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非遺地圖之傳統音樂類出爐,快來看看巫山有哪些非遺入選

重慶獨特的地理環境和人文歷史

造就了一大批極富地域特色的傳統音樂

舊時人員物資往來極大的依靠水路

峽多水急,船隻常需縴夫牽引

縴夫之間以號子為口令

形成了獨具特色各類號子

許多音樂到現在都活躍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重慶非遺地圖之傳統音樂類出爐,快來看看巫山有哪些非遺入選


近日,重慶市規劃局,重慶是地理信息中心

《重慶非物質文化遺產地圖之傳統音樂篇》

龍骨坡抬工號子

巫音

大溪穿揚號子

榜上有名!


重慶非遺地圖之傳統音樂類出爐,快來看看巫山有哪些非遺入選


重慶非遺地圖之傳統音樂類出爐,快來看看巫山有哪些非遺入選



搬運號子·龍骨坡抬工工號子

重慶非遺地圖之傳統音樂類出爐,快來看看巫山有哪些非遺入選


龍骨坡抬工號子

龍骨坡抬工號子是巫山縣域內抬工們勞作時所唱的歌謠,發源於廟宇鎮。這種民間音樂形式,是在巫山人民世世代代辛勤勞動的汗水中孕育產生的,距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

龍骨坡抬工號子按音樂速度分為兩大類:快腿號子和慢腿號子。

路面較好採用快腿號子。歌詞內容風趣幽默,曲調歡快高亢。如《倒採茶》、《十二節》等。

崎嶇山路,上陡下滑,採用慢腿號子。歌詞內容靈活,以通報途中遇到的路況,用問答方式,前後統一。如《喲嗬號子》、《報號子》等。

龍骨坡抬工號子,原始古樸,節奏規整,領和對稱,速度平穩。由於是群體合作,同時還具有聲音宏亮、音韻起翹、耐人尋味的特點,深受群眾喜愛。

巫音

重慶非遺地圖之傳統音樂類出爐,快來看看巫山有哪些非遺入選


巫音

三峽的先民為了祭天拜祖,擇吉避兇,治病祈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祭祀儀式,逐漸產生了極具地域特色的傳統音樂形式——“巫音”。

巫音音樂是由歌曲與打擊樂組合而成,主要有九板十三腔。咿咿呀呀的“巫音”,唱腔與打擊緊密相扣,腔與板曲牌固定,節奏規整,速度舒緩,旋律起伏不大,一般在一個八度音程內展開,旋律流暢,音韻悠遠,原始古樸,氣氛熱烈,鄉土氣息濃厚。

巫音屬巴巫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搶救、保護和傳承“巫音”,既能宣傳科學,消除迷信,又能使優秀的民族民間文化得以世代相承,同時在豐富和發展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和傳統音樂等方面,都將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大溪穿揚號子

重慶非遺地圖之傳統音樂類出爐,快來看看巫山有哪些非遺入選


大溪穿揚號子

穿揚歌、穿揚號合唱時稱穿揚號子(古稱蠻腔)若單獨唱歌或唱號子,稱揚歌或揚號。揚歌或揚號在平常單獨唱時,一般女人唱歌,男人穿號。穿揚號子應用勞作時,一般為男女二重唱,或者多人合唱(既幫腔)。

穿揚號子是大溪文化重要組成部分之《百歌十八號、九板十三腔》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特點:歌與號的組詞健康、活潑,歌詞為七字五句,號詞為五字四句。歌號者可見人事而作,多以抒情、悅心之功用。歌號的唱腔悠揚、清脆、激昂,似嗩吶之聲。歌號以早揚、午揚、晚揚以及長版短板長揚等方面的區分。

此歌號是三峽地區乃至更大範圍內的一種獨特的歌號組合和鼓樂合奏曲。穿揚號子有振奮精神、激發熱情的功用;它是在科技欠發達時期的一種生產辦法。有利的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


重慶非遺地圖之傳統音樂類出爐,快來看看巫山有哪些非遺入選


隨著時代的發展

現在很少聽到這種音樂啦

回想起以前那些音樂非常有趣

重慶非遺地圖之傳統音樂類出爐,快來看看巫山有哪些非遺入選


你還記的這些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