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爹老余:你以爲你逃到美國,你就是學霸了?呵呵

熊爹老餘:你以為你逃到美國,你就是學霸了?呵呵

中國的教育模式,在學校和家長們的共同努力下,越來越趨向“分數至上”

搞得大家都很累。

在如今中考高考學霸們接近滿分的流行趨勢下,你的孩子還能怎麼去拼?

刷更多的題?近視度數再深幾度?

所以,一些有能力的家長,紛紛動起了把孩子送到歐美國家上中學、大學的念頭。

有多少呢?

據報道:從教育部獲悉,2017年,我國出國留學人數首次突破60萬大關,達60.84萬人,同比增長11.74%,持續保持世界最大留學生生源國地位。

但是,自認為中國的基礎教育更具優勢的家長們,以為孩子們去了美國,必然會成為學霸,秒殺那些6×7還要用計算器算的美國孩子們。

事實真相,真是如此嗎?

熊爹老餘:你以為你逃到美國,你就是學霸了?呵呵

先不說學業,在美國中學,中國來的小留學生們一上體育課,就容易骨折。

再有,即使不骨折,“小學霸們”一放學就無所適從,是運動隊的絕緣體,怎麼和美國同學們交朋友?更好地適應美國文化?

到了申請大學的時候,很多美國同學有運動專長,走特別的“學生運動員”通道,中國來的美高學生,仍然只能拼成績,拼好“美國高考”的每一分。

分數至上的原則,被留學生們帶到美國了。直接把美國高中教育整變了味。

老餘想說:如果這些家長仍然不轉變觀念,把孩子送到哪裡都沒用,都是戰戰兢兢地走獨木橋。

據說,每年從美國名牌大學退學的中國學生,高達20%。且不說這個數字是否準確,但是我相信至少部分真實。

畢竟被退學不是光彩的事情,得到準確數據很難。

即使只有1%的退學率,我相信家長們也不願意這個娃是你家娃吧?

所以說談比例沒意義,有意義的是提高孩子的跨國適應力,走到哪裡都遊刃有餘。讓孩子出國求學,是追求更適合自己的教育環境和學術環境,而不是逃避什麼。

熊爹老餘:你以為你逃到美國,你就是學霸了?呵呵

把孩子送到美國唸書,家長往往會覺得“我已經盡力了”!

但現實是,在任何社會,升級思維,遠比升級財富更加困難

。很多父母非常用心,然而他們下意識地用“中國式的高考思路”,培養一個即將走向國際的娃。這種教育思路與孩子即將到來的生活學習全面擰巴。

作為家長,我當然也希望孩子選擇他最喜歡的教育模式和環境,我也常問自己:該如何幫助孩子順利過渡、成長為一個具有國際適應性的強大生命體?

在美國的頂尖學校,孩子們可能遇到各種人才,他們很優秀,但他們的優秀不只是學術上的,而是學術、體育、社交、戀愛全面開花,衡量優秀的標準也更加多元,在中小學階段,尤以體育為甚。

初來乍到,如果你完全不懂美國的體育文化,對體育一竅不通,身材肥胖或者瘦弱,你會面臨格外強大的、無形的競爭壓力。

唯有從小讓孩子加強體育鍛煉,有一兩項拿得出手的專長,才是中外通殺、可以提升孩子在所有教育環境適應能力的獨門秘笈!

因為,無論是期望值、價值觀、交友方面的抑鬱和焦慮,都可以通過體育運動打開溝通的窗口。

很多心理分析師喜歡談“中外價值觀”對孩子的衝擊,覺得孩子會茫然無措,繼而焦慮,都是“價值觀”惹的禍。但是家長有沒有想過,很多分歧和隔閡並不是價值觀層面的?孩子們的世界是單純的,用最簡單的方式就可以互相交友。

比如,美國同學放學後都在運動隊,你能否自如地上場和他們一起打球,然後晃過對方攔截,投進一球?

比如各種運動比賽,你是否能積極報名參加?

美國同學談論他們喜歡的運動隊時,你是否真心熱愛,可以插話進去一起談論?

美國文化中沒有虛偽和客套,中小學生們不太佩服純粹的學霸,而是佩服運動高手。

如果你是運動高手,還愁交不到好朋友嗎?

熊爹老餘:你以為你逃到美國,你就是學霸了?呵呵

哈佛博士、清華教授李稻葵,深諳中美兩種頂級教育文化的差異。他說:“國際上很多領導人,都是職業或業餘體育運動員出身!不僅是運動員容易出成就,西方的精英大學也注重培養有運動員背景的學生。反觀中國,到現階段我們的教育還是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太注意奧數、鋼琴等。”

美國人都有一個特點:就是超喜歡“自討苦吃”,喜歡做各種各樣的“極限運動”,沒事就去爬峭壁,或者雪山,或者橫跨沙漠,或者從飛機上往下跳,或者跑到沒人的地方“探險”,每年都會因意外而死很多人。

但是他們照樣樂此不疲,他們是真正把孟子的“至理名言”:“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執行得很好的人。有一部系列影片《生存大挑戰》,就是美國人(很多還是中學生)挑戰自己身體極限,自討苦吃想出來的各種花樣。

美國耶魯大學,是一個總共只有五六千人的大學,但是卻有各種運動隊二十多個,而且運動水平很高,他們的學生中還有奧運會的冠軍。

美國所謂的“常春藤盟校”,其實並非學術上的排名,只不過是當初這些學校共同參加的一個校際體育運動聯誼比賽。沒想到“常春藤盟校”卻成為今天“精英大學”的代名詞。

這給我們一個很好的啟示——鍛鍊身體只是體育的小用,培養精英才是體育的大用。體育教會孩子成為勇於面對壓力、承擔責任和克服困難的挑戰者,日後,他們才會成為社會的精英棟樑之材。

老餘建議:

如果在孩子成績過得去的基礎上,讓他們從小學一些符合身體特長的技能,適當多參加一些體育比賽,這將能夠最大限度地拓展他們的心智稟賦,孩子會終身受益無窮,提升他們適應中外各種教育環境的能力。

體育不光是鍛鍊,更重要的是培養體育精神。真正的體育教育,正是通過身體運動來改變和提高自身的各項“品質”。

如何定位體育教育,不僅直接牽動青少年體質的“生命線”,也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們一生的價值觀。

教育部印發《關於進一步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提出將體育科目納入錄取計分科目,把體育上升到了與“語數外”三大主科同等的地位。國家要求必須計入高中階段學校錄取分數的科目只剩下語、數、外和體育,其他科目都成了選考科目。

這和我的想法不謀而合。讓孩子加強體育鍛煉,不管如何,已經成為社會共識。

那麼家長們,你們願意成為教育規律的遵循者,讓孩子去體育場上飛揚青春、揮斥方遒、中外通吃;還是拒不改正、捨本求末、讓孩子繼續埋頭在書房刷題呢?

我相信,你們會有一個正確的答案。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