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的困惑——“将军饮马”引发的系列故事

将军的困惑——“将军饮马”引发的系列故事

【时隔五日,才发表这篇文章,原因有三:一是小编工作确实忙;二是这周学校发生了一件很“狗血”的事,小编气量大,不与小人一般见识;三是这篇文章小编确实费心了,构思近一个多月,翻阅大量的资料,甚至把小编大学课本物理书都搬出来,只希望给大家数学知识的前提下,让大家了解一下,我们的大自然】

唐朝诗人李欣的诗《古从军行》开头两句“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记录了一位将军在观望烽火之后,从山脚下出发,走到河边饮马后,再回到宿营的活动过程,如图:

将军的困惑——“将军饮马”引发的系列故事

自然而然,我们会想到这样一个实际问题:饮马点该选在何处才能使得总行程最短。实际上在古希腊也有这样的经典问题:古希腊亚里山大里亚城有一位久负盛名的学者,名叫海伦,有一天,有位将军不远千里专程前来向海伦求教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将军从A地出发到河边饮马,然后再到B地军营视察,显然有许多走法。问走什么样的路线最短呢?精通数理的海伦稍加思索,便做了完善的回答。这个问题后来被人们称作“将军饮马”问题。

实际上,我们可以把“将军饮马”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即:

将军的困惑——“将军饮马”引发的系列故事

将军的困惑——“将军饮马”引发的系列故事

将军的困惑——“将军饮马”引发的系列故事

将军的困惑——“将军饮马”引发的系列故事

将军的困惑——“将军饮马”引发的系列故事

将军的困惑——“将军饮马”引发的系列故事

将军的困惑——“将军饮马”引发的系列故事

将军的困惑——“将军饮马”引发的系列故事

在这里,小编要特意强调一下,这是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来解决,倘若转化为物理模型,就会变成“光的反射”与“物体的反射”,小编这样告诉我的学生们,为什么光速是最快的,因为它足够聪明,只选择最短距离,譬如说,“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所以光沿直线传播,当遇见反射面反射时,就会转化为我们数学中的“将军饮马”的最短距离问题;当然还有生活中的物体反射,这一理论,小编上初中时就精通,所以在当时风靡的台球游戏中,小编的反弹球打的也是很棒的!!

接着谈将军饮马问题,话说将军从A地出发到河边饮马,在河边饮马的同时,被河面的风景吸引,决定在饮完马后,在河边沿河岸走一段距离,再返回到B地军营视察,如何设计路线,使得路线最短呢?我们仍可以把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即:

将军的困惑——“将军饮马”引发的系列故事

将军的困惑——“将军饮马”引发的系列故事

将军的困惑——“将军饮马”引发的系列故事

再谈将军饮马问题,也不算饮马了,反正是将军问题,话说将军俘虏了河对面一座城池C,需要在河岸上建一座浮桥,那么将军每日要在军营B地视察,然后到城池C地视察,如何设计路线,使得路线最短呢?我们仍可以把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即:

将军的困惑——“将军饮马”引发的系列故事

将军的困惑——“将军饮马”引发的系列故事

投降者,反复小人也!C城城主暗地操练兵马,感觉自己羽翼已丰,叛离将军,决定与将军再战一场,毕竟自己背叛将军,心中有愧,让将军选择决战地方,此时的将军对数学已有极大兴趣与研究,片刻,决定出方案,在河岸上选择一处,使得到达此处,敌军比我军行走的路程尽可能的多。我们仍可以把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即:

将军的困惑——“将军饮马”引发的系列故事

将军的困惑——“将军饮马”引发的系列故事

将军的困惑——“将军饮马”引发的系列故事

将军的困惑——“将军饮马”引发的系列故事

消灭叛军后,该将军扩大战果,将军营搬到另外一个地方,该地附近有一抛物线型的河流,此刻的将军,不得不考虑当下的距离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即:

将军的困惑——“将军饮马”引发的系列故事

将军的困惑——“将军饮马”引发的系列故事

将军的困惑——“将军饮马”引发的系列故事

熟悉抛物线的光学性质,我们知道:从焦点发出的光线,经过抛物线上的一点反射后,反射光线平行于抛物线的轴。又是神奇聪明睿智的光,只走最短路径。

同样我们知道:从椭圆的一个焦点发出的光线,经过椭圆反射后,反射光线交于椭圆的另一个焦点上;

从双曲线的一个焦点发出的光线,经过双曲线反射后,反射光线是散开的,它们就好像是从另一个焦点射出的一样。

那么在椭圆与双曲线中,是否也有这样光的神奇,我们不妨假设这位将军接到命令,换防到另外两个区域,附近分别有椭圆形与双曲线形的河流,转化为数学问题:

将军的困惑——“将军饮马”引发的系列故事

将军的困惑——“将军饮马”引发的系列故事

将军的困惑——“将军饮马”引发的系列故事

将军的困惑——“将军饮马”引发的系列故事

将军的困惑——“将军饮马”引发的系列故事

将军的困惑——“将军饮马”引发的系列故事

我们在谈谈这位将军,为了简单,我们这位将军再次返回到最初的军营,旁边仍是直线型河流,话说某一天,军营着火了,这位将军正在带领士兵在山脚下,需要迅速到河边取水,并返回军营救火,我们假设士兵随身携带水桶,(这个细节问题就别追究了,呵呵)将军迅速下令,士兵迅速跑到点P处,取水,并返回到B处,我们已经知道距离最小,好在士兵迅速救火,损失并不大,但是实际上,这并不是最佳方案,尽管距离是最小,但是由于士兵们从A地到P地,是携带空桶,而从P地到B地,却是携带水的桶,是负重跑,这两段路程的速度是不同的,所以这种方案尽管是距离最短,但是并不是时间最短,所以如果要想尽快到达B处,我们应该携带空桶走的路程更多一些,也就是应该在下图中红色区域内取水,进而返回到P地,但这个位置具体选择在何处,具体取水位置在什么地方,就不太容易找到精确的位置了。

将军的困惑——“将军饮马”引发的系列故事

观察上图蓝色路线,再联系之前提到光的直线传播以及光的反射,很容易想到光的折射,实际上,法国数学家费马于1657年就提出了这一理论:光在任何介质中从一点传播到另一点时,沿所需时间最短的路径传播,也称为最小时间原理或极短光程距离。

我们在物理学中学过光学的折射定理: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平滑界面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其入射角的正弦值与折射角的正弦值成正比,该比值相对于两种介质来说,是一个常数,称为第二介质对第一介质的相对折射率,等于光在这两种介质中传播速度之比。如图:

将军的困惑——“将军饮马”引发的系列故事

将军的困惑——“将军饮马”引发的系列故事

为什么这样,时间会是最短呢?我们从数学角度来解释一下:

将军的困惑——“将军饮马”引发的系列故事

将军的困惑——“将军饮马”引发的系列故事

将军的困惑——“将军饮马”引发的系列故事

当然这个最小值计算起来还是有点小困难的,小编之所以这周推迟到现在才发表这一文章,是因为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了这一计算上,甚至请教我校资深的物理教师也没有得到较好的结果,当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尽可能地选择近似这个方向来解决问题,就可以!

将军的困惑——“将军饮马”引发的系列故事

我们接着来研究一个古老的“胡不归”传说,说的是:从前有一个身在A地当学徒的小伙子,当他得悉在家乡B地的年老父亲病危的消息后,便立即向掌柜告了假借了些钱启程赶路,由于思念心切,他挑选了全是沙砾地带的直线路径AB,他认为走近路必定最省时,因此,他放弃了沿驿道AC先走一程的想法。当他气喘吁吁地来到父亲跟前时,老人刚刚咽了气,小伙子不觉失声痛哭.邻舍闻声前来劝慰,有人告诉小伙子,老人在弥留之际,还不断喃喃地叨念“胡不归?胡不归?……”。并且深为怜惜地问道:“你为什么不先沿驿道先走一程呢?”

将军的困惑——“将军饮马”引发的系列故事

由上述古老的传说,引起人们的思索,若小伙子要提前抵达家门,这是否有可能呢?倘若有可能,则又应该选择一条什么样的路线呢?这就是曾经风靡千年的“胡不归”问题。

这位小伙子回家心切,选择了一条笔直的道路,尽管距离是最短的,但是忽略了在驿道上行走要比在砂土地带走得快得多,也就是说,如果他能选择一条合适的路线(尽管路程可能会远一些,但是速度是可以加快的),是可以提前到达家里的。

现在的问题是选择哪一条路线呢?我们不妨把这一问题看作光的折射问题。

我们设想从点A发出的一束光(代替这位小伙子)先与两介质(驿道和砂土地带)界面AC(也就是驿道)成一个很小角度入射到点D,此时光速为小伙子在驿道上行走的速度,然后折射到第二种介质(砂土地带)到达点B,此过程光速为小伙子在砂土地带行走的速度,则要想使得所用时间最短,则光束的路线即小伙子行走的路线ADB是符合光的折射定律的。

将军的困惑——“将军饮马”引发的系列故事

将军的困惑——“将军饮马”引发的系列故事

将军的困惑——“将军饮马”引发的系列故事

所以小伙子应先沿着驿道行走2,到达D处,再沿着DB的方向回家,此时所用时间最短。

最后,我需要讲一个感觉很好玩的事情,其实不仅仅是光,就连生物体的行为都会找寻到最优化问题,不信看这张照片:

将军的困惑——“将军饮马”引发的系列故事

曾经有研究人员把一些食物放到和蚁巢有着一定距离的地方,之间有着两个笔筒的地带,使得蚂蚁在这两个地带行走的速度是不同的,然后惊奇地发现蚂蚁在搬运食物时行走的并不是一条直线,存在这一个折线,放佛光在两个不同的介质中传播,形成的折射一样。如此神奇的蚁群,如此神奇的大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