握住這一重要“窗口期”,誰就贏得了發展的新機遇。

思路一變天地寬。在新一輪全球產業變革的重大機遇面前,江西這個內陸省份不再滿足於亦步亦趨、複製傳統趕超模式,而是以更加寬闊的視野、更加積極進取的姿態,探索跨越式發展“新路徑”,謀劃經濟“變道超車”甚至“換車超車”。

隨著“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成果轉移轉化試點示範城市落戶,鷹潭面對這一新的“風口”,提出打造集研發、製造、應用、標準等環節於一體的千億級移動物聯網產業集群。短短兩年,鷹潭就實現了城市移動物聯網絡、平臺、應用、產業在國內的“四個領先”。

鷹潭這個以銅加工聞名的資源型城市正實現華麗轉型,一座“物聯新城”出其不意地“闖入”大眾視線:鷹潭已成為全球低速物聯設備連接數和物聯應用場景最多的城市,湧現出全球最大的NB-IoT(窄帶物聯網)水錶生產商、全國最大的移動物聯網模組生產企業等一批物聯網細分行業的上百家龍頭企業,並獲批成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移動物聯網)示範基地,今年產值將達200億元。

從鷹潭起步,一年不到的時間,移動物聯產業在江西已呈蓬勃發展之勢。目前,江西共部署NB-IoT基站4.1萬個,NB-IoT連接數達到28萬個,全省基本實現NB-IoT、eMTC(增強機器類通信)全域覆蓋,eMTC網絡年底有望實現全域覆蓋,網絡建設領跑全國,集聚了國內160多家移動物聯網企業,打造出“物聯江西”。

VR產業被認為是電腦、手機之後下一個計算機通用平臺的關鍵支撐技術。江西將VR產業列為培育新動能的重點領域。早在2016年南昌便打響了全球城市級虛擬現實產業佈局“第一槍”,啟動了全球首個城市級VR產業規劃。

之後,南昌始終將VR產業作為“潛力方陣”予以重點打造,緊盯VR產業鏈全景圖、全球VR產業佈局圖“兩張圖”,篩選聯想、清華紫光、中國網庫等200餘家龍頭企業精準招商,引導全球要素向南昌匯聚,VR有望成為南昌產業從“跟跑”到“領跑”的爆發點。今年10月,2018年世界VR產業大會在南昌召開。有專家評價說:“在VR這個新興產業上,南昌已經搶得了先機。”

招大引強“新思維”

江西好山好水好生態已經成為江西“招大引強”、引以為豪的新財富。用新的時間標尺衡量江西,優勢豁然開朗。

在撫州高新區森鴻科技園創世紀超算中心機房內,一排排整齊的黑色機櫃閃爍著綠色星光,16萬臺服務器正不間斷地高速運轉。藉助這一“超級大腦”,航空航天工具製造、生物信息、天體物理、材料科學、人類組織系統研究、影視渲染等領域的科研成本將平均節約40%以上。

近年來,撫州以新發展理念謀劃發展,以生態文明建設統領發展,重點打造文化創意、休閒旅遊、中醫藥、健康養生養老、數字經濟、現代物流六大產業。從創世紀超算中心到按國際標準建設的卓郎大數據中心,再到A股醫藥板塊明星企業、總資產數十億元的博雅生物,新思維、新理念、新產業為撫州發展注入強勁新動能,一批批令人眼前一亮的龍頭企業湧現,新經濟發展跑出了“加速度”。

“這六大產業,綜合起來就是兩方面,一是生態,二是文化。按照過去以GDP為中心的核算體系來考察,撫州確實是相對落後、發展不足的,但如果按照新發展理念來看,這些不足恰恰是發展空間、這些落後恰恰是後勁潛力。未來的競爭,關鍵在生態和文化,而撫州的最大優勢正在於此。”撫州市委書記肖毅說。

撫州的發展是江西的縮影。結合世界產業發展趨勢和自身特色優勢,近年來江西主攻新制造經濟、新服務經濟、綠色經濟、智慧經濟和分享經濟五大領域,力爭到2020年基本形成較為完備、競爭力強的新經濟產業體系。

市場瞬息萬變,企業對速度有著特殊要求。為更好地服務企業轉型發展,江西提出打造“政策最優、成本最低、服務最好、辦事最快”的“四最”營商環境,建設忠誠型、創新型、擔當型、服務型、過硬型的“五型”政府,企業註冊開辦時間已由原來18.5個工作日壓縮至5個工作日完成。還推出了“降成本、優環境”專項行動,出臺130條舉措,已累計為企業減負2000億元,推動企業“輕裝上陣”。

與此同時,江西加快高鐵等基礎設施建設,縮短與外界的交流時間。2014年開通江西高鐵“第一橫”滬昆高鐵,2015年開通“第一縱”合福高鐵,2017年開通運營武九高鐵、九景衢高鐵,正在興建的昌吉贛高鐵……四通八達的高鐵網絡使江西駛入珠三角“5小時經濟圈”、長江中游“1小時經濟圈”,越來越多的操著港臺腔、浙江腔、廣東腔的職業經理人活躍在江西。

軟、硬“兩個環境”的優化,吸引大批企業來贛投資,創新創業活力增強,每天全省誕生1492戶市場主體。阿里巴巴、螞蟻金服與江西開啟深度合作,華為等知名企業在江西建立開放試驗室、研究中心。今年1~8月,江西利用省外項目資金4658.73億元,同比增長10.8%。(刊於《瞭望》2018年第43期,此為本期專題第二篇)

瞭望專題丨“新空間觀”謀全球“站位”

勇於置於世界大格局中的江西,以更加開放的胸襟、更加寬闊的視野,謀劃格局之變、站位之變、框架之變

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专题报道江西,一起来了解……

一列高鐵列車行駛在江西九江八里湖特大橋上 張學東攝/本刊

文/《瞭望》新聞週刊記者劉菁 餘賢紅 吳鍾昊

這是地理版圖上的江西:中國中部、長江中下游,北緯24°29′至30°04′、東經113°34′至118°28′之間;國土16.69萬平方公里,東西橫貫約485公里,南北縱深約620公里;鄰長珠閩三角,接鄂湘皖浙粵閩。

這是AR(增強現實)版圖上的江西:東西南北虛擬伸長,經濟佈局突破地理空間,朋友圈不囿相鄰相交世界;發展增速跑在全國前列,與國內乃至世界產業齊步,市場佔有率全球首位的產品越來越多;創新動力超越資源稟賦,高質量驅動跨越趕超。

座標之變,源於空間戰略之變。“不以江西為世界,而以世界謀江西”,這是江西的新格局、江西的大氣魄。江西省委提出,要以更加開放的胸襟、更加寬闊的視野,登高望遠,對內陸開放更大突破,與世界對接深度融合,構建“一圈引領、兩軸驅動、三區協同”區域框架,拓展大開放格局。

從“江西”到“中國江西”再到“世界江西”

正是“格局”之變,讓新世紀以來的江西一步步走向更加開放,在比較與追趕中不斷地重新定位,“空間觀”持續放大,發展格局在更寬領域打開。從過去侷限於江西謀發展,到後來跳出江西在中國的版圖上找到發展空間,再到今天“不以江西為世界,而以世界謀江西”,江西以更寬廣的視野在世界版圖上拓展跨越發展的新空間。

站在江西看江西,一些人擔憂,這裡不靠海不沿邊,交通落後,基礎薄弱,中部經濟如何免於“塌陷”。跳出江西、站在全國看江西,眼界、格局一下打開了。新世紀之初,江西將自己的空間座標定位於“三個基地,一個後花園”,即把江西建設為沿海發達地區的產業梯度轉移基地、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勞動力輸出基地以及周邊省份旅遊休閒的後花園,力爭實現中部崛起。

進入新時代,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給全球創新者以共同的起跑線和機遇。在今年7月底召開的江西省委十四屆六次全會上,江西省委書記劉奇提出,回望走過的路,借鑑別人的路,前瞻遠行的路,擴大開放始終是江西發展的必由之路、根本出路。要充分發揮江西“沿海腹地、內地前沿”的區位優勢,力爭在更寬領域、更高層次的開放中“富起來”“強起來”。

站在國際舞臺捕捉江西機遇、謀劃江西發展,成為江西上下的共識。放眼世界看江西,江西發現前所未有的大格局大趨勢:地理空間上的侷限被打破,開放的“末梢”可以變為開放的“前沿”。從“江西”到“中國江西”再到“世界江西”,格局視野之變繪製了江西新畫卷,帶來了江西“加速度”。

高速交通基礎設施不斷完善:5916公里高速公路連接起江西100個縣(市、區),575趟動車高鐵境內穿梭,132條航線通航國內外68個城市,今年1~8月開行的贛歐班列就有113列。

戰略性新興產業搶佔全球風口:在LED行業,獲2016年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的南昌大學硅襯底藍色發光二級管技術,打破國外長期壟斷並與日美形成三足鼎立;在新能源行業,地處江西上饒的晶科能源有限公司的太陽能電池組件出貨量位居全球第一;在智能製造行業,全球第一家VR(虛擬現實技術)產業基地在江西南昌建成。

經濟增速近年來持續位居全國“第一方陣”:今年前三季度,江西國內生產總值預計增長9%,增速繼續保持全國前列。

對外開放成效幾何級增長:江西實際利用外資從1985年的517萬美元增長到2017年的114.6億美元,增長了2200多倍。截至目前,已有66家境外世界500強企業、148家國內500強企業來贛投資。開放型經濟對全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40%,對全省城鎮新增就業的貢獻率達58%。

政策環境打開更為開放的大門:江西人自古就是古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的“弄潮兒”,早就有開放的基因和血液。但江西省委清醒地意識到,開放不夠仍是發展的主要瓶頸。今年8月江西制定的《關於進一步擴大開放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聚焦擴大開放領域和招商引資等六個方面,30條幹貨“含金量”十足。目前,贛企已在“一帶一路”沿線三分之一以上國家(地區)開展國際工程以及產能、投資合作。

從“跟隨”到“齊步”再到“領跑”

創新是領跑的助推器,依靠創新引領,才能使經濟欠發達地區在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中領跑制勝。以LED、VR、移動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新興產業已逐漸成為江西對話世界的“新名片”。

江西對通過創新引領突破空間侷限深思熟慮:全面梳理科技資源狀況,對技術領先、產業化前景好的科技成果,圍繞創新鏈部署產業鏈;系統分析產業發展現狀,對主導產業、特色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約束明顯的環節,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江西省明確提出,要重塑“江西製造”輝煌,加快發展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共享經濟等新興產業,努力搶佔產業制高點。

從跟隨開始,到實現齊步,目標是領跑。圍繞到2020年全省航空產業營業收入突破千億元、從航空資源大省向航空經濟強省轉變的目標,江西頻頻出手,新聞不斷:全國首個省局共建的民航適航審定中心在南昌成立,全國首個低空空域管理暨通航飛行服務院士工作站落戶江西,全國首張無人機航空運營許可證花落江西……諸多“全國首個”,已使江西從空間概念上突破地界之限“飛”起來。

在深入採訪過程中,記者被江西幹部群眾中蘊藏著的國際視野和發展志向所感染,他們不再滿足於過去的跟跑,而是放眼世界,主動對標對錶國際技術標準和產業動向,在全球各地“布點落子”,在一些新經濟領域甚至已經實現國內、全球“領跑”。

10月,由工信部和江西省主辦的2018年世界VR產業大會在南昌召開,這是目前全球VR產業領域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強的一次會議活動。過去一說到南昌,人們想到的就是古時豫章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如今說到南昌,人們還能想到LED技術、電子信息及VR產業等。

近幾年來,南昌市不僅致力於保護延續秋水長天的古韻詩意,而且緊密跟隨世界前沿技術,迎接產業朝霞。短短几年間,南昌電子信息產業以年均超30%的增幅增長,預計今年主營業務收入可破千億元,成為國內同行業技術、產業上的領跑者。南昌歐菲光科技有限公司的指紋生物識別模組、攝像頭和觸摸屏出貨量世界第一,江西聯創電子有限公司的全球高清廣角鏡頭供應量第一,南昌菱光科技有限公司的接觸式影像傳感器市場佔有率世界第一。南昌市市長劉建洋說,產業是一個城市發展的內在核心競爭力,南昌在新一輪產業轉型發展中搶佔有利地形,變道超車。

打造“世界光伏城”“中國光學城”“江西汽車城”,這是毗鄰浙江省的贛東北城市上饒的經濟發展定位。位於上饒經開區的晶科能源有限公司,原是當地一個鄉鎮從浙江引進的企業,如今卻已成為全球光伏龍頭企業,不僅太陽能組件出貨量居全球第一,而且在美國、印度、馬來西亞、南非、墨西哥等地設立了生產基地。晶科能源公佈的二季度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公司總收入為60.6億元,相比一季度增長32.7%。在上饒經開區,6家整車企業落戶,新能源汽車產能規模穩居全省第一;光學鏡片穩佔全國近三分之二市場。上饒經開區黨工委書記張愛平說:“向改革創新要空間、要動力、要質量,才能實現新發展。”

處在鷹廈、皖贛、滬昆三條鐵路幹線交會處的鷹潭市,被稱作“鐵路拉來的城市”。作為我國銅工業重要基地之一,這裡曾一銅獨大。近年來,鷹潭搶抓智能時代城市轉型升級機遇,成為“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成果轉移轉化試點示範城市。它以移動物聯網為平臺建設智慧新城,初步實現了在國內物聯網絡建設、物聯平臺建設、物聯應用、物聯產業“四個領先”。鷹潭市委書記郭安說,隨著物聯網技術與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的融合,一座萬物互聯的智慧新城正在形成,到2020年底鷹潭市物聯網產業規模有望突破500億元。

吉安市瑞鵬飛精密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機器轟鳴。公司總經理楊幸東介紹說,企業生產的汽車零部件將近80%出口國外,終端客戶為大眾、保時捷、奔馳、寶馬等。德國汽車製造業巨頭戴姆勒集團的高管說:“你們生產的產品,和我們在本土生產的沒什麼不同!”瑞鵬飛並不滿足此,而是認真思考“如何做民族企業的高峰”,力爭從單一的汽車零部件產品生產商向機床設備製造商和服務商轉型,他們已著手在以精密製造聞名天下的德國佈局機床生產企業,“我們的機床要拿到全球比高低!”

從“南門北港”到“工業走廊”再到“一圈兩軸三區”

空間創新對於發展升級有著巨大而深遠的影響。江西自古就有“吳頭楚尾、粵戶閩庭”之稱,東西南三面環山,中部丘陵起伏,成為一個整體向鄱陽湖傾斜而往北開口的巨大盆地。以何種方式進行資源整合和生產力佈局最有效,一直是這個省探討的重大戰略。

改革開放之初,江西區域戰略主要是依託贛州、九江兩個門戶佈局“南門北港”。新世紀前後,江西逐步形成了“昌九工業走廊”,之後又推進“昌九一體化”,力爭以空間組合實現新的增長。然而,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一直不夠明顯。

環顧四周進行比較後,今年以來江西謀劃了新的區域經濟發展框架:構建“一圈引領、兩軸驅動、三區協同”的全方位開放新格局,以融合一體的大南昌都市圈為引領,以滬昆、京九高鐵經濟帶為驅動軸,以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贛東北開放合作、贛西轉型升級為三大協同發展區,形成層次清晰、各顯優勢、融合互動、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區域格局優化,著力點在區域發展方式、發展路徑及生產力佈局的調整和功能重構。江西提出,每個區域板塊的發展定位確定後,就要以此來設定差異化的政策配套、評價體系、考核辦法,並優化交通、能源、資金、人才和公共服務等方面的資源配置。

通過堅持全省“一盤棋”,江西各地根據自身區位條件和資源稟賦完善生產力區域佈局,如今已形成一批有影響力的產業集聚區:

不靠海、不通高鐵的吉安,近年來出人意料地湧現出一批在全國乃至全球市場“獨樹一幟”的電子信息企業:佔國內LED發光二極管市場份額70%、全球LED中小功率封裝能力第一的木林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供應蘋果高端藍牙耳機一半以上份額的立訊精密股份有限公司……吉安緊緊抓住電子信息消費上升的世界大趨勢,把電子信息產業確立為全市首位產業,優勢資源向首位產業、重點企業傾斜。目前,落戶吉安的電子信息及其配套企業有800多家,今年的主營業務收入有望突破1000億元大關。吉安市委書記胡世忠說,在新的經濟業態中,主要靠人才和技術左右逢源,區域發展的關鍵力量是創新。

走進位於贛州市南康區的贛州港,只見一輛輛叉車、巨大的龍門塔吊繁忙作業,一批批進口木材在這裡落地,一件件製造好的傢俱從這裡運往世界。過去,這裡雖有5000多家傢俱企業,但因進口木材要從沿海港口運進來,成本高企。在國家大力支持下,當地大膽改革創新,在內陸地區“無中生有”地建成了綜合性一類口岸——贛州港,這是內陸唯一一個木材進口直通口岸。

依託贛州港,南康與歐洲的來往運輸時間從過去的45天降至15天,每立方米木材進口綜合成本減少900元。如今,南康已開通了18條中歐(亞)班列線路,輻射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18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買全球、賣全球”讓南康傢俱成功步入千億產業“方陣”,今年上半年南康傢俱累計出口67681萬元。

擁有152公里長江岸線的九江市,緊緊抓住長江經濟帶重大戰略機遇,緊跟新工業發展潮流,重點打造電子電器、新材料、新能源等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產業集群集約發展,引領工業高質量發展。

贛西宜春市發揮“亞洲鋰都”優勢,鋰電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增幅持續保持在50%以上,來自宜春的新能源乘用車動力電池裝機量位居全國前列。

瓷都景德鎮不僅打好陶瓷文化產業牌,還搶抓機遇發展通航產業,與昌飛公司共同打造航空零部件產業園,去年全市航空產業產值超230億元,連續三年實現兩位數增長。

“東方莎士比亞”湯顯祖的故里撫州市,藉助跨越東西的戲劇文化的時空對話,重點打造了文化創意、休閒旅遊、中醫藥、健康養生養老、數字經濟、現代物流六大產業。

工業城市新餘加快調優產業結構,積極培育新制造經濟,加快大數據產業發展。近兩年新餘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7家,總量達到76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去年增長15%。

作為全國18個資源枯竭型城市之一,萍鄉重點佈局電子信息、先進裝備製造、節能環保和海綿產業等新興產業集群,“海綿城市”成為這個老工業基地的新形象。

不以江西為世界,而以世界謀江西。勇於將自己置於世界大格局中的江西,將借格局之變創造跨越省界國界的大江西。(刊於《瞭望》2018年第43期,此為本期專題第三篇)

瞭望專題丨“新作風觀”勇擔當

帶頭講擔當,主動謀發展,江西的廣大幹部凝心聚力、苦幹實幹,在新時代展現出應有的新氣象新作為

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专题报道江西,一起来了解……

江西省婺源縣江嶺梯田的油菜花海 宋振平攝/本刊

文/《瞭望》新聞週刊記者李興文 胡錦武 範帆

前三季度,江西經濟主要指標增速繼續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持續位居全國第一方陣。《瞭望》新聞週刊記者採訪發現,成績單的背後,離不開江西廣大幹部勇於任事的擔當、不懼艱辛的執著,離不開全省上下解放思想同向發力、奮發作為攻堅克難。

“富裕美麗幸福現代化江西的美好圖景,說到底是幹出來的。”江西省委書記劉奇說。今年以來,江西省委在深入調研後,針對發現的“怕、慢、假、庸、散”等幹部作風問題進行了大整改,政風為之一振,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站在歷史發展的新機遇新挑戰面前,江西的黨員幹部展現出昂揚的朝氣和主動突破的精神,直面短板敢作為、創新思維善作為、搶抓機遇快作為,推動全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敢作為:憂患意識逼出“拼命三郎”

江西省政務服務管理辦有一間“不打烊的辦公室”。在這間不起眼的辦公室裡,幾位年輕的幹部一直在電腦前埋頭工作,格外忙碌。

為了推進“放管服”改革標準化建設,江西省政務服務管理辦專門抽調了一批年富力強的幹部抓改革進度,倒排工期、掛圖作戰。

“為了保質保量完成改革任務,這裡的幹部就像‘釘釘子’一樣盯著每一項改革。”江西省政務服務辦主任廖裕良告訴記者,如今江西的高質量發展正處於蓄勢跨越的關鍵時刻,幹部們都有一種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和守土盡責的責任感。

在江西,“不打烊的辦公室”並非特例。一個個相似的故事刻畫出廣大幹部傾心事業、奮發忘我的工作群像。記者在採訪中感受到,江西人“拼命三郎”精神的背後是一股深深的憂患意識。也正是這份憂患意識,讓廣大幹部群眾凝心聚力、苦幹實幹,在新時代展現出應有的新氣象新作為。

敢作為來自直面發展現實的清醒認識、奮起直追的使命擔當。

作為革命老區,發展不足仍然是江西當前面臨的主要矛盾,發展不充分和發展質量不高的問題並存,相對落後這一最大現實依舊沒有改變。

“環視湖北、湖南、安徽等周邊省份,其經濟總量均列江西之前,產業實力、科教支撐等方面也不同程度強於江西,這讓我們如坐針氈。”多位受訪幹部這樣說。

正視差距,奮起直追,敢字當先,江西的幹部迸發出時不我待的責任感。

行走在贛鄱大地,處處湧動著一股幹事創業的熱潮:在贛州青峰藥谷二期中藥製劑及國際化藥品生產項目中,20萬土方僅用15天時間就實現土地平整並交付使用;在萍鄉市蘆溪縣,中材科技公司投資3億元的風電葉片一期項目,從建廠到實現投產僅僅用了不到100天的時間……

敢作為來自“以實幹立身、憑實績說話”正向激勵幹事創業的制度保障。

在萍鄉市,一批在脫貧攻堅、海綿城市建設等工作實踐中表現優秀的幹部得到獎勵、提拔、重用。萍鄉市委書記李小豹告訴記者,讓更多有潛力的優秀年輕幹部到重點工作一線摔打磨礪,把擔當實幹者用起來,這樹立了鮮明的導向。

江西省委從制度層面積極營造幹事創業的濃厚氛圍,鼓勵廣大幹部“以實幹立身、憑實績說話”。今年8月,江西出臺《關於進一步激勵廣大幹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有針對性地設置考核指標,並強化考核結果分析運用,使政治堅定、奮發有為的幹部得到褒獎和鼓勵,使“慢作為”“不作為”“假作為”的幹部受到警醒和懲戒。

“幹多幹少不一樣,只要肯幹,就有奔頭。”江西省宜豐縣芳溪鎮黨委書記黃佳鋒發現,自從省裡在芳溪鎮開始試點“考核重日常、考評看民意、考用比實績”的幹部績效考核之後,身邊許多同事在工作中的“精氣神”比以前更足了,“混日子的少了,敢擔當的多了;坐機關的少了,下基層的多了。”

敢作為來自樹立“為擔當者擔當、為負責者負責”的鮮明導向。

近期,江西撫州、萍鄉等地陸續通報十餘起誣告陷害黨員幹部典型案例,及時、公開地為受到不實舉報的幹部澄清正名,最大限度消除負面影響和幹部思想顧慮,為他們卸下思想包袱,在幹部群眾中引起強烈反響,釋放出“為擔當者擔當、為負責者負責”的強烈信號。

一位被誣告的幹部說:“幹事擔當最怕蒙受‘不白之冤’,區委公開澄清通報還了我清白,我感受到了組織的關愛,也消除了顧慮。”

江西及時為受到不實反映的幹部澄清正名等方式,旗幟鮮明地大力支持和保護敢於擔當作為的幹部,激勵他們更好地奮發作為;對銳意進取的幹部提拔重用的同時,還建立健全容錯糾錯機制,要求各地各部門合理界定容錯情形和條件、合理運用容錯結果,堅持有錯必糾和有過必改,旗幟鮮明為敢於擔當的幹部撐腰鼓勁,以此引導和帶動更多幹部積極擔當、奮發進取。

同時,江西對慢作為、不作為、假作為的,不敢負責、不敢碰硬的,堅決處理、果斷調整,形成調整一個、教育一片、警示一批的震懾效應。對巡視巡察、環保督查、審計工作中發現貫徹執行黨中央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不堅決不到位的,根據具體情況,該免職的免職、該調整的調整、該降職的降職。

善作為:變革壓力催生“創新思維”

全球性的產業變革正將內陸和沿海地區拉到同一起跑線上,重新洗牌的“窗口期”稍縱即逝,江西要想在各地發展百舸爭流的競爭態勢中脫穎而出,就必須牢牢牽住創新這個“牛鼻子”,激活幹部創新思維,釋放創造活力和強勁動能。

面對產業變革的壓力,江西的幹部繃緊了神經,創新思維,變道超車。

“這是國內一家有名的網絡遊戲公司,名叫‘貪玩藍月’。它運營著多款火爆的遊戲,註冊用戶達到1億。”上饒市上饒縣皂頭鎮黨委書記趙娟說。為了服務好這家網遊公司,上饒許多幹部學起了股權變更、知識產權保護等新知識。

同樣得益於幹部思維方式與時俱進,中科院雲計算中心大數據研究院、華為雲數據中心等一大批互聯網研究平臺和企業紛紛落戶上饒,互聯網新經濟正成為這個地級市的一個新的增長極。上饒市委書記馬承祖告訴記者,如今互聯網新經濟正以朝氣蓬勃的姿態成為新的城市名片。

上饒市新經濟產業嶄露頭角是江西培育新興產業“變道超車”的一個縮影。隨著近年來江西著力打造創新產業集群,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開始異軍突起,高新技術產業成為江西經濟增速躋身全國“第一方陣”的新支撐點。

向改革開放要動力,向創業創新要活力,向特色優勢要競爭力……為了實現發展騰飛,江西在創新服務方面可謂不遺餘力:

創新人才引進路徑。江西精心搭建創新平臺和集聚創新人才,不斷創新柔性引才路徑。其中,僅江西省委組織部利用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的學員資源,就為省內近百家高校、企業、科研院所搭建與高層次專家交流洽談的平臺,達成的合作意向達230餘項;實施“雙千計劃”,引進1000名左右“高精尖缺”優秀高層次人才,面向省內重點培養1000名左右高層次人才。

創新工作規劃標準。江西省萍鄉市是全國110個資源性、水質性和工程性缺水城市之一。作為全國首批16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在建設試點過程中,一度面臨“無先例可循、無標準可用”的困境,萍鄉的幹部主動作為,聘請頂尖專業院所對規劃、設計、施工、驗收整個過程制定標準,先後出臺7項規劃和3個標準,解決海綿城市建設項目無規劃引導、無技術參數、建設竣工後驗收無標準等問題,全域範圍內生態治水成效顯現,實現“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熱島有緩解”目標,並引發多重“裂變效應”。在國家有關部門組織的海綿城市建設年度績效考評中,萍鄉連續兩年排名全國第一,從全國試點走向了全國示範。

創新政府服務機制。江西堅持把服務作為政府的天職,堅決破除一切不利於發展的桎梏,著力打造數據集中、管理集成的“智慧政府”和建設集約、服務集聚的“政務超市”,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以審批智能化、服務自助化、辦事移動化為重點,不斷提升政府服務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江西省近日印發的《關於加快推進全省政務數據共享的工作方案》提出,江西省新建和改造升級的政務信息系統必須依託省政務雲平臺建設,由省政務雲統一提供計算、存儲等服務,在2018年底前完成群眾辦事堵點問題涉及的政務信息系統與省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對接,實現相關部門數據共享,推動全省政務服務“一網通辦”。

快作為:刀刃向內“甘當保姆”

跨越式發展是欠發達地區奮起直追的必然選擇,而區域發展的競爭,很大程度上是發展環境的競爭。在營造優良的發展環境過程中,江西廣大幹部拿出時不我待的工作態度,在縱深推進“放管服”改革中“快作為”,瞄準短板奮起發力。

快作為體現在政府簡政放權過程中的自我加壓。

去年底,江西公佈了省本級173項“一次不跑”政務服務事項,不到半年時間,江西再次公佈189項“一次不跑”、312項“只跑一次”事項清單;企業註冊開辦時間由以前的18.5個工作日壓縮至5個工作日;不動產一般登記、抵押登記業務辦理時間則分別壓縮至15個工作日、7個工作日。

改革釋放出的紅利立竿見影。今年1~9月,江西新登記市場主體增長12.1%,截至今年8月,江西各地行政審批局共辦結各類政務服務事項36.6萬件,其中行政審批事項9萬餘件,較改革前平均提速40%以上。

吉安市吉州區明心潛能教育諮詢有限公司負責人李蘭華對此感受頗深。去年底創業之初,他擔心“註冊一個公司的名稱就可能讓你跑斷腿”,結果在廣州出差的李蘭華試著在網上申請公司名稱核准、公司設立登記,不到半個月就拿到了營業執照。

這只是江西致力於優化營商環境的一個方面,江西省委深刻認識到,環境是經濟發展的軟要素,抓發展必須先抓環境,因此江西提出打造“政策最優、成本最低、服務最好、辦事最快”的“四最”營商環境,最大限度減少制度性交易成本,最大限度方便群眾辦事,最大限度壓縮權力尋租空間,堅持不懈推進簡政放權,進一步做實政府權力的減法、做足責任監管的加法、做優大眾體驗的乘法、做好交易成本的除法,打造更有活力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更有效率的政務生態系統。

快作為體現在政府刀刃向內加強監管的決心和速度。

6月下旬,因戶籍地就業困難人員認定章是圓形章(俗稱“圓章”),與社保關係所在地就業部門要求的條形章(俗稱“方章”)不符,九江市永修縣群眾萬根煌在南昌市辦理就業困難人員社保補貼被拒,並多次往返兩地無果。

“圓章”“方章”打架一事被媒體披露後,江西人社部門立即開展相關政府規章和規範性文件清理工作,杜絕辦理口徑不一致等辦事難問題。同時,江西人社部門在諮詢熱線增設作風建設投訴舉報專席,在微信公眾號開闢投訴舉報通道,在門戶網站公佈投訴舉報受理郵箱和“行風問題曝光臺”,第一時間接受並處理反饋的問題。

9月,江西省政府印發《關於在全省政府系統大力開展忠誠型創新型擔當型服務型過硬型政府建設加快推動江西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實施方案》,要求堅決破除一切不利於發展的桎梏,加快推進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快作為體現在廣大幹部工作雷厲風行遇事馬上就辦。

塑造一流的發展環境離不開一流的幹部作風,廣大幹部在一線工作中展現出馬上就辦的務實態度和爭創一流的工作效率,讓企業家們堅定了在這片紅土地深耕的信心和決心。

多位受訪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面前,相比於淺層次的服務態度,企業更看重的是地方幹部解決問題的速度和能力。

“多謀利民惠企之策、多為雪中送炭之事、多盡扶危濟困之責,江西幹部以飽滿的精氣神講擔當、善作為,在打造‘四最’營商環境中展現新作為。”江西省委副秘書長、省委改革辦副主任沈謙芳告訴記者。

加滿油、把穩舵、鼓足勁,江西的廣大幹部帶頭講擔當,主動謀發展,改革創新、潛心實幹,共繪新時代江西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新畫卷。(刊於《瞭望》2018年第43期,此為本期專題第四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