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为日本朋友写下一诗,把日本朋友都写死了,却成为千古名篇!

李白为日本朋友写下一诗,把日本朋友都写死了,却成为千古名篇!

李白为日本朋友写下一诗,把日本朋友都写死了,却成为千古名篇!

曹操有一个著名的寓教故事叫做望梅止渴,当口渴难耐的士兵听到梅子二字时,就会联想到梅酸味儿而不自觉地分泌唾液,则口不渴也。中国文化就有这种神奇的力量:提起孔孟之道,就会想到杀身成仁与舍生取义;提起西游红楼,就会想到妖魔鬼怪与深宅大院;而提起唐诗宋词,则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六宫粉黛与晓风残月。

宋朝是晓风残月的时代,皇帝个个爱词,大臣个个说词,文人个个写词,百姓个个唱词,这种艺术形式几乎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和推崇,无以复加。但是若要问其中的领语之人,恐怕得不到确切的答案。不过在六宫粉黛之间,却有人鹤立鸡群!

李白为日本朋友写下一诗,把日本朋友都写死了,却成为千古名篇!

李杜,是唐诗的最佳代表,而李白则又是享誉千年的诗中之仙,他的名字已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最深刻的一个符号。今天小解要介绍的这首太白诗,虽然同样饱含诗仙之气,却又有特殊之处:它是李白写给一位日本朋友的,而且还很不友好地将这位日本朋友给写死了!

事情是这样的:日本在盛唐时期曾多次派遣团队远赴中国求学,其中在第九次时来了一位很有作诗天赋的人叫做阿倍仲麻吕,中国名字叫晁衡。晁衡来到中国后吃得很开,不仅在唐任官职,还与李白、王维等诗人私交甚笃。晁衡在中国待了数十年后,决定跟随日本第十一次使团返回日本。

李白为日本朋友写下一诗,把日本朋友都写死了,却成为千古名篇!

然而由于那时的海运条件不发达,而且与陆地信息塞闭,因此造成了一个十分大的误会:晁衡的船队遇上了一场惊险的风浪,消息传到唐朝时竟变成了晁衡遇海难而亡!与晁衡友谊深厚的李白闻之很受打击,于是在借酒消愁之后疾笔写下一首悼亡晁衡的诗,《哭晁卿衡》: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征帆一片",就是说晁衡乘坐的是船渡归去。此诗后两句是千古名句,李白运用比兴的手法,将晁衡比作明月,借明月沉入大海来隐喻晁衡罹难海上,而皎洁的明月则用来衬托晁衡高尚的品格;苍梧山是唐朝时著名的仙山,而由于晁衡的遇难,不仅使李白悲伤不已,连苍梧山都像是愁云密布,愁容满面!

李白为日本朋友写下一诗,把日本朋友都写死了,却成为千古名篇!

不得不说,虽然李白写的是悼亡之辞,但后两句实在是太美了,艺术修为太高了,乃至读之都会令人忘却它的本意,而全然将心思放在那美轮美奂的碧波与白云明月的夜晚上!可以说,若不是第一句"日本晁卿辞帝都"的点题,相信大多数人都不会联想到悼亡方面去。

在沉浸月夜之余,我们还不得不再次对太白竖起大拇指!李白通常被冠以浪漫主义诗人,然而当这位醉鬼悲伤起来,那也是能逆流成河的。此诗不写人之悲,反衬云之愁,将悲剧气氛渲染地浓厚无比,称其为千古名篇,尚不为过!

参考书目:《全唐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