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幾個方法,判斷溼氣重不重!三大療法,學會了,溼氣不走也難

現在逐漸步入秋季,天氣冷暖多變或陰雨潮溼或乾燥,晝夜溫差大,很多人一遇到這種天氣,就會發現自己整天睏乏無力,無精打采,早上起床困難,頭暈腦脹,還頻繁鬧肚子,好像得了什麼大病一樣。


教你幾個方法,判斷溼氣重不重!三大療法,學會了,溼氣不走也難


中醫告訴你,這其實是溼氣的緣故!

何為溼氣?溼氣,性濡潤,土壤中保持一定的溼氣,則可以生長萬物;空氣中保持一定的溼度,能夠淨化環境;人體內,通過臟腑的氣化功能,不散津液,濡養臟腑組織,能夠維持各種生理活動的正常運行。


教你幾個方法,判斷溼氣重不重!三大療法,學會了,溼氣不走也難


溼氣一般是由外溼氣入侵體內產生內溼氣,如經常淋雨、穿溼衣服、太冷衣服穿的少等等;同時飲食不當也可能產生內溼氣,比如夏天吃冰棍傷了脾臟,影響體內水分的排出,多餘的水分停滯在體內就形成了溼氣。

如何辨別溼氣?

1、 首先看自己的頭髮。溼氣重的人頭髮會比較油,感覺粘粘的,很不舒服,一般溼氣不重的人頭髮比較順滑,不會油乎乎的。


教你幾個方法,判斷溼氣重不重!三大療法,學會了,溼氣不走也難


2、 其次看自己的耳道。溼氣重的人耳道會溼乎乎的,分泌很多粘液。正常人的耳道是乾燥的,不會有油。

3、 最後是看自己睡覺時是不是流口水。一般溼氣太重的人,在睡覺的時候會不自覺的流口水,所以睡覺流口水不要以為是一種習慣,是因為溼氣重引起的。


教你幾個方法,判斷溼氣重不重!三大療法,學會了,溼氣不走也難


很多人以為溼氣離自己很遠,覺得自己很健康。其實,熬夜、嗜葷、貪涼、喝酒、缺少運動、吹空調、穿的少、工作壓力大、或者房間不通風透氣,都很容易加重溼氣,引發疾病。所以,去除溼氣是身體健康的關鍵!一起來學學祛除體內溼氣的幾個方法吧。

三大祛溼療法,學會了,溼氣不走也難!

1、中藥療法

將具有健脾祛溼效果好的食材,製成茶包飲用,每天堅持喝,既簡單又方便,是一種不錯的祛溼方法。


教你幾個方法,判斷溼氣重不重!三大療法,學會了,溼氣不走也難


祛溼食材如:火麻仁、梔子、砂仁、甘草、陳皮、茯苓、藿香、薏苡仁、冬瓜、人參等。

烏草根砂仁茶:取以上祛溼食材各0.5克,混合按照1:1的比例配製成小茶包,每天取一包,泡飲即可。

2、拔罐療法


教你幾個方法,判斷溼氣重不重!三大療法,學會了,溼氣不走也難


拔罐療法是傳統中醫常用的一種治療疾病的方法,這種療法可以逐寒祛溼、疏通經絡、祛除瘀滯、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拔毒瀉熱,具有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 解除疲勞、增強體質的功能,從而達到扶正祛邪,治癒疾病的目的。而且拔罐相對操作方便,很適合在家中自我養護身體,祛除溼氣。

3、汗蒸療法


教你幾個方法,判斷溼氣重不重!三大療法,學會了,溼氣不走也難


汗蒸的過程中身體會大量排汗,在排汗的過程中身體內的寒溼之氣就會隨著一起排出來。要注意汗蒸不僅能夠幫助深層排汗,還能夠加快身體的新陳代謝,加快循環,深層次的帶走體內的垃圾、寒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