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說「形勢」——我讀《兵以詐立》

文|寒江閣一道人

今天,貧道來同大家分享自己讀李零先生的《孫子兵法》講義的讀後感想,說得對與不對,還望多多批評指正。

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李零先生是靠《孫子兵法》發家的。文革還沒有結束的時候,李零就曾憑著自學的有關考古學的知識,給當時整理銀雀山汗簡的工作組寫信提建議,這也成為了他進入社科院考古所的一張“入場券”。

書評|說“形勢”——我讀《兵以詐立》

後來,他又調到北大,出於對北大的敬畏,他打出的第一張牌就是給研究生開《孫子兵法》的研究課,但也是一波三折。

書評|說“形勢”——我讀《兵以詐立》

今天,略讀完這部講義的自己,一時也有些惶惑。不怕人笑話,鄙人先前對戰爭史也是略有些摸索的,二戰、明代中國的戰爭、當代世界的衝突,還有一些戰術戰略的討論,我都有觸及。除了筆上功夫外,這年春天,組織上派自己去參加講課比賽(校內分享也參與很多),面對鄰校“馬院”的老師同學,我給他們講海軍對於半島戰爭的重要性。講完後,一個老太太說,你講的很生動,可是結尾太倉促。

在一年多的時間裡,我不斷在思考,如何講好戰爭,如何講好兵法,如何才能讓更多人聽懂。於是,我讀李零的著作。李零講《孫子兵法》的立足點,是古文字學、古文獻學的基礎。丁是丁,卯是卯。

後世一些人想當然的註解甚至改字,都被一一識破。而李零在字句解釋上所做的繡花針功夫,也是本書區別於其他相關研究論著的一大亮點。華杉從企業管理角度來講孫子並不是不對,可那已經是“古為今用”了。服務的對象發生了顛倒,內容當然會差之毫釐,繆以千里。所以真正想了解這部兵書魅力的,我還是要推薦這一本。

書評|說“形勢”——我讀《兵以詐立》

作者在書中談了很多,惟獨有一個地方用了大量篇幅進行論述,最後“總結陳詞”還要殺個回馬槍,說明此處的重要性,這就是“形勢”。關於“形勢”二字,作者講了很多,可我認為,初學者看來會有些亂,大海撈針,所以這裡我有必要來說說我的理解。

形和勢,都是在變化的,這主要體現在時間與空間上。時間上,形在前,勢在後。我們都學過《曹劌論戰》,兩軍列陣,曹劌看見齊國軍隊陣容龐大,不好對付,這是形,齊國軍隊擂三通鼓,勁瀉了,這是勢,是曹劌預見的。我們愛說,“無形之中”,這也是勢,無形是即將發生的形。

空間上,蘇德戰爭,斯大林格勒德軍大敗,蘇軍乘勝追擊,結果被德國元帥曼施坦因在哈爾科夫反撲一下,損兵折將,這是形,是哈爾科夫這一戰場的情況。

書評|說“形勢”——我讀《兵以詐立》

但你如果在地圖上放大了看,在蘇聯國內,蘇軍在其他戰場高歌猛進,在蘇聯外部,美中英等都進行反攻,這就是勢。“大勢已去”,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贏一陣不算啥,戰爭打得是消耗,看誰笑到最後,這就是形勢。最後還有一點,書名叫“兵以詐立”,有網友不以為然——打仗用兵要用“詐”不是廢話嗎?用得著扯四百多頁紙。

我不這麼看,打仗是用詐,可是,戰爭雙方都在用,他們還要互相判斷對方的這種詐術,並作出反應。有時候,詐裡還有詐,這叫連環詐。皇太極怎麼暗算袁崇煥,就是用的連環詐術,結果崇禎上了當,還以為自己破了對方的詐術,這是自毀長城,也是很值得探討的內容。

因此,網友的這種看法,可以說是一種思維懶惰的表現,戰爭是立體的,不是一個人自說自話,借用作者的話,戰爭是“接受美學”。

苦肉計怎麼就成了?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由此可見得,在“詐”這方面,可發揮的空間還很大,而從本書來看,教授本人在這方面的探討,也是極為有限的。但也無妨,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更上之前,是已經上了。誰送你先上去的?不言而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