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書壇中有很多人以傳統書法的衛道士自居,對傳統的界定很簡單

大家都說書法這東西要繼承傳統,但傳統是什麼?怎樣繼承傳統?我以為,書法傳統當包括二個方面:其一是潛藏在歷代書法作品中傳統文化的人文精神之內核,主要是儒、道、釋的哲理思想,姑且稱之為“道統”;其二是體現在歷代經典書法作品中的筆墨技法,即規範的書法語言,姑且稱之為“法統”。既不能只重視“道統”而忽視“法統”,也不能只重視“法統”而忽視“道統”!應該二者並重。

時下書壇中有很多人以傳統書法的衛道士自居,對傳統的界定很簡單

多數傳統書法線條精深、文化內蘊豐富、耐人尋味,但結體含蓄內斂,張力不足,視覺衝擊力弱,往往不宜寫大字,創作大幅作品.時下書壇也有另一類書法作品,初看大開大合,筆頭很放得開,聲勢奪人,但線條粗淺,乾癟乏韻,銀樣蠟槍頭,不耐久看.我所欣賞的是精深有內涵的線條和開張外拓的結體的結合。

時下書壇中有很多人以傳統書法的衛道士自居,對傳統的界定很簡單

歷史上,帖書多出自文人雅士之手,是高度文明的產物。碑字多出自原始先民之手。魏碑產生於南北朝時期的北方,當時北方正處於“五胡亂華”時期……文明人和原始人各有利弊長短,文明程度愈高,人種愈趨退化,離道愈遠,所謂“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時下書壇中有很多人以傳統書法的衛道士自居,對傳統的界定很簡單

原始人雖然有諸多短缺,但他們體魄健壯、質樸天真,更富有開拓進取冒險精神,兩者若能相互融合,取長補短,定能孕育出更高程度的文明。事實上,正是以晉貼為代表的漢文化,和以魏碑為代表的胡文化的融合,才使中華文明在隋唐時期出現再一次復興。

時下書壇中有很多人以傳統書法的衛道士自居,對傳統的界定很簡單

唐以後,如宋末、明末也都是來自原始遊牧部落的入侵,給古老的漢民族輸入新鮮血液,使之重新煥發了生機。中國如此,外國也如此。西方現代的許多藝術大師,都十分注重從原始壁畫、雕塑中尋找創作靈感,獲得藝術滋養。

時下書壇中有很多人以傳統書法的衛道士自居,對傳統的界定很簡單

時下書壇中有相當部分人,以傳統書法的衛道士自居,他們對傳統書法的界定很簡單,即只承認運筆造型是二王一類的書法為傳統,其它都目為旁門左道。

時下書壇中有很多人以傳統書法的衛道士自居,對傳統的界定很簡單

我不否認二王尤其是大王帖派書法在書法藝術上所達到的高度,也認為二王書法是學習書法的極好範本,是取之不盡的藝術寶藏。但不認為這就是傳統的全部所在,魏晉之前還有漢隸、秦篆、金文、甲骨,這些也是不可忽視的書法傳統。

時下書壇中有很多人以傳統書法的衛道士自居,對傳統的界定很簡單

根深方能葉茂,源遠方能流長,當前我們更應該強調越過魏晉,溯本求源。不同時代的人其服飾髮型各不相同,但如果脫光身子,近無差別!這共同的東西即是流在中國人的血液裡的最重要的的基因.這才是真正的傳統!

時下書壇中有很多人以傳統書法的衛道士自居,對傳統的界定很簡單

我們學習傳統,顯然不能僅僅學某個時代的中國人的服飾打扮,行為作派。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我們強調要認真臨帖,經過臨帖逐步由形入神,技進於道,進而去抒發表達這個時代的,“我”的情感.這才是真正的意義所在!

時下書壇中有很多人以傳統書法的衛道士自居,對傳統的界定很簡單

終生被某家碑帖所縛,不敢雷池一步,屋下架屋,畫虎類貓,那隻不過是模仿秀,在藝術上是低能的,一個民族發展的根本動力在於創新.如果那樣做,我們的老祖宗也是不高興的.

時下書壇中有很多人以傳統書法的衛道士自居,對傳統的界定很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