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網營銷-網際網路轉型之網際網路思維

近些年都在談論“互聯網+”,那具體如何實現“互聯網+”?為何許多傳統企業轉型互聯網失敗?那向互聯網轉型的關鍵是什麼?互聯網思維什麼意思?如何將互聯網思維落地?我會為大家一一解答這些問題!

最近幾年生意難做,甚至前幾年被稱為傳統門店的“關店年”“倒閉年”,一些數據讓我們唏噓不已。2012年至2014年,李寧、安踏、特步、361°、匹克、中國動向等運動品牌關閉3000多家門店。還有服裝行業的七匹狼、佐丹奴、班尼路等關閉2200家門店。零售行業沃爾瑪、樂購、萬達等一共將近500家。許多傳統行業也面臨著產品款式同質化,互聯網讓產品底價透明化,客戶壓賬期,80後90後都不甘於現狀,不想安穩打工,都制約著傳統企業發展。

這是什麼原因呢?問題出在哪裡呢?有很多人說是互聯網衝擊,有人說是大環境不景氣,有人說競爭太激烈。我覺得其實是陳舊的商業思維,今日以不同往日了,消費者習慣變了,如果你還把客戶當成行走的錢包,那你的末日就快到了。

企業向互聯網轉型是企業破局的必經之路,越來越多的客戶選擇在網上購物。2015年淘寶“雙11”交易額912.17億元,家樂福2014年全年銷售額也就457.22億元多。2017年淘寶京東“雙11”銷售額加起來接近3000億元,在期中我也有所貢獻。

老思想+新模式解決不了新問題

很多企業認為在淘寶天貓店開個網店,建個網站,或者是建一個微信平臺然後在做做網絡推廣就叫轉型了,就以為與時俱進,其實這根本不叫轉型,企業的本質一點沒有改變。傳統企業典型的模式是:開一個工廠或商鋪,然後通過打廣告,業務員拉業務,招商加盟建渠道。傳統企業慢慢開始覺得線下生意難做,開始觸網,在網上建一個平臺,網上商城把企業的產品信息放到網上,再通過各種網絡推廣做宣傳。其二者本質變了嗎?其實沒有變化,只是表現形式變了而已。這些企業只是把互聯網當成一個新的銷售渠道、營銷渠道,這是典型的老思想加新模式。

互聯網不是這麼玩的,如果把它當成一個新的銷售渠道或者發小廣告的渠道,那就大錯特錯。如蘇寧,幾年前,它對互聯網的理解是對線下的補充,錯失了轉型電商的黃金時期。

互聯網淘汰掉了很多行業,同時一些行業被顛覆和改變,形成新的模式。所以說若想真正轉型,不是渠道的問題,而是要結合互聯網、移動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相互交融,形成新的商業模式,這才是關鍵。要做到以上這些,首先要改變自己的思想。要在互聯網上做生意,做好生意就是換思維,很多傳統企業轉型最大的門檻就是思維。在自己的腦子裡裝上互聯網思維,這是轉型的第一步。

那麼互聯網思維是什麼呢?其實互聯網思維是一種思維模式、思考方式。因為我們的生活、習慣被互聯網所改變。消費者的習慣改變了,商家的做生意的方式和思路自然也需要跟著改變。商家需要更好的理解個運用互聯網,在互聯網上轉型,創業。

先說一下傳統企業的思維是如何做生意的。傳統企業的生意流程是:產品—營銷—用戶。大部分工作是圍繞產品進行。從生產產品到推廣到吸引客戶前來購買。

而互聯網思維正好相反,主要的流程是用戶—營銷—產品。大部分工作是圍繞用戶進行。想辦法圈用戶,和用戶之間建立關係和粘性,在有了用戶之後,再去營銷產品。這就是所謂的“先圈用戶在圈錢”。在盈利模式上,不簡單是考慮如何通過產品賺錢,甚至可以產品不賺錢、免費,因為產品用來圈用戶的一個工具,有了用戶後,圍繞用戶建設屬於企業自己的生態圈,在利用生態圈來賺錢。

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就是在玩生態圈,先建立B2B的阿里,然後是C2C的淘寶,然後是B2C的天貓,此外還有支付寶,另外還有物流。無論是買還是賣,是零售還是批發,需要支付還是物流,在它的生態圈都能解決。

以前大家做企業的思路是如何賣產品,而在互聯網時代,你考慮的不是賣什麼產品,賣什麼無所謂。你的產品只是和用戶建立聯繫的一個媒介、一個紐帶。你賣產品的目的不是為了賺錢,而是和用戶建立聯繫,然後再通過這個紐帶與用戶進行深層次的接觸,建立信任關係,甚至成為粉絲。當你有了一定的用戶群之後,再進行生態圈建設和佈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