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失寵,線下夢還能繼續騰飛嗎?

2018年,或許就是京東的困局之年。

曾經京東花了不少精力打造線下便利店,劉強東還提出過一個計劃,要在2018年年底前,京東便利店每天新開1000家,一條街每隔300米就要有一家京東便利店。

不過,100萬家店的目標尚未實現,京東在便利店領域又有新動作。近日,有消息稱京東目前已組建出一個新的團隊,準備開展直營便利店。京東似乎要“死磕”便利店領域,經歷過一波“關門潮”後依然雄心不死。

京東失寵,線下夢還能繼續騰飛嗎?

京東的線下夢,騰飛還是隕落?

去年4月,京東宣佈“百萬京東便利店計劃”,聲稱未來五年將在全國開設超過100萬家京東便利店,主要開在廣大的三、四、五線城市甚至農村。如今開店目標具體推進情況如何,京東並沒對外公佈過具體數據,在網上卻出現“關門潮”的消息。

此前為了迅速搶佔市場,京東便利店現在採取的是“翻牌”的模式,店主要以收編夫妻店的翻牌加盟模式拓展,掛上京東便利店的牌子,但對於店面的管理問題他們顯然無暇全面估計。

然而以數量取勝終究不是最好的歸宿,越是最求“量”往往忽略了“質”的要求。在“翻牌”的模式下,京東雖然迅速搶佔了市場,但管理的漏洞也逐漸增多。由於訂貨、管理等都是憑店主個人感覺和經驗,直接導致店面形象欠佳、營銷手段傳統、經營方式落後等弊病。絕大部分便利店披著京東的“殼”,用著現代化的名,本質上還是小賣部。

京東失寵,線下夢還能繼續騰飛嗎?

另外,所有掛京東牌子的便利店,一半的商品必須要在京東掌櫃包進貨,然而京東掌櫃寶上的商品大多是品牌商品,批發價沒有優勢,利潤極其有限。其商品的高價格在低線地區並不具備競爭力。而且,開店繳納一萬至兩萬的保證金及裝修等改造成本都是店主承擔,這使得原來靠薄利多銷的小店點主難以支撐。今年8月以來,就不斷有京東便利店倒閉的消息傳出。

在京東便利店的“翻牌”模式被詬病之後,最近“京東正籌劃開設京東便利店以外的直營店鋪”的消息傳出,還有媒體稱,京東已經從北京7-11挖走了一些管理層人士。

不過,京東方面卻是這樣回應的,“將秉承無界零售的理念賦能線下門店,並沒有作答規模自營店的準備”。

京東啊京東,你可知道你的競爭對手們卻已經在線下直營店的路上大踏步向前。今年年初開始佈局的蘇寧小店,預計到年底將有超過5000家門店開業,未來三年將落地1.5萬家店。與京東“翻盤”模式不同,蘇寧小店全部採用直營模式,門店管理和選品把控上要更嚴格。簡直就是每一招都是直接針對京東便利店的痛點。

京東失寵,線下夢還能繼續騰飛嗎?

京東從2012年和連鎖便利店合作開展O2O,進入線下業務,到京東便利店,再到7FRESh ,京東的線下零售之路不但在嘗試,但並不怎麼順利。2018年1月,京東旗下的7FRESH正式開業,比阿里的盒馬生鮮第一家門店晚了兩年,截止目前只有北京的兩家店。

在兩年前,京東也把其O2O最重要的載體“京東到家”並給達達了。而另一邊的阿里卻砸重金收購餓了麼,補足自己最後一公里配送的短板。

很明顯,京東在一二線的線下新零售佈局遠遠落後於阿里巴巴。說到三四線城市和農村,也被近來冒出的拼多多強勢截胡。

京東失寵,線下夢還能繼續騰飛嗎?

值得注意的是,淘寶和拼多多的用戶主要的女性,而京東的主要用戶則是男性。沒有二把手的京東碰上了“劉強東涉嫌性侵案”之後,劉強東和京東的形象在女用戶心中一驚崩塌,可謂禍不單行。

京東失寵了,陷入困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