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平米成本6千,售价4万,顺着亮光走!潘石屹靠此大发横财

潘石屹自述


顺着亮光走

到北京来,我们做了万通新世界广场,赚了好多钱,赚的当时都没有概念了。因为当时土地增值税还没出台,成本很低,我记得每平方米的土地的价格是两千七百块钱,建安费几千块钱,最终成本是五千到六千块钱。最后销售的价格是三四万块钱。

每平米成本6千,售价4万,顺着亮光走!潘石屹靠此大发横财


赚完钱后,我看到一张报纸,记得是香港的《明报》。1995年前后,《明报》的记者就通过卫星的照片看了一下,朝鲜半岛上面,从“三八线”分开,北边的一部分黑灯瞎火的,南边的一部分灯火通明。这个人就写了一篇文章,说一个地方富裕不富裕,GDP和这个地方的明亮程度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这个“三八线”是分界线,北朝鲜就没灯,南朝鲜灯就特别多。

我看完以后,感觉很有道理。以后到什么地方去赚钱,就得顺着光走,到光明的地方去赚钱。但我手里也没有卫星啊,我怎么能够看到光呢?我有汽车,所以我就开着汽车,绕着环路转了一下,绕到北京的西边,就黑灯瞎火的,只要到了东边,就灯火通明。

每平米成本6千,售价4万,顺着亮光走!潘石屹靠此大发横财


按照这个道理,越光明的地方,GDP越高,越光明的地方就越有钱。我就不能在西边,应该到东边去做,就到了国贸周围。所以我们SOHO中国,围绕着国贸桥方圆一公里的地方,大概做了十二三年,也才有了冯仑说的这句话:我们从海南岛来的,建了北京百分之五十的CBD。所以这个是我的第二个故事,就是到光亮的地方去,顺着光明走。


充分利用未使用的资源


第三个故事,今天,中国的房地产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政府说房地产是自助产业,要健康理性地看待房地产。我是怎么看呢。今天中国的房地产,跟1992年海南岛的房地产是一样的,所有的情况都是一样的:过剩,房子非常多。在过去的十几年时间,当北京的人均住房面积只有七平米多的时候,住房需求大,房价就压不下来。有段时间国家每年出一个政策,压房价,叫“国八条”了、“国六条”了、“国四条”了、新的“国四条”了,一年一个文件,压不下来。因为基本的需求在。

可是到了今天,我们的人均住房面积是多少呢?现在已经是三十多平方米了,接近四十平方米了。而每年增长的速度是多少呢?每年竣工的面积是十二亿平方米,如果是六亿城镇人口的话,就是每个人每年增加两平方米。五年过去,所有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就能增加十平方米。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

每平米成本6千,售价4万,顺着亮光走!潘石屹靠此大发横财

所以到今天为止,我们看二线城市、三线城市,烂尾楼、空置楼房非常多。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仅房子没有充分利用起来,钢材、水泥的需求量也大幅度下跌。我记得2009年前后,钢材的价格是六千块钱一吨,而今天钢材的价格是一千九百块钱一吨。换算成斤,没有一斤大白菜贵。

中国的钢材,要从巴西和澳大利亚把铁矿石运过来,再和中国的铁矿石一比一混合,到高炉里加热才能冶炼出来。大白菜呢,是一个小籽,放到地里,浇点水,就能长出来。现在钢材的价格还不如大白菜的价格贵,因此,房子的过剩,钢材的过剩、水泥的过剩,数量是非常大的。

所以,作为一个明智的开发商,又到了一个选择的时候。选择背后的道理是常识。不要想的太复杂,东西多了之后,价格就不行了。有好多人问,你说房价会跌吗?我不敢说。为什么呢,因为还有一个央行。全世界的央行,自从有了以来,就爱发货币。中国的央行是这样的,外国的央行也是这样的。如果他把存款准备金再降低,利率再降低,市场上的钱多得不得了,好赖房价也会涨。可是从基本面来说,基本的需求已经大大地满足了,闲置的房子非常的多。

我就思考,当我们的资源这样过剩,每一个城市的房子没有充分利用起来,我们应该做什么事情?想了差不多三年时间,海内外看了一圈,差不多想明白了。

就是利用今天最有力的,最普及的技术——互联网的技术,把资源充分地利用起来。像滴滴打车,Uber,能够把汽车的资源利用起来一样。手机上的一个APP,把多少汽车管理的中间环节给消灭了。还有一个叫AIRBNB的软件,他就是把零零散散的对住房的需求,和全世界的房子链接在一起。没有给社会增加一套房子,可是把每一套房子的利用率充分地提起来了。

每平米成本6千,售价4万,顺着亮光走!潘石屹靠此大发横财

做别的东西我不会,但我看到中国的办公楼空置率特别多。我们能不能通过一个软件,把对这些闲置空间的需求都利用起来?我们做了一个共享空间,名字叫SOHO3Q。

无论房地产的名声多坏,要很客观地来看,十年前建的房子,就没今天建的房子好,二十年前建的房子,就没十年前建的房子好。所以,房子的进步速度是非常大的。而建了这么多房子,把中国从人均五平方米、七平方米的住房面积,增加到接近四十平方米,这就是房地产开发商的贡献,是为这个社会做了有益的事情。

可是今天,在全都过剩的时代,我们再去建房子已经没有意义了。我们应该做的事情,是把已有的、没有充分利用起来的资源利用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