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重机枪的战场

观其大略 不求甚解 大家好我是小解

世界上第一挺重机枪是由美国工程师马克沁在1883设计成功的,马克沁重机枪获得成功后,许多国家纷纷进行仿制,很快重机枪便在世界各国中普及。真正让重机枪出风头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时德军装备了MG08式马克沁重机枪,在索姆河战斗中,一天的工夫就打死60000名英军,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从那以后,重机枪成为了闻名的杀人利器。在一战中,重机枪称霸于陆战场,被称为最具威慑力的陆战武器。

第一次世界大战——重机枪的战场

德国"马克沁"-MG08重机枪

马克沁MG08重机枪口径7.92mm,全枪长1175mm,全枪重62kg(含H形枪架),枪身重26.4kg,枪管长719mm,理论射速450发,250发布制弹链供弹,枪管采用水冷式降温方法,水冷套筒可以装4公升的冷却水。很多人对重达35.6kg的四脚架有所不满,但在使用时,他们却发现,这个重枪架给予了枪身很好的稳定性。马克沁MG08重机枪由海勒姆·马克沁1884年开发的马克沁机枪发展而来。是德军在一战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重机枪,由于初期在史宾道生产,故又名史宾道机枪,它还发展出了MG08/15、MG08/18等衍生型号,20世纪30年代中华民国在它的基础上开发出了二四式重机枪。由于MG34的产量不足,德军在二战中依然在使用MG08重机枪。一战的索姆河战役德国士兵用马克沁MG08重机枪,对着英法联军疯狂扫射。这一天,共计5.7万人倒在了马克沁MG08重机枪的阵地前,其中2万人当场死亡。

第一次世界大战——重机枪的战场

法国霍奇克斯M1914重机枪

法国霍奇克斯M1914重机枪口径8mm,全枪长1390mm,全枪重46.8kg(含枪架),枪身重24.4kg,枪管长800mm,理论射速450发,枪口初速724米/秒,24发保弹板供弹,后期采用可拆式250发铰接式弹链供弹。霍奇克斯M1914重机枪是世界上第一挺成功的导气式机枪,在枪管有5片散热片,在枪管下为导气管,扳机为手枪式,在机身后方有环状把手以方便扫射,而它最特别就是用24发装金属制保弹板供弹。但后期采用可拆式弹链供弹,再填装的效率便凌驾了使用不可拆布制弹带的马克沁机枪。M1914重机枪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登战役期间法军一个阵地上的两挺霍奇克斯M1914重机枪在10日内射了15万发子弹,从而令该处的法军坚守了10日。另一个霍奇克斯重机枪的主要使用国是日本,由明治时代至二战结束所使用的重机枪几乎都是霍奇克斯重机枪和其仿制型例如:三年式和九二式。中国国民政府也曾向法国购买了1,192挺霍奇克斯重机枪,为此还要求改口径为7.92毫米以便发射7.92毫米口径德式子弹,而除了买原厂法国货外,中国兵工厂也有仿制。

第一次世界大战——重机枪的战场

美国M1917式勃朗宁重机枪

美国M1917式勃朗宁重机枪口径7.62mm,全枪长980mm,全枪重24.1kg(含枪架),枪身重15.2kg,枪管长610mm,理论射速450--600发,250发弹带供弹,枪管采用水冷式降温方法,水冷套筒可以装3.3公升冷却水。M1917式勃朗宁重机枪由美国著名的枪械设计师约翰·摩西·勃朗宁设计。1917年美国国防部开始在国内寻求一种作用可靠的机枪,美国战争部的一个委员会在对勃朗宁设计的机枪进行试验时,2万发枪弹发射顺利通过,但委员会认为这是一个例外,勃朗宁在第二型机枪上采用了加长弹链,并进行48分12秒的连续射击,出色的表现使抱怨者闭上了嘴巴。美国国防部对该枪表示满意,勃朗宁设计的重机枪被选中作为制式武器,定型命名为M1917式.30-06勃朗宁重机枪。M1917式机枪曾在比利时、波兰等国家仿制。中国的汉阳兵工厂于民国10年(1921年)仿造成功,称为卅节式重机枪 。

第一次世界大战——重机枪的战场

法国圣艾蒂安M1907型重机枪

马克沁重机枪诞生以来,各国纷纷购买装备。然而高傲的法国人并没有跟随潮流去仿制马克沁,走了一条自行研发的道路,这款圣艾蒂安M1907机枪就是其中的代表。该枪发射勒伯尔8mm步枪弹(8×50R),该弹由法国陆军上校勒伯尔设计,主要配用于同时出现的勒伯尔步枪。圣艾蒂安M1907重机枪采用气冷式设计,供弹具是与哈奇开斯M1897一样的24发或30发刚性弹板。圣艾蒂安M1907最为人诟病的地方是结构复杂和可靠性差,在一战的堑壕战当中完全不能正常使用,在满是泥泞和灰尘的环境下,圣艾蒂安M1907很难说能连续射击几百发子弹而不出故障的。很难想象这样一种重机枪能担当起守卫阵地的重任。与德军的马克沁MG08重机枪旺盛的火力相比,圣艾蒂安M1907简直就是垃圾,因为它总是打打停停。和哈奇开斯M1897机枪相比差了不止几条街。

第一次世界大战——重机枪的战场

奥匈帝国施瓦茨罗斯重机枪

在一战当中,奥匈帝国使用水冷式重机枪名为:施瓦茨罗斯机枪。施瓦茨罗斯机枪最开始设计的射速是400发/分,后来采用了更好的弹簧使它的射速增加到了580发/分,而它的MG-16A改进型号,最大射速整整提高至880发/分。施瓦茨罗斯是一种采用弹链供弹的重机枪,通常由三人组成的机枪组操作。奥匈帝国使用的原版采用8mm口径,枪身加上三脚架全重约41.4千克。施瓦茨罗斯机枪是唯一成功的采用半自由枪机式原理的机枪。枪口因为过大,导致枪口火焰很大,使用时需要搭配消焰器。施瓦茨罗斯机枪可以在30秒内完成分解。就在刚刚设计的时候,施瓦茨罗斯就按照一切从简的原则设计,把活动机件数量减至最少。这把枪在性能方面在当时的水平看来,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重机枪的战场

俄国马克沁M1910重机枪

日俄战争后,俄国认识到机枪的重要性。尽管俄国在战争中失败了,但对机枪的研制生产却给予更大重视,将更多的战略资源投入到该领域中。根据德国马克沁重机的技术,俄国生产出M1910重机枪。俄国马克沁M1910式重机枪工作方式为枪机短后退式,冷却方式由水冷式改为气冷式,枪口取消了制造工艺复杂的消烟器。该枪初速为860米每秒,表尺射程为2200米,由250发弹带供弹,理论射速为500至600发每分钟,枪身长为1110毫米,枪管长为721毫米,枪身重为23.8公斤,枪全重为45.2公斤。该枪与英国和德国生产的马克沁机枪没有本质的差别,只是采用了独特的索科洛夫轮式枪架。从1914年俄国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历经十月革命、苏俄国内战争,M1910式重机枪忠实地履行自己的战争职责。

第一次世界大战——重机枪的战场

英国维克斯式中型机枪

维克斯机枪,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军队所使用的中型机枪。维克斯式中型机枪口径7.7mm,全枪长1156mm,全枪重22.7kg(含枪架),枪身重18.2kg,枪管长724mm,理论射速500发/min,250发弹链供弹,枪管采用水冷式降温方法。维克斯机枪是马克沁机枪的衍生产品,而且是衍生产品中最优秀的一种。基于马克沁机枪成功的设计,维克斯机枪做了一系列的改进。与前者相比,它具有重量较轻、体形较小、供弹良好等特点。这种水冷式的维克斯机枪能够长时间保持每分钟六百发的射速,在多数情况下都有很高的可靠性。维克斯机枪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他那长达8.23 米(9 码)的弹链了。许多士兵均称:“维克斯机枪外加9 码弹链,所向无敌。”在1918年8月攻占海伍德的战争中,英军首次将共十挺的维克斯机枪投入实战,并创造了在12 小时内,平均每挺机枪发射约十万多发子弹的记录。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机枪真正变成了战场上的主流。法国平均每个步兵师装备机枪684挺(包括轻机枪576挺)、英国400挺(包括轻机枪336挺)、德国324挺(包括轻机枪216挺),大大超过了战争爆发时每个师只有24挺机枪的数字。而机枪在战争的暴发户美国发展最快,从战前的每个师18挺发展到1000挺(包括轻机枪775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