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不焦慮的心血管病患者

好友的奶奶,今年已經八十好幾,冠心病近十年,每年這個季節,都要去醫院呆一段時間輸液。因為她覺著血管堵塞,是因為自己的血液太粘稠了,只有定期去醫院輸液,才能達到稀釋血液的效果。

做一個不焦慮的心血管病患者

醫療配圖

如果家人沒有及時送她到醫院,好友的奶奶就會感覺胸口一直疼,不舒服。

看樣子即使不少醫生已經做過相關科普,不建議心血管患者輸液來稀釋血液,但是不少老年人就是不願意接受。

其實去醫院輸液減輕血液粘稠這種做法,更多的是心理安慰作用。解決血液粘稠的方法是多喝水、多運動,將血壓、血脂、血糖控制在合理範圍內。

做一個不焦慮的心血管病患者

一對老年夫妻在公園裡鍛鍊身體

有的人擔心血液粘稠,有的人害怕心率變慢。生活中,一些心肌梗死、心絞痛患者,吃了倍他樂克,心率會變緩,50次/分左右。因為醫生說,冠心病患者心率最好能控制在60次/分,最低不能低於55次/分。

不少人就為此緊張焦慮,擔心心動過緩,需要裝起搏器?

其實,只要日常生活中沒有什麼不適症狀,心率偶爾降到50次/分,設置47次/分都不要太緊張,不用停藥,也不需要減輕用藥量,因為β受體阻滯劑這類藥物,在控制心率同時,還可以對抗心肌缺血和心機重構。再說,心率合理減慢,它也是對心臟的一種保護。

做一個不焦慮的心血管病患者

打印的心電波形

除了上述常見的兩種現象,還有一種很常見,關於心電圖檢查的。

現在心電圖檢查很常見,基本上心臟不適,醫生都會開個心電圖檢查的單子。有的人很不湊巧,做心電圖檢查出現T波低平、ST-T改變,會變得焦慮,會認為自己的心臟出了問題。

其實這個問題需要分開來看,如果是年輕人,尤其是20多歲的,這個年齡一般是不支持冠心病的,可能是勞累、熬夜、過度焦慮導致的,如果不放心可以先去醫院做一個運動平板心電圖,這個檢查很簡單的,基本能確定有沒有心肌缺血,是不是心臟出了問題。

做一個不焦慮的心血管病患者

如果是中老年人,心電圖出現明顯的T波低平或倒置、ST-T下降,並且伴有明顯的動態變化,那麼就應該重視起來,可能是心肌缺血、冠心病,需要進一步到院檢查確診下。

即使出現血管狹窄,也不一定需要置入支架,如果病情穩定,藥效好,狹窄的血管不是主要的大血管,即使達到放支架的手術指徵,如血管狹窄達到75%,也無需置入支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