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科学种植:水稻亩产高,村民也增收

集中、科学种植:水稻亩产高,村民也增收

集中、科学种植:水稻亩产高,村民也增收

农民都知道,水稻亩产550公斤就算产量较高了。近日,威远县新场镇老场村的百亩水稻全面丰收,平均亩产达到了630公斤,负责技术的蒋龙却说:“这并不算好产量……”

产量高,村民夸

集中、科学种植:水稻亩产高,村民也增收

老场村分布在新场河两岸,村民年年种水稻。村主任张志勇说,以前村民自己种水稻,兢兢业业,一般亩产也就500~550公斤,稍不精细,亩产就会低于500公斤。

今年某生态农业园将流转的这片稻田进行高产高效示范,由于一些客观原因,播种时间比村民正常年景推迟了半个月,平均亩产竟然达到了630公斤。这是市、县两级农业部门请村民直接在田里帮忙收割,当场过秤测定的。

村民邱财万说:“要不是我们亲眼所见,还真的不敢相信。当时机器插秧,东倒西歪的,哪像高产高效哦,没想到亩产还真就比我们自己种的高了一两百斤。”

该生态农业园相关负责人钟志彬也用收获的实际总产量证实了这一数据。

多措施,促高产

集中、科学种植:水稻亩产高,村民也增收

为什么集体种比村民自己种产量高?

钟志彬说,生态农业园顺应农村、农业新形势,在市、县农业部门的重视下,将老场村这成片的百亩稻田流转进行高产高效示范,全面实行集中、科学种植。选择的是“内5优317”稻种,这种稻种不仅高产,而且抗倒抗病虫;施肥不像农户那么随意,而是根据田块的土壤结构,肥沃的少施,瘦薄的稍多施,原则是重底肥,早追肥。总的用肥量比农户用量少百分之十左右。让水稻吃饱不过量;育秧采用的是专业秧盘,保证苗齐苗壮,适时移栽;农药一律采用生物农药,提高了效率,防止了药害;从耕田、栽插到水稻收获一律采用机械化,不仅比农户自己种减少500~600元/亩的成本,重要的还在于播种的质量大为提高,排除了稀密不均、深浅不一、早迟不定等现象。所以,能获得高产,且得到市、县农业部门的肯定。

蒋龙说:“如果按照正常季节播种,这片稻田亩产量至少要提高50公斤左右。”

收入多,村民乐

据了解,老场村村民将土地流转出去,可以获得每亩820元的流转费,比自己辛苦种植水稻收入高。

村民刘尚前介绍,由于留守在家的大多是老人、小孩,耕田、插秧、收割都需要请人,加上买种子、化肥和农药,成本要上千元。他算了一笔账,如果亩产550公斤,每公斤卖3元,收入1650元,除去1000元成本,只剩650元,比820元的流转费少170元。而且,自己种植水稻要操不少心,更怕天干雨涝。

“把土地交给生态农业园集中、科学种植水稻是对的,他们有效益,我们也增加了收入。”刘尚前乐呵呵地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