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凉了?Ripple:区块链在跨境支付的应用将迎来阶段性突破!

小新按:

2018年以来,数字资产暴跌,市场谈币色变,甚至发出“区块链凉了吗?”的质疑。而Ripple在10月发布的最新报告《区块链应用将迎来转折点》显示,区块链不仅没有凉,而且预测跨境支付在今年将实现从探索到大规模应用的阶段性突破。到底区块链凉没凉?如果没凉,是否如Ripple所说会迎来技术应用的新突破?我们用数据和事实说话。

区块链凉了?Ripple:区块链在跨境支付的应用将迎来阶段性突破!

1

逐渐回归理性:从炒币到重技术

自2018年以来,数字货币资产不断暴跌,以比特币为例,自2017年底最高达近2万美元(19378美元),跌至2018年10月9日6608美元,下降约66%,市场谈币色变。而另一方面,无论全球还是中国对于数字货币底层技术——区块链技术的投资则迅速增加。根据Crunchbase News统计,2018年初至5月中旬,全球对区块链及区块链相关公司的投资额高达13亿美元(不包括ICO投资),甚至高于2016年7月1日至2017年12月共18个月的投资总额;交易笔数超过2017年的全年交易量。(如下图)

区块链凉了?Ripple:区块链在跨境支付的应用将迎来阶段性突破!

根据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KPMG)最近发布的《金融科技行业脉动报告》(The Pulse of Fintech)分析,2018年上半年美国的区块链投资已超过2017年的总体投资额。

中国对于区块链的投资也呈现同样的趋势。根据工信部发布的《2018中国区块链产业白皮书》显示,2018 年第一季度,区块链领域的投资事件数量就达到了68 起,这一规模甚至超2017年一整年的54起。

全球对于区块链技术的重视与对虚拟货币的追逐出现冰火两重天的状况。有市场人员分析,市场对区块链的投资似乎逐渐回归理性,从盲目炒币逐渐转向注重技术本身及其开发应用场景。在我国全部区块链创业项目中,金融类占比最高,达到42.72%,企业服务类占比达39.18%,这两类项目共计占比高达81.44%。

而在金融应用场景中,加密代币、支付清算、供应链金融、证券、保险是应用关注较多的细分场景。作为支撑整个金融资金交易的支付清算,其区块链应用热度及成熟度仅次于数字货币,其中尤其以跨境支付领域为典型代表。

2

跨境支付:从试验到应用

(一)或将迎来大规模应用

支付清算流程是一种典型的多中心场景,与区块链特性匹配度较高。

据2018年10月2日Ripple公布的第一个区块链支付报告显示,基于区块链的全球支付在2018年将迎来从试验到大规模应用的转折点,并且在未来五年的应用率将大大提高。该报告于2018年8月进行,系基于全球22个国家676名从事支付相关工作的高管的采访。

报告根据受访者所在机构的规模、对区块链的态度等将受访者分为五类,包括创新者7%、早期应用者11%、早期多数27%、晚期多数37%和落后者17%。(如图2)其中,18%的的支付应用项目处于应用或接近应用阶段,这个群体成为“创新者和早期应用者”。27%的早期多数是指正处于试点或者概念实验。通过以上45%受访者的数据分析,Ripple认为区块链在今年将迎来从实验转向大规模应用的转折点。

区块链凉了?Ripple:区块链在跨境支付的应用将迎来阶段性突破!

根据技术应用模型和发展趋势,报告进一步预测,至2020年,在受访者中,应用区块链产品的比率将上升至25%,到2022年应用率将上升至50%。(如图3)这一发展轨迹预示,市场对区块链的态度从兴趣正快速向大规模应用转化。

区块链凉了?Ripple:区块链在跨境支付的应用将迎来阶段性突破!

(二)金融领域应用取得阶段成效

今年银行对于区块链的应用取得较好的成果。在福布斯公布的今年全球前2000位的大型上市公司中,排名前50名的企业都在布局区块链技术。据FT报道,目前全球共有超过75家大型银行在支付清算领域加速布局区块链技术,以应对第三方支付的竞争,这将是迄今银行业对分布式记账技术的最大应用。

外国方面,以美国为例,摩根大通早在2013年便开始布局区块链,去年10月联手加拿大皇家银行、澳新银行建立银行间最大的支付清算网络——银行间信息网络(IIN),截至目前已有超过70家银行加入。该网络旨在利用区块链技术改善全球支付清算环境,并已进行了11个月的测试。以解决支付清算中经常出现的合规性检查、地址错误、缺少数据等问题。其目标是未来能支持每天约14500美元的支付款项。

在中国支付清算领域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18年6月25日,由蚂蚁金服开发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钱包跨境汇款服务在香港上线。港版支付宝AlipayHK的用户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向菲律宾钱包Gcash汇款。在区块链技术的支持下,跨境汇款从此能做到像本地转账一样,实时到账、省钱、省事、安全、透明。中国银行通过区块链跨境支付系统,成功完成河北雄安与韩国首尔两地间客户的美元国际汇款,这是国内商业银行首笔应用自主研发区块链支付系统完成的国际汇款业务。中国银行表示接下来将对一系列金融科技工具的投资比例提高至超过1%,加快试点区块链技术应用。

3

缘何青睐跨境支付领域?

(一)抢占跨境支付的大蛋糕

波士顿咨询集团(BCG)的数据显示,全球跨境支付市场规模为27万亿美元。2018年至2026年期间,另外20万亿美元的增长可能会有所增加。再加上世界银行最近的数据显示,仅今年全球汇款就将达到6440亿美元。与此同时,跨境支付成本居高不下,最终用户(付款人)的平均成本达到转账金额的7.68%。伴随着新主体涌入跨境支付市场,通过非银行机构处理的交易已达到总体规模的10%。诸多银行表示,通过布局区块链以应对第三方支付清算抢占的支付市场。

(二)跨境支付发展遭遇瓶颈

自1973年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成立以来,银行及金融机构主要依靠SWIFT进行跨境汇兑、清算、信用证等金融交易。它是一家金融报文传送服务机构,目前,其报文传送平台、产品和服务对接了全球超过11000家银行、证券机构、市场基础设施和企业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是该支付清算模式需经过经过开户行、对手行、清算组织、境外银行(代理行或本行境外分支机构)等多个组织及较为繁冗的处理流程,导致了高成本、耗时、对账环节复杂、风险识别能力有限等问题(具体如下图)。根据麦肯锡报告,2016 年全球跨境支付交易量占不到全球支付的20%,但其所带来的交易费占到了全球支付交易费的40%。

区块链凉了?Ripple:区块链在跨境支付的应用将迎来阶段性突破!

(三)区块链技术的潜在效益

与传统支付体系相比,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的支付清算系统,具有如下特征:

一是显著提高交易速度。传统跨境支付模式中存在大量人工对账操作,银行在日终进行交易的批量处理,通常一笔交易需要至少24小时才能完成,而应用区块链的跨境支付可提供7×24不间断服务,并且减少了流程中的人工处理环节,基本可以如国内支付清算一样的实时清结算。比如使用Ripple分布式金融解决方案,加拿大ATB Financial银行发起1000加元跨境汇款,款项兑换为欧元支付给德国的Reisebank银行,总共用时8秒,而在传统模式下这类交易完成需要2到6个工作日。

二是有效降低交易成本。传统跨境支付模式中存在支付处理、接收、财务运营和对账等成本,而通过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削弱交易流程中的中介机构作用,提高资金流动性,实现实时确认和监控,能够有效降低交易各环节中的直接和间接成本。据麦肯锡测算,区块链技术在B2B跨境支付与结算业务中的应用可使每笔交易成本从26美元降至15美元。

三是为客户身份识别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根据反洗钱法律法规要求,世界各国金融机构需在交易过程中严格执行客户身份识别流程,履行了解你的客户(KYC)义务。传统业务模式中,金融机构对客户身份相关证明材料和文件的控制力有限,在核实身份真实性的过程中,面临着耗时长、成本高等问题。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信任,存储客户身份的电子档案,实现身份信息的安全管理,满足反洗钱监管的核心要求,为KYC流程和反洗钱监管合规领域,提出了新的解决思路。

4

技术应用能否取得突破性进展?

以上的分析表明,今年以来区块链不仅没有凉,反而投资额增大。市场对于区块链的态度也逐渐回归理性。但是,是否真的如Ripple所说到了大规模应用区块链技术的转折点?

区块链本身是一项中立技术,是被需求所决定的。各种技术和应用场景之间并没有一个绑定关系。同时,区块链技术的演化是不断向前推进的,从最早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公有链,到之后为了适应金融行业的发展变化而催生出的许可链,再到逐渐分出了很多行业方向,目前在一些情况下已经没有了块、链结构。例如,爱沙尼亚的健康记录仍在“脱链”数据库中(意味着不存储在区块链中),但区块链用于识别,连接和监控这些健康记录,以及制定访问、更改权限。这些权限意味着区块链性能在这个阶段对于传统数据库可能不是最理想的,但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这些限制正在减少。

无可置疑,区块链的应用主要依赖于底层的设计,如今底层平台的不完善是限制区块链应用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不妨碍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对特定产业场景进行探索和应用。

麦肯锡在2018年6月的报告也显示出同样的态度。报告指出,很多人混淆了比特币和区块链技术的概念,认为所有的场景应用都有比特币运行的高能耗和交易速度的限制。但实际上,技术配置是一系列设计选择,其中可以选择速度(块的大小)、安全性(共识协议)和存储(公证人数),这些技术设计的组合可以使得区块链技术适用于大多数的商业应用。

需要警惕的是,从长远来看,要推进区块链的大规模应用首先需要做好算法和法律合规的双重优化,其次,区块链和数字货币未来发展必须要有一套全新的支付清算管理模式与之相配套,以更好地提升支付清算效率,防范可能存在的风险。

1.Ripple:《Blockchain Adoption:the Tipping Point is Near》

2.FT:JPMorganwidens blockchain payments to more than 75 banks,

https://www.ft.com/content/41bb140e-bc53-11e8-94b2-17176fbf93f5

3.https://www.mckinsey.com/business-functions/digital-mckinsey/our-insights/blockchain-beyond-the-hype-what-is-the-strategic-business-value?cid=soc-app

4.腾讯研究院:区块链在跨境支付上的颠覆创新可能

5.工信部: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

6.寻朔:基于区块链的支付交易模式研究

区块链凉了?Ripple:区块链在跨境支付的应用将迎来阶段性突破!

新金融评论

聚焦新金融,独家、专业,尽在新金融评论。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hanghai Finance Institute,SFI)是一家非官方、非营利性的专业智库,致力于新金融和国际金融领域的政策研究。研究院成立于2011年7月14日,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hina Finance 40 Forum,CF40)举办, 与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政府战略合作。研究院在国内率先提出新金融概念,并积极开展相关研究,逐渐形成了以新金融和国际金融为特色的研究道路。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等机构于2015年10月发起成立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中心是北京大学的二级机构,挂靠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心致力于开展数字金融、普惠金融、金融改革等领域的学术、政策、行业研究,向社会提供权威的研究分析,为行业发展提供专业的理论指导,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的政策参考。

此外,为纪念我国卓越的世界经济学家浦山先生,并推动我国国际金融与新金融的研究和发展,上海新金融研究院于2016年7月发起成立上海浦山新金融发展基金会,并与中国世界经济学会战略合作,联合主办浦山奖。

请长按二维码关注小新!

区块链凉了?Ripple:区块链在跨境支付的应用将迎来阶段性突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