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郭宝珍校长:弯道超车 探索应试与素质教育的和谐对接

专访郭宝珍校长:弯道超车 探索应试与素质教育的和谐对接

中国教育出版网北京2月9日电(陈达) 在2018年的元旦献词里、2017高考表彰暨2018高考誓师大会上和1月15日的座谈会上,沈丘一高的郭宝珍校长都讲道,“2018年,一定是沈丘一高最不平凡的一年”。

2018年,他们要完成三大目标任务:一是打赢2018高考,实现两校生、一二本人数的新突破;二是制定新一轮《学校发展三年规划(2018-2021)》,启动学校振兴战略,抓住“新高考”良机,筑牢“弯道超车”基础;三是完成课堂教学的颠覆性变革,变老师教的课堂为学生学的课堂,尝试“优异高考成绩”与“素质教育”的和谐对接。

专访郭宝珍校长:弯道超车 探索应试与素质教育的和谐对接

校长是学校发展之魂,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很多时候,我们都说或者强调“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关于这一点,郭校长是这样理解的:在一定时期,如建校之初、扭转之初、关键发展之初,校长的作用确实很大,但一旦成型定势之后,真正决定学校前途命运的就不再完全是校长了,一定是“一支具有强大战斗力的教师队伍”,特别是有教育思想、创新精神、教育理想和教育情怀的优秀教师队伍,这才是学校发展的真正内涵。

沈丘一高搬入新校区的三年内,学校从构建安全工作环境入手,积极搭建教师“成长”平台,教师们从认识到思想、从习惯到行为、从课余谈论到课堂教学都有了“根本性”的改变,这些都让社会对咱一高有了“全新”的认识,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专访郭宝珍校长:弯道超车 探索应试与素质教育的和谐对接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事关国计民生,是千秋伟业。这是学校发展的定位,也只有站在“百年大计”的视角上才能谈及“学校发展”和“教育未来”。

郭宝珍校长对学校的未来定位归纳为三个关键词,即“名师、名校、名人”。简单地说,可以把“名师”理解为学校发展的五年规划,把“名校”注解为“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把“名人”注解为“学校的愿景”或“学校百年发展规划”。

学校要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培养出能奠基学校发展的百名“名师”队伍。2017年,沈丘一高的首届“名师”和“特级教师”,采取“开门招才”的办法,结果却仅有21人和2人入围。

“门槛”不高,不限指标,为什么“成功者”不多呢?一定是大家对“学校发展战略”理解不透,对“自身成长”重视不够。这从一个层面说明包括我在内的学校领导的工作没做到位,没有让全体教师理解“名师”和“名师”成长。

上个学期,学校教学工作会议材料《特级教师评选与管理办法》中有明确的“管理要求”。“名师”成就名校,没有业务精湛、结构合理、观念先进、善于创新、有团结精神的教师队伍,学校的优异成绩、受人尊敬、可持续发展都是白谈、空想。

学校不仅计划认定百名校级名师、特级教师,而且每年用于名师、特级教师成长的专项经费(补助、学习费用、活动费用)不少于20万,只要有利于教师成长,投入再多的经费都值。同时,学校拟设立“教学突出贡献奖”,对教科研特别是“课堂教学改革”有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重奖(万元起步),现在正在思考制定方案。

可以想象,有上百名的优秀教师积极从事课改、教研、公开示范课、课题研究、活动交流,学校想不出成绩都难。

专访郭宝珍校长:弯道超车 探索应试与素质教育的和谐对接

所谓“名校”,指沈丘一高要用10到20年的时间,把学校建成真正能 “适合孩子成长,面向未来”的国内名校。

不可否认,现在很多学校都在追求“优异的成绩”和“良好的社会形象”。郭宝珍一直在想,我们什么时候能脱离这种低俗的“社会要求式”的教育噩梦呢?衡水高中、郸城一高,甚至太康一高都是目前我们学习的对象,但能否作为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人们不禁要问:哪个学校不追求优异的高考成绩?不错,凡优秀高中都要优异的高考成绩。

早在1931年12月,梅贻琦校长就职清华校长的典礼上就给我们留下了一句经典名句:“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大师之谓也。” 我们学校也在想方设法创造优异成绩,无论是统考还是高考。“没有优异成绩,过不了今天,只有优异成绩,过不了明天”,我们既要拼出优异成绩过好今天,更要面向未来尝试创新,使明天比今天更幸福。

沈丘一高要创建什么样的学校呢?

郭宝珍校长认为要满足三点:学生快乐、教师幸福、社会满意。今天怎样做才能使明天的学校满足这三点呢?站在教师成长的层面,他个人认为需要六个方面的条件:一是学校要有明确的愿景;二是学校要有以结果为动力的组织框架;三是学校全体教职工要有对高质量的绩效和成果的共同追求;四是学校要形成不断进步的合作文化;五是要有团队合作的激励机制和认可系统;六是要有一位得到大家支持并愿意将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团队建设中的校长。

他一再强调,“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十年、二十年后的名校,也一定是今天的我们和未来沈丘一高人的不懈奋斗成就的。今天沈丘一高的每一步,都是有方向性的,都是有未来思想的。或许今天有人不明白、不理解、甚至抵触,但沈宝珍相信,未来的沈丘一高人一定会相信的,也一定会感激现在的沈丘一高人的探索追求和卓有成效的实践。

专访郭宝珍校长:弯道超车 探索应试与素质教育的和谐对接

学校的发展史不应该是校长的更替史,而应该是制度的完善史、文化的积淀史、文明的传承史。为此,沈丘一高确立了“培养诚信笃志、志存高远、思想活跃、言行规范的社会栋梁和民族脊梁”的育人目标。

建校百年的时候,我们要比啥?是我校走出了多少“院士”、多少“专家”,而不是有多少学生考上清华北大。

同时,郭宝珍校长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学校现在仍停在“管”的水平上,学习靠“管”,纪律靠“管”,“管理”仍然是我们的法宝。须知,真正的优秀人才可是培养出来的啊!

沈校长从三个方面做了具体的分析:首先,沈丘一高学生的卓越品牌,我们是如何塑造的。老子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长期的坚持、坚守才会成功。其次,优秀人物的远大目标,我们是如何启发的。大志得中,中智得小,小志不得,让每一位学生立志成为某一领域的领导人物或杰出人才,远比考试成绩前进两三个名次、甚至几十个名次,作用大得多。第三,优秀的学生一定要有自律意识,我们又是如何培养的,独立思考我们又是如何看待的。

只有培养“有远大目标,值得信任,有自律意识和自主管理,独立思考”的学生,沈丘一高就能“创出名校,走出名人”。真正的名校,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令人心动的美好愿景,都是以培养引领社会、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人类精英为己任的。

也许有人会这样问:校长,您想的再长远,计划的再美好,但能干几年校长?会一届接着一届干吗?

郭宝珍也有这种担心。他的回答是,制定“一纲要两规划”,并且在2018年对《学校行动纲要》里“关键成功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制定新一轮的 《发展规划(2018--2021)》 。如果自己能干到2020年,就带着大家着手起草《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0)》,以“法律的意志”规范学校发展,约束校长的行为,使学校形成真正的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最后,郭宝珍校长强调,作为教育工作者,必然要关心教育发展,谈教育发展,谋教育发展。“创适合学生的教育,将沈一学生塑造成一个值得信赖的卓越品牌,把沈丘一高建设成一所受人尊敬的伟大学校”是沈丘一高人的使命。伟大的学校应该是一所师生品格崇高、才识卓越、尤其应具有杰出才能和谦虚品质的学校。沈丘一高的战略目标是“一流的质量,卓越的队伍,能够让教师过体面生活的待遇,成为师生精神家园和成长乐园的和谐学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