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中国与外国开战的信号:说了句话后,都开始打起来了

德国军事家克劳塞维茨有一句名言:战争是政治的另一种延续。

历史上中国与外国开战的信号:说了句话后,都开始打起来了

历史上,新中国成立后与3个边境国家发生过战争:1962年印度边防战,1969年珍宝岛自卫反击战,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

3次反击战的时间都不长,规模小,断断续续,有的打打停停、边打边谈,毛主席说,这是“政治军事战争”,中心是政治游戏,不是革命政治权力的斗争。

历史上中国与外国开战的信号:说了句话后,都开始打起来了

中印战争胜利后,1963年2月19日下午,毛主席在中南海怀仁堂会见总司令张国华中将,听取他关于中印战争的报告。期间,毛主席再次指出,这次中国打了一场漂亮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毛主席说,“政治和军事战争”的目的不是战争,而是迫使对方通过战争回到和平谈判的道路上,通过战争的胜利告诉对方,用武力解决与中国的争端是不可能的。

因此,这样的战争不打则已,打则必胜,战争是合理的、有利的、适中的,适可而止,继续谈判,不服再战。看看3场边境自卫反击战,都是如此。

历史上中国与外国开战的信号:说了句话后,都开始打起来了

3次战争有意思的是,在战争之前,都有国家正式渠道的声明,或者警告,三次开战前都说过一句话:“勿谓言之不预。”

“勿谓言之不预”,意思是你在事故后别后悔。不要怪我没告诉你。原话源于《官场现行记》第十九回。

历史上中国与外国开战的信号:说了句话后,都开始打起来了

1962年9月22日,《人民日报》在中印边界战争前夕发表社论:“《是可忍,孰不可忍》。文章的结尾凝练有力:“形势险恶,后果严重,我们要通知印度当局,勿谓言之不预也。”

1967年7月3日,新华社就中苏边境冲突发表声明称,苏联驻中国外交部非法在中国开展窃取情报活动。我们的外交部对苏联提出强烈抗议,文章的结尾引用了“勿谓言之不预也”。

历史上中国与外国开战的信号:说了句话后,都开始打起来了

1978年12月25日,面对越南当局对中国边境的持续侵略,《人民日报》以“我们的忍耐是有限的”这一主题,再次发表了社论。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是引用有意义的警告:“越南当局在反华道路上走得够远了勿谓言之不预。”

后来,在中国官方外交语言中,再也没有对外国人使用这种令人胆战心惊警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