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福厚:我是怎樣從一個期貨士兵成長爲元帥的

劉福厚:我是怎樣從一個期貨士兵成長為元帥的

我來自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我原來是一位搞實體企業的,從事過鋼材貿易、糧食貿易、米麵加工、皮革加工、羊絨加工以及養殖業種植業等行業。我的公司是1996年1月1日成立的,剛成立時公司時只有3人,本錢為兩萬多元,經過20年的不懈努力,到目前為止資產已增長了很多,公司已轉變成了以證券期貨為主業的金融類企業。今年正好是公司成立20週年,我在鄂爾多斯舉辦了隆重的慶典活動。

劉福厚:我是怎樣從一個期貨士兵成長為元帥的

在我做鋼材現貨貿易時,我就注重研究市場的供需關係對價格造成的影響,當鋼材快要漲價的時候,我就大批量進貨,等價格漲起來時再出手,基本上都能賺一把。當鋼材價格下跌時我就以低於市場價搶先甩貨,把損失降到最低,現在看來那時我的生意就有點做期貨的味道了。

2011年聖誕節那天,我們鄂爾多斯期貨愛好者俱樂部成立,我在成立大會上發表了《我做期貨這四年》的主題演講,在文章中詳細介紹了我從2008年3月開始到2011年底我做期貨的全部過程,以及自己的一些感受和感悟。這篇文章後來被“七禾網”主編沈良先生刊登在“七禾網”上發表,再後來又被人們轉載到“和訊網”的期貨論壇上,當時有人評論說文章的作者在虛構、吹牛,認為一個沒有做過期貨的人就敢用那麼大的資金去拼殺,並且在賠到快要洗手不幹時,在第二年就能翻本盈利,真是不可思議,不可想象。可是我在這裡對大家說,文章裡所講的故事全部是真實的。那時我就是一名期貨士兵,一個衝鋒在期貨市場裡的無畏戰士,不知道盡頭在哪裡的行路人。那篇文章只講述了2011年底前我做期貨四年的經歷。那麼,最近這四年我又做了些什麼呢?這正是我今天要給大家講的重點。

劉福厚:我是怎樣從一個期貨士兵成長為元帥的

2012年5月份,由於當地經濟不景氣,我把所有的實體企業關閉,專心做期貨交易,做的品種主要還是自己熟悉的螺紋鋼和焦炭,3月份螺紋鋼價格在每噸4300多元時開始做空,一直拿到了8月份,螺紋鋼開始加速下跌,這時我一直在浮贏加倉,到了9月6號上午螺紋鋼價格跌到3200多元時,賬戶已盈利了9600多萬元,離1億元只差一步,而下午行情突然反轉快速上漲,我記得還有過一兩個漲停板,由於我沒有及時平倉,最後導致不得不平倉,使我的倉位越來越少,把所掙的利潤幾乎全部回吐,全年盈利只有2000多萬元。其中有一個賬戶參加了“和訊·瑞達杯”百萬元大獎擂臺賽,拿了個第三名,總體來說還算不錯。在這一年我才真正領教了期貨的金融屬性有多厲害。在基本面沒有發生任何改變的情況下,當時號稱“小股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