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大茶葉出口國卻無法填飽人民的肚子

有這樣一個國家,赤道橫貫中部,東非大裂谷縱貫南北,擁有極為壯麗的風景,能坐觀世界上罕見的動物大遷徙,也同時每年出口全球最多的茶葉。這個國家就是肯尼亞。

世界第一大茶葉出口國卻無法填飽人民的肚子

世界第一大茶葉出口國卻無法填飽人民的肚子

世界第一大茶葉出口國卻無法填飽人民的肚子

世界第一大茶葉出口國卻無法填飽人民的肚子

2017年,肯尼亞茶產量439858噸,同比下降7%,茶出口量415715噸,同比下降13.4%,然而, 大幅產量下降並不能撼動它世界第三大產茶國、第一大茶出口國的地位。

可是,這個世界第一大茶出口國距其種植茶葉,不過100餘年之久。

1903年英國人凱納(G.W.L Caine)將茶樹引進肯尼亞的蒙巴薩LMURU地區。1912年肯尼亞才開始在西部大面積種植,20世紀20年代中期,茶葉開始作為商品生產發展起來。

世界第一大茶葉出口國卻無法填飽人民的肚子

西部肯尼亞的高地茶園

這當然與肯尼亞肥沃的土壤、充足的降水、相對較少的害蟲和在1500~2700m之間的海拔高度不無關係。另一方面,肯尼亞的茶產業崛起與本國極為有效的茶葉政策密切相關。

作為肯尼亞第二大創匯來源,茶產業受到肯尼亞政府的高度重視。肯尼亞擁有一個活躍的研究開發體系,70%的財政開支來自茶農交給肯尼亞茶葉委員會的茶稅,其餘的來自肯尼亞茶葉研究基金會。這些政策措施促進了肯尼亞茶產業迅速發展,也保證了茶葉的質量。

茶葉在東非,有“綠色黃金”之譽。肯尼亞作為非洲第一茶葉大國,其海濱城市蒙巴薩設有東非茶葉出口拍賣所,是世界最大的紅碎茶交易市場,每週吸引眾多商家在此交易,每週茶葉成交量可達70多噸。

世界第一大茶葉出口國卻無法填飽人民的肚子

位於蒙巴薩的東非茶葉出口拍賣所(來源:茶界中國)

與咖啡不同,茶樹在肯尼亞四季常青。六七月份,茶農平均每兩三週採摘一輪;而10月採茶的黃金季節,五六天即可“豐收”一次。採茶時,採茶婦女通常用一根布條把竹筐吊在腦後,熟練地採摘茶樹頂端的嫩尖,然後放進筐子裡。

世界第一大茶葉出口國卻無法填飽人民的肚子

世界第一大茶葉出口國卻無法填飽人民的肚子

然而,數字和表象的繁榮並不能掩蓋肯尼亞人民的悲慘處境。2017年9月,非洲開發銀行旗下的Malabo Montpellier研究團隊發佈報告稱,肯尼亞有1千萬人受飢餓困擾,有1/4的人口的每日進食達不到維持體力和健康所需攝入量。

世界第一大茶葉出口國卻無法填飽人民的肚子

饑荒下的肯尼亞兒童

為什麼巨大的茶葉貿易都沒能拯救肯尼亞的飢餓?

成也炎熱,敗也炎熱。

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極端天氣頻發,由此引發的旱季過長會導致茶樹枯黃,直接影響茶產量和質量,上百萬茶農的收入難以保證。事實上,肯尼亞的茶葉2017產量大幅下降。

另一方面,英國人在向肯尼亞引進茶葉時,或許並沒有的帶著拯救這個落後國家的道德夢想。肯尼亞茶農缺乏加工茶葉的能力,只能以極低的價格向英國和肯尼亞資本家開設的茶葉工廠出售茶葉。據瞭解,茶農每賣出一公斤新鮮茶葉,刨去苛捐雜稅,只能賺到7到8肯尼亞先令(約合人民幣5角)。極低的收入使茶農無法積累儲蓄。甚至,肯尼亞的全套茶葉加工設備都是向英國進口。

世界第一大茶葉出口國卻無法填飽人民的肚子

肯尼亞茶廠的加工設備(來源:茶界中國)

或許讀者有一日會去肯尼亞旅遊,感受它的粗獷和原始,那你肯定也會享受到肯尼亞人民熱情的無限量奶茶禮遇,在肯尼亞,茶能夠無限供應已經極為不可多得的了,畢竟,一瓶可樂在肯尼亞都要20元人民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