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感受就是这样微妙,想要的越多,失望也越大

一杯温水,保持温度不变。另有一杯冷水,一杯热水。先将手放在冷水中,再放回温水中,会感到温水热;先将手放在热水中,再放回温水中,会感到温水凉。同一杯温水,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感觉。这是“知觉对比”对人们产生的影响,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对比影响人们的认知。

“知觉对比”对人们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将它用在销售中是有很大威力的。假设你认为公司的某个产品特别适合某位客户,那你就可以通过重点介绍该产品,同时对其他产品一带而过的方式来增大该客户购买的可能性。

人的感受就是这样微妙,想要的越多,失望也越大

还有的商家只是巧妙地在两件商品间形成对比,就促进了两者的销量。这里有一个真实的例子。

日本有一家专门经营电子玩具的商店。商店新引进了两种不同型号、质量相差无几、价钱一样的电子游戏机。可是摆在柜台上的这两种游戏机却很少有人购买,这令商店老板一筹莫展。

这时正好新招了一位女店员,她为店老板出了一个好主意。她建议把型号小的那种游戏机的标价从80元提到160元,型号较大的游戏机标价不变。

这样一来,当顾客进到店里,看到型号又大,价格又便宜的游戏机并不比标价高的那种质量差,以为捡到了便宜,机会难得,便毫不犹豫地将其买下。而另外一些有钱人在看到型号小,价格反而比型号大的游戏机更贵时,以为遇到了“真货”,赶紧慷慨解囊,买回去当作上好的礼物送给亲朋好友的孩子。很快,几千台两种型号的游戏机就被抢购一空。

原本无人问津的两种游戏机,在价格没有降低反而有一款略有提高的情况下,竟然变得出奇得畅销?这其中的奥秘就是商家恰当地对顾客运用了“知觉对比”的心理战术。

为什么年终奖少了,员工们依然兴高采烈?

经济不景气时期,有一家向来营运很好的公司,盈余大幅滑落,老板为?能发给员工一个月的年终奖金而忧心:“许多员工都以为?以拿到至少两个月的奖金,恐怕飞机票、新家具都订好了,只等拿了奖金去付账呢!”

经理也愁眉苦脸:“就像给孩子糖吃,每次都给一大把,现在突然变成两颗了,孩子一定会吵。”从经理的这句漫不经心的话里,老板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两天后,公司传出消息:“由于运营不佳,公司年底不仅要裁员,就连年终的聚会晚宴,可能都要取消。”听到这个消息,公司上下顿时人心惶惶。每个人都在猜,被裁的那个会不会是自己呢?

过了几天,又有消息宣布:“公司虽然艰苦?但大家在一条船上,要同舟共济,再怎么艰难,也绝不会牺牲共患难的同事,就是年终奖金,不可能发了。”

听说不裁员,大家放下了心上的大石头。不至于卷铺盖的喜悦,早压过了没有年终奖金的失落。

突然,老板召集各主管开紧急会议。员工们面面相觑,不知道又有什么状况出现。几分钟后,主管们纷纷冲进自己的部门,兴奋地高喊着:“有了!有了!还是有年终奖金的,整整一个月,马上就会发下来,让大家过个好年!”刹时,整个公司,淹没在一片欢呼声中。

公司“年终奖事件”之所以会有一个皆大欢喜的局面,在很大程度上得于老板的这一加法策略的成功运用。先把夸大了的最坏的结果告诉员工,有目的的先给他们做好前期的心理铺垫,降低他们的心理预期。然后再一步步地“加码”,还原目的的本来面目,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

人的感受就是这样微妙,想要的越多,失望也越大。如果事先有最坏的打算,得到的意外惊喜度也就加倍高。

人的感受就是这样微妙,想要的越多,失望也越大

左边一圈一圈的是正圆型,右边一圈一圈的是标准的正方形,你的眼睛信吗?这是比较典型的利用背景干扰视觉判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