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重機槍的戰場

觀其大略 不求甚解 大家好我是小解

世界上第一挺重機槍是由美國工程師馬克沁在1883設計成功的,馬克沁重機槍獲得成功後,許多國家紛紛進行仿製,很快重機槍便在世界各國中普及。真正讓重機槍出風頭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當時德軍裝備了MG08式馬克沁重機槍,在索姆河戰鬥中,一天的工夫就打死60000名英軍,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從那以後,重機槍成為了聞名的殺人利器。在一戰中,重機槍稱霸於陸戰場,被稱為最具威懾力的陸戰武器。

第一次世界大戰——重機槍的戰場

德國"馬克沁"-MG08重機槍

馬克沁MG08重機槍口徑7.92mm,全槍長1175mm,全槍重62kg(含H形槍架),槍身重26.4kg,槍管長719mm,理論射速450發,250發佈制彈鏈供彈,槍管採用水冷式降溫方法,水冷套筒可以裝4公升的冷卻水。很多人對重達35.6kg的四腳架有所不滿,但在使用時,他們卻發現,這個重槍架給予了槍身很好的穩定性。馬克沁MG08重機槍由海勒姆·馬克沁1884年開發的馬克沁機槍發展而來。是德軍在一戰中使用最廣泛的一種重機槍,由於初期在史賓道生產,故又名史賓道機槍,它還發展出了MG08/15、MG08/18等衍生型號,20世紀30年代中華民國在它的基礎上開發出了二四式重機槍。由於MG34的產量不足,德軍在二戰中依然在使用MG08重機槍。一戰的索姆河戰役德國士兵用馬克沁MG08重機槍,對著英法聯軍瘋狂掃射。這一天,共計5.7萬人倒在了馬克沁MG08重機槍的陣地前,其中2萬人當場死亡。

第一次世界大戰——重機槍的戰場

法國霍奇克斯M1914重機槍

法國霍奇克斯M1914重機槍口徑8mm,全槍長1390mm,全槍重46.8kg(含槍架),槍身重24.4kg,槍管長800mm,理論射速450發,槍口初速724米/秒,24發保彈板供彈,後期採用可拆式250發鉸接式彈鏈供彈。霍奇克斯M1914重機槍是世界上第一挺成功的導氣式機槍,在槍管有5片散熱片,在槍管下為導氣管,扳機為手槍式,在機身後方有環狀把手以方便掃射,而它最特別就是用24發裝金屬製保彈板供彈。但後期採用可拆式彈鏈供彈,再填裝的效率便凌駕了使用不可拆布制彈帶的馬克沁機槍。M1914重機槍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凡爾登戰役期間法軍一個陣地上的兩挺霍奇克斯M1914重機槍在10日內射了15萬發子彈,從而令該處的法軍堅守了10日。另一個霍奇克斯重機槍的主要使用國是日本,由明治時代至二戰結束所使用的重機槍幾乎都是霍奇克斯重機槍和其仿製型例如:三年式和九二式。中國國民政府也曾向法國購買了1,192挺霍奇克斯重機槍,為此還要求改口徑為7.92毫米以便發射7.92毫米口徑德式子彈,而除了買原廠法國貨外,中國兵工廠也有仿製。

第一次世界大戰——重機槍的戰場

美國M1917式勃朗寧重機槍

美國M1917式勃朗寧重機槍口徑7.62mm,全槍長980mm,全槍重24.1kg(含槍架),槍身重15.2kg,槍管長610mm,理論射速450--600發,250發彈帶供彈,槍管採用水冷式降溫方法,水冷套筒可以裝3.3公升冷卻水。M1917式勃朗寧重機槍由美國著名的槍械設計師約翰·摩西·勃朗寧設計。1917年美國國防部開始在國內尋求一種作用可靠的機槍,美國戰爭部的一個委員會在對勃朗寧設計的機槍進行試驗時,2萬發槍彈發射順利通過,但委員會認為這是一個例外,勃朗寧在第二型機槍上採用了加長彈鏈,並進行48分12秒的連續射擊,出色的表現使抱怨者閉上了嘴巴。美國國防部對該槍表示滿意,勃朗寧設計的重機槍被選中作為制式武器,定型命名為M1917式.30-06勃朗寧重機槍。M1917式機槍曾在比利時、波蘭等國家仿製。中國的漢陽兵工廠於民國10年(1921年)仿造成功,稱為卅節式重機槍 。

第一次世界大戰——重機槍的戰場

法國聖艾蒂安M1907型重機槍

馬克沁重機槍誕生以來,各國紛紛購買裝備。然而高傲的法國人並沒有跟隨潮流去仿製馬克沁,走了一條自行研發的道路,這款聖艾蒂安M1907機槍就是其中的代表。該槍發射勒伯爾8mm步槍彈(8×50R),該彈由法國陸軍上校勒伯爾設計,主要配用於同時出現的勒伯爾步槍。聖艾蒂安M1907重機槍採用氣冷式設計,供彈具是與哈奇開斯M1897一樣的24發或30發剛性彈板。聖艾蒂安M1907最為人詬病的地方是結構複雜和可靠性差,在一戰的塹壕戰當中完全不能正常使用,在滿是泥濘和灰塵的環境下,聖艾蒂安M1907很難說能連續射擊幾百發子彈而不出故障的。很難想象這樣一種重機槍能擔當起守衛陣地的重任。與德軍的馬克沁MG08重機槍旺盛的火力相比,聖艾蒂安M1907簡直就是垃圾,因為它總是打打停停。和哈奇開斯M1897機槍相比差了不止幾條街。

第一次世界大戰——重機槍的戰場

奧匈帝國施瓦茨羅斯重機槍

在一戰當中,奧匈帝國使用水冷式重機槍名為:施瓦茨羅斯機槍。施瓦茨羅斯機槍最開始設計的射速是400發/分,後來採用了更好的彈簧使它的射速增加到了580發/分,而它的MG-16A改進型號,最大射速整整提高至880發/分。施瓦茨羅斯是一種採用彈鏈供彈的重機槍,通常由三人組成的機槍組操作。奧匈帝國使用的原版採用8mm口徑,槍身加上三腳架全重約41.4千克。施瓦茨羅斯機槍是唯一成功的採用半自由槍機式原理的機槍。槍口因為過大,導致槍口火焰很大,使用時需要搭配消焰器。施瓦茨羅斯機槍可以在30秒內完成分解。就在剛剛設計的時候,施瓦茨羅斯就按照一切從簡的原則設計,把活動機件數量減至最少。這把槍在性能方面在當時的水平看來,已經算是不錯的了。

第一次世界大戰——重機槍的戰場

俄國馬克沁M1910重機槍

日俄戰爭後,俄國認識到機槍的重要性。儘管俄國在戰爭中失敗了,但對機槍的研製生產卻給予更大重視,將更多的戰略資源投入到該領域中。根據德國馬克沁重機的技術,俄國生產出M1910重機槍。俄國馬克沁M1910式重機槍工作方式為槍機短後退式,冷卻方式由水冷式改為氣冷式,槍口取消了製造工藝複雜的消煙器。該槍初速為860米每秒,表尺射程為2200米,由250發彈帶供彈,理論射速為500至600發每分鐘,槍身長為1110毫米,槍管長為721毫米,槍身重為23.8公斤,槍全重為45.2公斤。該槍與英國和德國生產的馬克沁機槍沒有本質的差別,只是採用了獨特的索科洛夫輪式槍架。從1914年俄國捲入第一次世界大戰,歷經十月革命、蘇俄國內戰爭,M1910式重機槍忠實地履行自己的戰爭職責。

第一次世界大戰——重機槍的戰場

英國維克斯式中型機槍

維克斯機槍,是第一次世界大戰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軍隊所使用的中型機槍。維克斯式中型機槍口徑7.7mm,全槍長1156mm,全槍重22.7kg(含槍架),槍身重18.2kg,槍管長724mm,理論射速500發/min,250發彈鏈供彈,槍管採用水冷式降溫方法。維克斯機槍是馬克沁機槍的衍生產品,而且是衍生產品中最優秀的一種。基於馬克沁機槍成功的設計,維克斯機槍做了一系列的改進。與前者相比,它具有重量較輕、體形較小、供彈良好等特點。這種水冷式的維克斯機槍能夠長時間保持每分鐘六百發的射速,在多數情況下都有很高的可靠性。維克斯機槍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莫過於他那長達8.23 米(9 碼)的彈鏈了。許多士兵均稱:“維克斯機槍外加9 碼彈鏈,所向無敵。”在1918年8月攻佔海伍德的戰爭中,英軍首次將共十挺的維克斯機槍投入實戰,並創造了在12 小時內,平均每挺機槍發射約十萬多發子彈的記錄。

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機槍真正變成了戰場上的主流。法國平均每個步兵師裝備機槍684挺(包括輕機槍576挺)、英國400挺(包括輕機槍336挺)、德國324挺(包括輕機槍216挺),大大超過了戰爭爆發時每個師只有24挺機槍的數字。而機槍在戰爭的暴發戶美國發展最快,從戰前的每個師18挺發展到1000挺(包括輕機槍775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