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婚的老人有多难?

清风微扬


二婚的老人有多难?这个问题主要与中国封建落后的婚烟传统思想有很大的关系。中国的传统是嫁鸡随鸡,一夫而终。解放后虽然婚姻自由,但只对年轻人自由,老年人还不那么自由。老年的婚姻更难很难自由。因为老年人还多了子女的约束。还有大部分人认为老年人就不需要再寻找满意的伴侣,片面认为异性结婚就是生儿育女。认为异性老人志同道合者玩在一起是不正经。部分人就会说三道四。在后面指手划脚。这其实就是中国落后的传统思想作怪。人的一生也就几十年,老年人辛辛苦苦把子女养育成人,就完成了他们传宗接代的任务。老人开始可以放松一下,享受一下晚年的自由生活。能和心爱的人玩在一起,在一起唱歌,在一起散步,在一起旅游。她们在一起幸福快乐着。她(他)们也人生无憾。我们中国已经进入老年化。老年婚姻问题也应该与时俱进,解放思想,甚至可以放开老人一夫一妻制,可以一夫二妻。只要她们玩得来,能起到互相照顾,互相帮助,互相体贴,互相关心。他们在一起能过得开心,幸福就可以。而且可以极大地开发老人的互助能力,减轻子女负担,减轻国家及社会的负担。所以在当今老人社会,人们要改变传统观念。多给老人一些自由,多给老人一些宽容,让中国的老人能自由自在地过上晚年幸福生活。


陈早华


大姐的邻居小华今年五十四岁,她妈八十岁了,十五年前她爸去世了,小华妈就决定再走一步了,嫁给一个退休干部,这个干部不知道为什么,终身没有娶过媳妇,是个老光棍!

小华妈一表态,儿子女儿都反对,两个儿子当即说,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可是老太太的儿女却不乐意了,以为妈妈都六十大几岁了,还改嫁,太让人生气了!怕庄里七大姑八大姨的笑话了!还有,面子上也难为情!以为孩子不养活老娘了,才会寻找一个后老伴!就这样,儿子女儿都不理老太太了!

再婚的老人,不被儿女理解,因此断了来往,很伤心难过了。可是,儿女如果支持,又互相防着,老头死了,还会追逐老太出门,一点保障也没有,也是个难事。

都说,二婚夫妻二个人二个心,彼此互不相信,互相防范,像防贼一样,很是不顺心。如果有儿女养,老太还是不改嫁。老头,有工资收入,儿女支持可以找个老伴。不然,千万不要寻找后老伴,找了会更不舒心。


金色阳光温暖


说实在话,二婚的不管是老人又或者说中年人一般都是很难相处,中年人一般都是你带个孩子来或者是男女双方都有孩子,后爹后妈都是很尴尬的,如果是老年人的话就更没有必要去趟着混水了,老年人的二婚三婚都是没有好结局的,我们小区有一老太太,她就扬言我一定要找一个真爱我的人,结果钱折腾光了,结了四次,都是年头拉天窗年尾拜拜,勇气可加下场特惨,最后男方的孩子说,啊姨回你自己家吧,我们都觉得你老人家特不要脸,自己拿着行李就来了,你当我们家是养老院啊,最后还是自己拿着行李回自己家了,就算是这样,回到自己家并没有有好日子过,因为出来的时候儿女们都说妈不要去了,我们养到老送终,老太不听出去了,最后恢溜溜的回来没有一个人理她,连那小不点也恨她,最后老年痴呆了儿女们就把她送养老院了,老年朋友们真的不要轻易迈出这一步,还是踏踏实实自己过吧!我们都老了,没有必要这样折腾自己了…


风铃52539582


一、来自舆论的压力。我国的传统婚姻文化是,“好女不嫁二夫”,“从一而终”,虽然现在婚姻自由,早已不再遵循这些封建礼教的旧风俗了,但是,只要是老人二婚,总会受到一些来自四面八方的冷嘲热讽,什么老不正经,不要脸皮,说得非常难听。



二、来自儿女们的压力。二婚老人一般都会受到,双方或一方儿女们的反对,而大多都是出于面子不好看,对已故亲人的亲情难舍,财产问题等等,加以阻挠,使想再婚的老人十分为难。

三、来自自身的压力。二婚老人本来是完全可以不用考虑那么多的,因为婚姻毕竟就是两个人的事情,可是,他们总是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左右为难,又要顾全社会上的议论,又要征得儿女们的同意,结果常常弄得身心疲惫,十分难过。

四、其实,如果合适,黄昏恋还是非常美好的,即使年龄大些,二婚后,可以互相照顾,老来有伴,对老人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好处,还能减轻儿女们的负担,所以,衷心希望大家,及准备二婚老人的子女们能够理解和支持,别再为难他们,让他们能够过一个安祥幸福的晚年!


解千愁


老年生活开始了,还要面对复杂的二婚,复杂的亲属关系。

女方一般看着男方的经济能力,男方一般希望女方可以你照顾自己,“免费的需求”永远没有。

老来有个伴侣,有个支持,有点依靠,想想简单,做起来很难。

看到很多没有经济收入的阿姨,再婚后,像保姆一样伺候别人一家人,到头来,老头一走,就被赶出门。

再婚老人,真的要慎重。


白沙踏歌队


难就难在儿女那一关!

情感上倒也还在其次,主要还是因为家产的事!

怕后找的老伴把不久就属于自己的财产搬空拿没!

如果提前把财产公证给儿女估计就都不拦着了,人啊,都是太现实了!唉!


凉凉的瓜小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