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的“天桥”:《长春历史街区》一书中的新民胡同

长春的“天桥”:《长春历史街区》一书中的新民胡同

2015年12月出版的吉林省地方志资源开发立项项目,张贤达、王悦著《长春历史街区》第五章《长春商埠地历史街区》中对新民胡同做了详尽的多方面的记载,先选取一段分享给您。

在长春提起新民胡同,40岁以上的人都会有一种留恋的情结。当年,那条310米长、8米宽的小胡同被誉为长春的“天桥”,那里不仅有红红火火的店铺,热热闹闹的人群,更有一段属于他们和老长春们的快乐记忆。

在百度地图输入“新民胡同”字样,电子地图上显示出“新民北胡同”的字眼,但也与西五马路交会。长春市民政局地名办有关人士介绍,新民胡同东起大马路西至永春路,事实上,胡同东是大马路,北是五马路,西是永春路,南是四马路。有资料记载,这个胡同310米长,8米宽,只是因为商场阻隔才变得特别渺小。但也有人认为,310米长、8米宽的资料性记载可能与事实有出入。

长春的“天桥”:《长春历史街区》一书中的新民胡同

据国家“满铁”文化研究者张林介绍,新民胡同兴建于1909年,初名为王氏胡同。“新民胡同的繁华,或许是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它位于当年长春政府全力开发的商埠地内,热闹异常。正是因为这里的繁华,很多在“满铁”附属地偷了东西的小偷,常常聚集在新民胡同周边的市场出卖赃物。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清政府管理不利。

长春历史文化研究者陈学奎依据资料,勾勒出早期的新民胡同百业发达的景象:“江湖游医、相面卜卦的、摆摊的、卖艺的…… 在胡同内大方地做着小买卖。进城卖粮的农民拴好骡马,或是去洗个澡,或是到1902年就已建好的爱国茶园内听会儿评书,消遣―下。城里的大人小孩,有事没事都愿意在这条胡同里多转悠一会儿……”

1921年,爱国茶园租给侯景轩、陈广义等人,更名为新民戏院。因其票价低,演出剧种多,深受群众喜爱,成为市内风靡一时的戏院。“著名京剧演员言菊朋、童芷苓、周信芳、裘盛戌,评剧演员爱莲君、筱桂,河北梆子演员云笑天、金刚钻等名角都先后在这里演出过。新民戏院占地1200平方米,二层楼,砖木结构,有700多个座位,天天爆满。”民进长春市委原主委王锏说。

在长春市地方志专家于祺元的眼中,昔日的新民胡同就是长春的“天桥”。“过去,外地人来长春不到新民胡同会感到遗憾。”

在长春市民陈立明的心中,新民胡同是美食一条街。“福香居、合友发饭店、新民饭庄、合发饺子馆、狗不理包子、海发园锅烙、新民浆子部,物美价廉,招引着四方来客。回宝珍的饺子堪称关东一绝,鲜而不膻,肥而不腻,誉满省内外。”

退休干部回希令曾撰文回忆新民胡同,文中称新民胡同内“吹糖人、捏面人以及杂耍卖艺应有尽有,俨然就是一个老北京的天桥”。

“鲁迅曾在回忆儿时生活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表示,百草园是他儿时的乐园。其实,百草园里有的只不过是何首乌、蟋蟀等一些植物和昆虫,比起新民胡同的小人书店、小吃、变戏法艺人带给我的乐趣要逊色得多了。”长春市民老许说:“感谢新民胡同,让我童年的记忆有了一个存储的地方。但我更希望新民胡同能在时代变迁中再度辉煌起来。”

一切的记忆,都在昭示着属于新民胡同的辉煌过往,以及属于长春人的峥嵘岁月,希望它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都有那么绚烂的一笔!

图文∣里巷

长春的“天桥”:《长春历史街区》一书中的新民胡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