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爲五星上將卻活得像個演員,麥克阿瑟爲何總是墨鏡菸斗不離手?

麥克阿瑟是二戰名將,美軍五星上將,因為指揮過太平洋戰爭、主導戰後日本的佔領與重建等功績而備受讚譽,但是中國人對他的認識,更多的還是來自於朝鮮戰場上的那段交集。

身為五星上將卻活得像個演員,麥克阿瑟為何總是墨鏡菸斗不離手?


人們對他的印象似乎定格在這張照片上,身為軍人卻顯得那麼不拘一格、盛氣凌人,身穿不戴勳表的咔嘰布軍服,頭戴一頂菲律賓風格的戰鬥軟帽,還搭配了AO墨鏡和最具標誌性的玉米杆菸斗。這個造型幾乎是他出鏡時的標配,顯得和職業軍人格格不入。但偏偏他又出自軍人世家,身為五星上將,做派和打扮卻像個演員,這是為什麼呢?

身為五星上將卻活得像個演員,麥克阿瑟為何總是墨鏡菸斗不離手?


這無疑與他的性格有關,而他的性格又與出身和才幹聯繫緊密。麥克阿瑟出生在美國小石城的軍人家庭,其父親老麥克阿瑟參加過南北戰爭,官至中將,獲得過榮譽勳章,從小就教育麥克阿瑟要做個男子漢,在父親的耳濡目染和周圍環境的薰陶下,麥克阿瑟從小就孤傲、爭強好勝,凡事都要爭個第一。

身為五星上將卻活得像個演員,麥克阿瑟為何總是墨鏡菸斗不離手?


這種性格促使他獲得了眾多成就:1903年以西點軍校最高分畢業,成績至今無人打破;1919年成為西點軍校最年輕的的校長,之後更以少將軍銜跳級出任上將軍階的陸軍參謀長。此後雖然經歷了在菲律賓的敗退澳洲,但走時都沒忘了撂句狠話:我會回來的。在太平洋戰爭轉入反攻時又說:能打死我的子彈日本還沒造出來呢!採用跳島戰術成功使得大批日軍成為困獸,直到日本被“種蘑菇”後投降。後來又直接操刀了日本的重建與改造,被稱為日本的“太上皇”。

身為五星上將卻活得像個演員,麥克阿瑟為何總是墨鏡菸斗不離手?

但是眾多的輝煌成就也助長了他狂妄自負的性格,更加不可一世。朝鮮戰爭時不僅積極主張要把戰火燒過鴨綠江去,甚至威脅必要時使用核武,但是沒有獲得杜魯門的首肯。而且他狂妄的作風還招致美國當局更多的不滿。在志願軍入朝的前三次戰役中,麥克阿瑟被我彭大將軍狠狠殺了銳氣,在外患內憂的壓力之下被撤了職,草草捲鋪蓋回家去了。

身為五星上將卻活得像個演員,麥克阿瑟為何總是墨鏡菸斗不離手?


明明是五星上將,卻要活的像個演員,菸斗之類的東西只在面對鏡頭面對眾人時才是標配。這說明麥克阿瑟絕不僅是一名軍事天才,更是一個“戲精”,把軍裝換成西服,立馬就能成為好萊塢影帝。他在自身形象的塑造上費盡了心思,為了凸顯自己言出必信,在1945年光復菲律賓時還特地在登陸的灘頭上大做文章,來來回回折騰才拍出了滿意的效果。而且這個鏡頭也成功佔據了美國媒體的頭條,是一次成功的人設塑造。

身為五星上將卻活得像個演員,麥克阿瑟為何總是墨鏡菸斗不離手?


他注重自身形象的塑造,一方面是他性格使然,但另一方面也是美國的“政zhi”環境所致,就像奧巴馬“yes we can”的標籤使得它成功入主白宮一樣,麥克阿瑟也一直想給他打上老兵、文武俱佳的標籤,藉此謀求總統寶座,但是因為折戟朝戰,所以並沒成功,最後的輝煌也只剩“老兵終不死,只是漸凋零”這樣的感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