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朝各代建國七十年時是神馬光景

秦:已陣亡,享年14

西漢:前133年(進度33%)

西漢第七位皇帝漢武帝劉徹在位,年24

從漢高祖劉邦開始,漢朝即對匈奴實行和親政策,以求得邊疆安寧,但實際上匈奴對漢朝邊境的侵擾從未間斷。這一年,漢武帝聽從大臣的建議,開始主動對匈奴實行軍事打擊。

漢軍想在馬邑城誘殲匈奴,卻被匈奴的軍臣單于識破,“馬邑之謀”遂以失敗告終,自此匈奴絕和親,邊事大開。參與這次行動的大將李廣已51歲。

各朝各代建國七十年時是神馬光景

董仲舒46歲,已向漢武帝提出了“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的主張。前一年,漢武帝採用他的建議,首次令諸郡國“舉孝廉”

董仲舒上書的內容中還包括要建立太學。此時長安已設置了負責講學的“五經博士”,等其招收子弟,便是太學雛形。

張騫31歲,正被匈奴囚禁。單于為了留住他,給他娶了媳婦。

各朝各代建國七十年時是神馬光景

司馬遷12歲,《史記》未作。

新:已陣亡,享年15

東漢:94年(進度35.7%)

東漢第四位皇帝漢和帝劉肇在位,年16。此時他已將專權結黨的外戚竇氏一網打盡。

劉肇親理政事後寬刑薄賦,使東漢國力達到極盛,史稱“永元之隆”。

各朝各代建國七十年時是神馬光景

班固卒於兩年前。

班固之妹班昭49歲,在班固去世後奉詔續寫《漢書》。

班固之弟班超62歲,還在做西域都護,並於是年討平焉耆、危須和尉犁,至此西域五十餘國皆內附於漢。次年,班超被封為定遠侯。“定遠侯”於是成了後代詩人歌頌邊疆軍功的常用典故。

各朝各代建國七十年時是神馬光景

廢太子清河王劉慶生了一個兒子,名祜。劉祜後來登基為帝,即漢安帝。

曹魏:已陣亡,享年46

孫吳:已陣亡,享年58

蜀漢:已陣亡,享年42

西晉:已陣亡,享年53

東晉:公元386年(進度67.3%)

東晉的第九位皇帝晉孝武帝司馬曜在位,年24。此時他已漸從勵精圖治轉向沉溺酒色。

各朝各代建國七十年時是神馬光景

這一年,27歲的西燕皇帝慕容衝被將軍所殺,慕容永即位;70歲的慕容垂稱帝,其政權史稱後燕;15歲的拓跋珪建立北魏;57歲的秦王姚萇攻取長安並稱帝,其政權史稱後秦。

東晉名臣謝安和前秦君主苻堅皆卒於前一年。

因東晉在383年取得了淝水之戰的勝利,司馬曜趁機北伐,收復了許多失地。但連年征戰使得百姓賦役沉重,謝安死後,司馬曜之弟司馬道子坐大,東晉開始“君相之爭”,國家越來越亂了。

鳩摩羅什42歲,正被後涼政權的君主呂光軟禁在涼州。

王獻之死於這一年,42歲。

王羲之的外孫謝靈運1歲。

陶淵明在世,年齡不詳。

南朝宋:已陣亡,享年59

南朝齊:已陣亡,享年23

南朝梁:已陣亡,享年55

南朝陳:已陣亡,享年32

北魏:455年(進度47.0%)

北魏第四位皇帝魏文成帝拓跋濬在位,年15

拓跋濬寵愛的貴人馮氏,此時年方14。馮氏將於次年被立為皇后。

因拓跋濬25歲就死了,馮氏後來長期把持朝政,在北魏推行漢化改革。北魏孝文帝就是馮氏的孫子,但無血緣關係。

各朝各代建國七十年時是神馬光景

六月,天鷹座有流星。

十月,波斯國(今伊朗)、疏勒國(西域古國)遣使進貢。

雲岡石窟正在建造,這是繼魏太武帝拓跋燾的滅佛運動之後,拓跋濬復興佛教的一項舉措。

此時南邊的政權為南朝宋,劉駿在位,年25。


各朝各代建國七十年時是神馬光景


東魏:已陣亡,享年16

西魏:已陣亡,享年22

北齊:已陣亡,享年27

北周:已陣亡,享年24

隋:已陣亡,享年38

唐:687年(進度24.1%)

唐朝第五位皇帝唐睿宗李旦在位,年25,實際掌權的是63歲的武則天。唐朝正在極盛之時。

狄仁傑57歲,任冬官侍郎(即工部侍郎)。

各朝各代建國七十年時是神馬光景

李隆基2歲,在這一年被封為楚王。

初唐四傑中,王勃、駱賓王已逝,楊炯、盧照鄰尚在。

賀知章28歲,還未考中進士。

王之渙、崔顥、李白、孟浩然、王昌齡、王維、高適、岑參、劉禹錫、韋應物、賈島、孟郊等著名詩人均未出生。

禪宗六祖惠能49歲,正在曹溪寶林寺(今廣東南華寺)弘法。

玄奘已逝。鑑真未生。

三年後,武則天改國號為周,稱帝。

後梁:已陣亡,享年16

後唐:已陣亡,享年14

後晉:已陣亡,享年11

後漢:已陣亡,享年4

後周:已陣亡,享年9

北宋:1029年(進度41.7%)

北宋第四位皇帝宋仁宗趙禎在位,年19,61歲的劉太后臨朝聽政。

這一年,權臣曹利用在貶謫途中自縊而死。

各朝各代建國七十年時是神馬光景

范仲淹40歲,經晏殊舉薦而成為秘閣校理。是年,群臣欲在前朝為劉太后祝壽,范仲淹言其不可,並請劉太后還政於帝,惹得太后不悅,於是被趕出京城,做了地方官。

晏殊38歲,官至兵部侍郎、資政殿學士、翰林侍讀學士、兼秘書監。因為范仲淹的直言極諫,晏殊對他有點不滿。

包拯30歲,已在兩年前考中進士,但為了奉養雙親,暫時沒去做官。

各朝各代建國七十年時是神馬光景

歐陽修22歲,落第兩次的他在這一年參加了國子監的解試(即初試),得第一名。次年考中進士。大概是曾經落第的經歷導致歐陽修對北宋的考試標準非常不滿,風水輪流轉,後來他做了主試官,取了蘇軾、蘇轍、曾鞏這樣寫文章言之有物而不追求僵化形式的散文天才。

韓琦21歲,已在兩年前考中進士。當時特別看重在科舉考試中獲得高名次的人,而韓琦高中榜眼,本來也可以像其他人一樣直接就任顯赫的職位,但他為人謙退,兢兢業業地管倉庫,別人都替他覺得不妥,他卻淡然自若。後來他以文臣戍邊,跟范仲淹一起對抗西夏,二人並稱“韓範”。

蘇洵20歲,前一年剛結婚。蘇軾、蘇轍還沒影。

司馬光10歲,(大概)已砸缸。曹利用被貶官,其他人都落井下石,唯有司馬光之父司馬池為其說話。

王安石

8歲。

南宋:1196年(進度45.8%)

南宋第四位皇帝宋寧宗趙擴在位,年28

李清照、陸九淵、岳飛、王重陽已逝,陸游71歲,辛棄疾56歲,濟公48歲。

韓琦曾孫韓侂冑44歲,這一年,他將原右丞相、宗室趙汝愚排擠至死。

朱熹在韓趙之爭中支持趙汝愚,韓侂冑遂將朱熹之道學(理學)斥為“偽學”。

同年,66歲的朱熹被劾落職。兩年後,宋寧宗下詔禁“偽學”。被籍錄為“偽學逆黨”的人都不能做官,史稱“慶元黨禁”。

各朝各代建國七十年時是神馬光景

韓侂冑在元人編纂的《宋史》中被列為奸臣。陸游曾因為其撰寫《南園閱古泉記》而被譏晚節不保。但韓侂冑追崇岳飛,力主北伐,得到主戰派陸游、辛棄疾等人的支持並不奇怪。他的後世名聲之所以差,跟得罪了朱熹理學的傳人有很大關係。

十年後,宋寧宗下詔伐金,準備收復失地,但以失敗告終,史稱開禧北伐。辛棄疾所謂“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就是用南朝宋的故事影射韓侂冑主持的開禧北伐的失敗。

元:1340年(進度71.4%)

元朝第十一位皇帝,蒙古帝國第十五位大汗,元惠宗妥懽貼睦爾在位,20歲。這一年,因天災頻仍,元惠宗下罪己詔。

同年,立高麗女子奇氏為第二皇后。

各朝各代建國七十年時是神馬光景

主編《宋史》、《遼史》、《金史》的脫脫(又譯“托克托”)年僅26歲,就做上了中書右丞相(元朝的右丞相高於左丞相)。

脫脫是原右丞相伯顏的侄子。伯顏在任期間專權恣肆,推行了一系列排漢政策,如廢除科舉制度,甚至提出要殺光“張、王、劉、李、趙五姓漢人”。具有極高漢學修養的脫脫對此頗為不滿。他當上右丞相後,立刻恢復了科舉,史稱“至正復科”。

加封西漢張飛為武義忠顯英烈靈惠助順王。

關漢卿、馬致遠、趙孟頫、丘處機已逝。羅貫中在世,年齡不詳。施耐庵約44歲。

宋濂30歲,再過幾年,朝廷將召他做翰林編修,但他不會接受任命。等明朝建立,他才出來做官,並修撰《元史》。

各朝各代建國七十年時是神馬光景

二十八年後,明朝軍隊攻入元大都(今北京),元惠宗攜太子、后妃、臣僚北逃。元朝自此退出中原。

明:1437年(進度25.3%)

明朝第六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鎮在位,10歲。太皇太后張氏輔政。

太后重用賢臣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使得英宗登基初年延續了“仁宣之治”的德政,吏治清明。

方孝孺、鄭和已逝,祝允明、文徵明、唐寅、徐渭、王守仁、王世貞、李時珍、湯顯祖、歸有光、嚴嵩、吳承恩、張居正未生。

十二年後,朱祁鎮御駕親征,戰敗,為瓦剌所俘,史稱“土木堡之變”。雖然于謙等人奮力反擊,取得了京師保衛戰的勝利,但明朝畢竟由此中衰。

各朝各代建國七十年時是神馬光景


清:1713年(進度26.2%)

清朝第四位皇帝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在位,年59

前一年,康熙帝宣佈“新增人丁永不加賦”。


各朝各代建國七十年時是神馬光景


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納蘭性德、孝莊文皇后、倉央嘉措已逝。

胤禛(雍正帝)35歲。前一年,原皇太子胤礽再次被廢。胤禛表面上假裝閒人,其實正加緊培植自己的勢力。

弘曆(乾隆帝)2歲。

鄭板橋20歲,蒲松齡73歲。

曹雪芹、袁枚未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