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影《找到你》?

白琰昕弈


《找到你》這部電影的開頭部分,讓我想到了幾年前陳凱歌導演的《搜索》,那時候姚晨演得是一個記者,為了新聞事件的獨特和吸精,刻意引導大眾輿論批判高圓圓演得女主。而在這部電影,她演得是一個律師,為了幫當事人打贏官司,全然不顧女方身為一個母親的付出。我並沒有否認這種職業精神,只是少了太多的人情味。如果所有的事情都只是從個人利益出發,這個世界會變得冰冷而又淡薄。在馬伊琍演得保姆,因為自己生活不幸,被家暴,女兒生病去世,而選擇拐走姚晨的女兒,這個情節讓我想起了前段時間看的一本外國小說 《請你找到我》,也是關於走失兒童的,有的人會因為自身的遭遇而變成魔鬼,很同情又很心酸。引用尼采的那句:與怪獸搏鬥的時候要謹防自己也變成怪獸。當你凝視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凝視你。還有馬伊琍和在《歡樂頌》裡演應勤的小男生在一起時,總讓我很出戏。這個電影唯一的笑點就是應勤說的那句:我他媽就是倒黴,她更倒黴,我他媽就沒見過這樣倒黴的。電影的最後,姚晨說了這樣一句話,大概是這樣的:當你選擇成為職場女性,別人會說你不顧家庭;當你選擇全職太太,別人又會說養兒育女是你的本分。反正,一切都是為了孩子。


嘉莉妹妹


之前有過三次看到《找到你》的機會,全都錯過,所以,昨天正式上映,我就像解決一個心結一樣,一大早去看了。如果要概括這個片子,我首先能想起的還是多恩的佈道文:“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姚晨演的李捷,所遵循的一套生存方式,其核心就是這兩年在微信公號裡常見的,被重新定義的“自私”。她能幹、利己、冷酷、不好惹,工作裡,費盡心思替強勢一方考慮,暗暗囑咐委託人王總“孩子最好留下身邊,就算法院判定強制執行也很難”。

她也信奉“你弱你沒理”那一套,覺得一個人如果沒有變成強人,完全是自己的責任,尤其是女性,如果沒能兼顧事業和家庭,就是失敗者,打電話的時候談起自己接手的案子:“這年頭沒錢養什麼孩子呀”。對在離婚爭子官司中處於不利一方的朱敏說:“打官司就是一個血淋淋的過程……你早在幾年前辭職的時候,就應該有這樣的準備。”

她雖然跟保姆孫芳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卻根本看不起她,拿她當空氣,家庭照片上沒有孫芳,孫芳給她磨破的腳跟上貼創可貼,她也非常冷漠;在小遊樂園看到女兒和孫芳,直接跟女兒打招呼。看到女兒和婦孫芳更親熱,覺得不高興,就說“鼻涕不可以擦到別人身上”。別人。

這套“自私”理論,被粉飾得很好:尊重私產私域,尊重界限,我不干擾你,你也少來打攪我。其實,資源的池子就那麼大,不從別人碗裡搶,怎麼可能增加自己的份額,所有的“自私”理論,本質上都是不加掩飾的搶奪宣言。

但,它主張最大可能地自私自利,卻忽略了一個影響自私自利的重要因素,那就是相關性。如果周圍的利益生態被破壞了,自己獲利的可能也要下降,如果周圍變得不安全了,那麼自己的安全也要受影響。所以,即便站在自私自利的立場上,也得不那麼自私,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的自私。

哪怕這個“不自私”,就是對別人多一點了解,這種瞭解,能讓我們在關鍵時刻更安全,過得更愉快。比如李捷和孫芳,如果能放下心防,對對方多一點點了解,很多悲劇也都不會發生。

《找到你》裡的兩個女人,就是在這種氣氛下變成了孤島,她們都沉浸在自己的生活裡,互相不瞭解,李捷不瞭解孫芳,孫芳其實也不瞭解李捷。兩個人之間的不瞭解,固然是因為她們攔截了自己瞭解對方的願望,也是因為,她們已經被日常生活給拖垮了,根本分不出一點點注意力流量在對方身上。

這就是現實生活裡女人的處境。阻止她們連接在一起,變得不那麼孤獨的,除了她們的生存理念,還有現實因素,你顧得了這頭,就顧不了那頭,你分出帶寬給工作,就分不出帶寬給生活給感情。對生育孩子的女性,現實就更加殘酷,男人基本缺席,無人能向他們伸出援手,她們的帶寬,要分出一大半給孩子。所以,當警察質問李捷,為什麼孩子失蹤了十幾個小時才來報案,李捷欲哭無淚地說:“白天上班。”(其實也是因為她跟張博交易耽誤了時間,但上班也是實情)

因為追尋女兒的下落,孫芳的往事一點點浮出水面,她倒黴的一生,也通過她的同事、同鄉、男朋友的講述,被完整地拼湊了出來,李捷慢慢了解了孫芳,這點了解,就是救贖,現實中的,或者精神上的。兩個女人,因為了解對方,連接在了一起,避免了最後成為孤島。

李捷也因此意識到了“相關性”。人的處境,是有相關性的,每個人都是別人的蝴蝶,女性的處境,也是有相關性的,這種相關性首先體現在女性給女性的待遇上。她明白了自己在女性處境的大環境中,起了什麼作用,扮演了什麼角色,於是有了她在法庭上的陳詞。她已經開始勇敢地承擔自己的責任。

故事的最後,兩個女人在通往海島的路上相遇了。這個海島,有象徵意義,她們因為共同的目標,聯繫在了一起,因為看海島,避免了成為孤島。“大海那邊是海島吧,我們一起去看海島”,是故事裡女性的倡議。

這個電影是姚晨的壞兔子影業投資的,這件事也很有意思。姚晨曾經因為“微博女王”的身份,和她在微博上的發言,成為很多人遇到事時最先要@的人,但也有很多人懷疑,她在現實中並不是知行合一,她的微博時不時只是為了賣人設而存在。那麼,這個電影就是答案。


韓松落


看完電影不得不讓姚晨和馬伊琍的表演震撼到,她們表演的每一個細節,都了當時人物狀態下的心境。

姚晨在酒局時被摸大腿,表情是如此的處事不驚,簡單一句話和一個順酒動作就處理掉尷尬,見過大場面玩得起男人世界的遊戲。

但當愛女走失時,之前的“超女”形象徹底變回包裹已久的母親形象,在當姚晨回到家裡尋找線索時,有一個鏡頭是姚晨看到一個快遞單子的手部特寫,姚晨的手是微微顫抖的,一個不經意的表演細節刻畫,就能完全表現李捷內心在不斷崩塌的同時,還要把保持清醒去追查愛女下落。

馬伊琍為了做到農村妞style,“自毀”形象,在扮相上下足功夫,差點認不出來,如果把“表演”拆分,首先“表”面形象就讓觀眾入戲,再加上馬伊琍嫻熟的表演,讓人對孫放這個角色產生了最大化的同情。


大聰看電影


3年前,口袋君和當時還身懷六甲的老婆,一起看了陳可辛執導,黃渤趙薇主演的《親愛的》。

完全被這樣的現實題材電影震撼到了!

尋子的故事已經夠糾結了,陳可辛還融入了法律與人情的主題,真的太會抓人心的軟處,相當地催淚。豆瓣8.4名副其實!

看完《親愛的》後,

心驚肉跳的口袋君馬上去淘寶,買了“兒童防走失牽引繩”。

現在,口袋君的女兒已經2歲半啦,爸爸媽媽一定會好好保護你!

讓觀眾對角色產生代入感,調用到人類的護犢本能,就是此類題材的最核心賣點。

昨天,口袋君看了一部催淚效果堪比《親愛的》口碑佳作(豆瓣7.4),姚晨與馬伊琍組成雙女主陣容的

找到你

Lost,Found

口袋君評分:4星/80分。

除了最後,姚晨在法庭上突然投敵,然後來了一場中心思想朗誦,實在突兀了點外,影片其他的部分都不錯。

目前,《找到你》已經在單日票房上反超了《姑媽》,上座率最高

對於已婚已育的中國母親來說,這是一部需要相當的勇氣才能踏入影院觀看的電影。

片中的女性角色,能讓你產生強烈的代入感,感覺就像在演自己。

特別是馬伊琍這個角色,真心太虐了!

出彩程度比他老公演的那個胖子特工高出了N倍!

馬伊琍所飾演的孫芳經歷了一個女人所能遭受到的最壞情況:

失業,沒錢、黃臉婆、孩子生重病、老公家暴、從不管孩子、被醫院趕走。。還有更糟的,不能再說下去了,再說要劇透了。

不誇張地說,《找到你》堪比全中國媽媽的“夢魘恐怖片”!

主線劇情太糾結、催淚效果太有力,一定要記得帶好紙巾。

因為此片直指身為一個母親最為深層的恐懼:

失去自己的親生孩子!

或許你會說,看電影應該是開心的事兒,何必自己添堵呢!

但有些電影誕生的初衷就是把最壞的情況拍出來,讓你親身經歷一場噩夢,體會到真正的人性之惡。

出了電影院後,才會感知到:要珍惜無比美好的現實生活。

以下開始有劇透,介意者請直接進入第二個關鍵詞。

01

三個女人一臺戲

飾演律師的姚晨,正與醫生丈夫協議離婚,因為2歲女兒多多的撫養權相持不下。

每一宗離婚案都是一潭粘稠無比的泥沼。

為了讓自己爭奪女兒更有競爭力,姚晨立刻展現出女強人的一面

1)生完孩子後,她立刻投入職場

2)儘快找到新阿姨帶娃,將寶貝女兒控制在自己手中

這個時候,馬伊琍飾演的保姆"恰好"出現在姚晨的面前。表面看起來,她是一位很稱職的幫手:能幹勤快、幹活細心、還討女兒歡心。

“媽媽+保姆+孩子”組成的三口之家,竟然就這樣和諧無比地生活在了一起。

故事的本質就是:衝突顛覆生活。要出事!

晚上,姚晨下班後發現,之前老實巴交的馬伊琍,竟然把多多拐跑了。

急瘋的姚晨跑去報案!

男警官質問:孩子丟了,為什麼晚上才報案呢?

姚晨哭啞地說:白天上班

一句話,道盡了職場女性的心酸和無奈!

報完警後,姚晨自然沒法呆在家裡。通過快遞單的線索,找到了線人,完整拼湊起了馬伊琍的過往。

原來馬伊琍老家很窮,到城裡謀生後,經人介紹和比自己大很多的男人結了婚。

女人選男人,那是一生最重要的決定,千萬不能湊合。

鬧洞房那天,有人對她不規矩,新郎竟直接家暴。

這樣的婚姻顯然會是個杯具。

孫芳懷孕後,老公依舊對她拳打腳踢。

禍不單行,貧賤夫妻百事哀!

出生的是女兒,又得了先天性膽道閉鎖,活過兩歲只有一個方法:肝移植。馬伊琍立即去配型,可惜不匹配;老公根本不管,想讓自己女兒自生自滅。

面對鉅額的醫藥費,馬伊琍堅持要救女兒,能借的都借了,還去酒吧當了陪酒女郎。依舊杯水車薪!

至於,馬伊琍為什麼偏偏要拐走姚晨的女兒,各位還是去影院看吧。

除了雙女主外,《找到你》還有第三位母親,名叫朱敏,戲份不多,但卻極其震撼!

極具諷刺意味的是,姚晨出演的律師工作,就是幫助朱敏的前夫“王總”爭奪孩子的撫養權。

朱敏的學歷不低,可是為了照顧孩子和家庭,放棄了事業,成了家庭主婦。而王總自然賺錢多多,在外面有了別的女人。

雖然朱敏什麼都不要,只要孩子。

但過大的“經濟基礎差距”讓她處於劣勢。

面對這樣不利的情況,她甚至苦苦哀求姚晨,自然被冷眼反彈。

心灰意冷的朱敏點燃煤氣自殺。

02

當今中國女性的最真實困境

眾所周知,姚晨之前與吳秀波演過《離婚律師》,但此劇的口碑真的不算好。而馬伊琍近年來真的沒有演過什麼出彩的主角。

但這次,口袋君卻結結實實地Get到了大姚和馬伊琍的演技!

因為現實就是最好的劇本!

在好故事的襯托下,演員所做的一切動作和表情都是合理的。

不得不說,

《找到你》這樣的題材,很容易拍成歌頌母愛的煽情電影。但導演卻非常有野心地融入了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話題:

階層和性別所造成的價值觀偏差。

用大白話說,就是:

男人無法理解女人

不同階層的女人之間也無法理解。

身為一名醫生,姚晨的丈夫無法理解妻子為什麼那麼急著去上班。

而重男輕女的馬伊琍丈夫,也無法理解為什麼老婆要花掉一切積蓄救女兒

王總則沉迷於花花世界,不會去理解家庭主婦老婆的犧牲。

男人來自金星,女人來自火星。

男人不理解女人很正常,那麼女人就真的理解女人嘛?顯然不是。

一天,馬伊琍在車上,極其謹慎地問起姚晨離婚原因:是因為老公打你嘛?姚晨笑著說:那倒不至於,感情不和唄!

在飽受窮困和家暴的馬伊琍看來:

姚晨有房有車,醫生老公還能掙錢,還不打她,為什麼好好的日子不過,偏要離婚,把自己折騰地那麼慘呢?

庭審結束後,朱敏找上了姚晨,求她“女人何苦為難女人”。姚晨立刻甩出一連串刀子般的冰冷回應:

你知道為什麼我那麼努力工作掙錢嘛?因為我就是不願意變得跟你一樣,沒有工作沒有收入,連自己的孩子都留不住!

不得不說,《找到你》實在反映了當今中國女性最真實的困境:

不結婚單身,會被人說閒話“老姑娘,沒人要”

結婚後不生孩子,“人家母雞也會下蛋吶”

生了孩子後忙於工作,“你這當媽的怎麼不照顧孩子”

生了孩子後當全職媽媽,“理所應當,這是你應該做的”

老公不顧家在外出軌,“天下烏鴉一般黑 男人都這樣”

。。。。。。

因此,社會和男性給予女性最好的三樣東西就是:

理解、認可和感同身受。

其實,看完這部電影后,口袋君真心想說:

03

男性更應該看看《找到你》

一位男觀眾在看完此片後,發了一個朋友圈:

看完《找到你》後,心情有些沉重。儘管影片被人標榜為女性專場,其實男性更應該去看。因為,女性的視角更值得男人去了解。

正如他所言,或許男性才是這部電影最好的觀眾。

因為女人看這部片,多半會哭成淚人,而男人則能進行一些深度反省和思考!

從小,我們被母親養大,親眼目睹了爸爸和媽媽的婚姻狀況。

長大後又拜託妻子來養育我們的下一代,若你還很幸運地生了個女兒的話,那麼此片的強烈代入感,很有可能讓你彈出「男兒淚」!

這一系列過程,男人會覺得太自然了。

反而讓我們缺少了一個機會,去反思這一切真的「理所應當」嘛?

為了家庭,我們的母親,我們的妻子犧牲了什麼?

願,每個女人都被這世界溫柔相待!

姚晨飾演的律師,經濟優越,努力工作,卻被人說不配做母親。

馬伊琍飾演的保姆,為了孩子可以出賣身體,卻沒有戰勝“窮病”

朱敏這位家庭主婦,為了孩子放棄事業,卻被法院認定沒有撫養孩子的能力。

影片中的三位母親,深愛自己的孩子,為了家庭無私奉獻,可沒有任何一個角色得到世人的肯定,反而是顛沛流離,飽受苛責。

對很多中國女生而言,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自動選擇了HARD模式。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對女性極度苛刻的時代。

女人既要工作,又要帶娃,還要保持漂亮,身材不走樣,因此「找到你」就像一束火把,照亮這一切真相,告訴所有人:

其實沒有那麼多所謂的「理所應當」!

因此,口袋君真心覺得:男人更應該看看這部「找到你」!


口袋電影君


《找到你》的劇本和兩年前的韓國電影《迷失:消失的女人》幾乎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看過前作,瞭解過主線劇情,再看《找到你》的時候,就沒有當初的懸疑氛圍在其中了。在觀影即將結束的時候,我倒是特地留意了片尾的編劇欄,發現只有一箇中文名字的編劇,並沒有韓國編劇的署名,當時還是有點憤慨的。所以,觀影結束後又立刻去網上看了看,才聽說電影公司購買了版權,屬於一本兩拍。

但依我個人的角度來看,兩年之後的《找到你》無疑借鑑了前者不少內容,又多了兩年的時間在其基礎上進行點綴修飾,所以《找到你》呈現出的熒幕效果無疑要比《迷失:消失的女人》好得多,摻雜的最大私貨是加入了女性對於工作和家庭兩者的權衡和辯證思考。縱使如此,我也並不認為編劇這種站在別人肩膀上討巧的事兒有多值得讚譽。

真正值得讚揚的是兩位女主的表演,馬伊俐和姚晨,一位是被生活逼得走投無路的善良農村婦女,一位是自強獨立卻有點過分盲目的幹練職場女性,馬姚二人的演繹顯然比韓國的那兩位女演員更具有辨識度,戲做得挺足也收的住,沒有用力過猛,這就需要點火候了。

整體來看,對於看過韓國電影的朋友來說,再看這部《找到你》顯然有些乏味,但對於沒看過的朋友來講,電影的劇情還是能夠渲染出懸疑氛圍吊足胃口的,可以期待,但並不驚豔。


我是星夜行


剛看完點映的電影找到你,這電影是會計的菜,所以還挺喜歡的。而且有主演姚晨現場分享她的表演故事和拍攝經歷,可以說臺前幕後全方位瞭解了這部文藝片的故事。



導演呂樂很人文,無論他以前當攝影,拍的漂亮媽媽,有話好好說,一九四二,畫魂,還是後來當導演的美人草,十三棵泡桐,作品都比較有人文色彩。這部聚焦失蹤兒童題材的電影,拍得很有市場野心,主演是姚晨和馬伊琍,人氣,名氣,演技,都有,選角也很適合。



本來很簡單很普通的一個故事,拍得有懸念,有劇情,還比較戳人,催人淚下。所以這種電影適合通過點映聚集口碑,電影現在也大範圍開始點映,力拼國慶檔。



雙女主,孩子,失蹤,都比較抓女性觀眾的眼球,特別是媽媽群體,而他們又很容易帶上男友或者老公去看,現場流淚的女生不要太多,男生負責遞紙巾就好了。



其實呂樂導演還是比較剋制的,從馬伊琍演的那位母親的苦情戲上就能看出來,比較收著演,極致母愛還算隱忍。而馬伊琍的表現也確實讓人驚喜,不看介紹幾乎認不出來。



相反,扮演丟失女兒的律師的姚晨,反倒用了外放式的表演,淚點也幾乎都在她那個角色李捷身上。可以看出姚晨可能比較久沒演電影,能量很足,把本來相對單薄的律師演得很出彩。



兩位女主撐起了這部電影,非常值得一看。因為國內女演員一般結了婚生了孩子過了三十五歲,就很少有角色可選,特別是電影,所以有這樣一部電影,姚晨和馬伊琍應該慶幸,所以很拼,即使拋去孩子失蹤的催淚梗,在找孩子過程中的懸疑,對社會各階層的展示,也都很有看點。

最後,謝謝今日頭條的觀影機會,對這樣一部電影,真的需要花費很多資源去宣傳,好電影不應該被喧囂埋沒。


鞏會計


作為張藝謀在北電攝影系的同學,呂樂轉型做導演的片子倒是沒有被商業裹挾,而是一直保持著對現實變化的關注。

在《找到你》中,社會的發展並沒有帶來家庭生養問題的解脫,反而壓力更大。不管是職場白領女性,還是務工婦女,在面對孩子時,都無法盡到她們完全的母愛。這也是每個觀眾都心有所感的,是影片的現實意義所在。

題目的一個“找”字,已經昭示了這是一部心急如火的電影,何況還是找孩子。從開頭姚晨在地下道翻撿垃圾箱的鏡頭,到最後的搶救高潮,影片始終處於一種虐心的緊張氣氛裡,情緒飽滿至極,沒有給人任何放鬆的空間。

雖說現代電影是以內斂、深厚和留白為藝術參照,每當情緒太充溢時,往往會給人以煽情的詬病。但是當牽扯到孩子的時候,再濃烈的感情都不為過。因為,這本就是生命的底色,是人性的自然流露。

姚晨和馬伊琍都是有孩子的明星,從產後接戲的數量可以看出,她們也在衡量工作和家庭的關係。特別是姚晨,這幾年出片率很低。當她們在演這種親子故事時,幾乎相當於量身定做,能夠把母親對孩子的那種連心牽掛,和犯了錯誤後的揪心無助,以徹骨的姿態表現出來。

《找到你》用一個懸疑片的架構,將太太和保姆兩位女性的命運連接起來。她們的職業差異只存在於經濟狀況上,至於情感生活,卻是相同的疲憊和無奈,比如男人的無用。於是,姚晨的“找”也就有了三層意味:找孩子是目的;瞭解保姆的人生是過程;發現自我、反省自我是最終的主題。

在經濟水平差異和女性命運這兩個表象背後,影片其實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思考:生殖本身的意義。這個命題,呂樂曾在以往作品中探討過,那裡面的女性在生殖後,也往往意味著貶值。男女的情愛關係,被資本經濟給異化了。

《找到你》也有這個意思,孩子的意義到底在哪裡?是像姚晨所說的那樣,是為了讓自己的生命圓滿呢,還是像馬伊琍那樣,純屬是原始的衝動和母愛的渴望?在如今這個二胎恐慌症瀰漫的年代,當我們為片中的母愛流淚時,別忘了自身的處境和自己的選擇。


陳令孤


最近這則新聞引爆平臺,中國抄襲韓國綜藝節目達34個。

報道還列舉了一些典型案例。比如,最近在國內熱播的綜藝節目《我家那小子》,被指抄襲韓國綜藝《我家的熊孩子》,此外韓國 SBS《叢林的法則》和 MBC 的《我是歌手》等節目形式,也被電視臺山寨製作。而號稱國內首檔偶像男團競演養成類真人秀的《偶像練習生》,經國際節目模式保護協會 FRAPA 分析得出,與韓國綜藝節目《Produce 101》的相似度高達 88 分“成抄襲史上之最”。

綜藝圈的喧囂聲未過,在電影圈中,正在上映的《找到你》也被指責和韓國電影《missing:消失的女子》情節雷同,讓人質疑抄襲。

對此,《找到你》的改編編劇秦海燕回應稱,“兩部電影屬於一本兩拍,並不是反拍,更不是抄襲韓國的版本,《找到你》擁有劇本的版權。”

這讓筆者不得不奇怪,為什麼會在上映了六天之後才聲明“一本兩拍”?那麼《找到你》到底是不是“一本兩拍”呢?

“一本兩拍”模式重出江湖?

採用“一本兩拍”這個模式最廣為人知的電影就是《奇怪的她》和《重返二十歲》。

《奇怪的她》和《重返二十歲》是同卵雙生的“姊妹”,可是導演陳正道正忙活著《催眠大師》,所以讓韓國的姐姐先一年和大家見面,而中國的“妹妹”遲了一年才和大家見面,也是因為和姐姐太像了,上映期間也受到了“抄襲”的質疑。

“一本兩拍”太容易和翻拍進行混淆了!

可是《重返二十歲》因為有韓國電影製作方的力挺,讓大家自然而然地接受了這一模式。《重返二十歲》發佈會特地邀請了主演沈恩京和導演黃東赫進行站臺。



“一本兩拍”應該是同時拍攝,同時上映,而且主要解決的是不同文化差異的問題,一個IP同時製作中國、韓國兩個版本,最終達到在兩國同時上映的放大效果,這與單純的翻拍還是有很大差別的。
——“一本兩拍”中韓影視合作新模式淺析——以《奇怪的她》與《重返20歲》為例

刊載於《金傳媒》中的這篇文章闡述了“一本兩拍”這個模式的特點:

- 同一時間段拍攝,同一時間段上映(《重返二十歲》因為導演原因延遲了拍攝和製作,以致於上映時間延遲)

- 本土化改編操作,符合國情,符合本國的文化差異。(《重返二十歲》儘管本土化褒貶不一,但也做出了改變)

而結合《重返二十歲》和《奇怪的她》這=套電影,也發現“一本兩拍”更有以下幾個特點:

- 同一家公司投資製作(兩部電影均是韓國CJ E&M公司投資拍攝)

- 劇本立意設定由韓方輸出,中方參與改編

- 兩部電影聯合進行話題炒作,一部電影的好口碑可以順延到另一部電影,吸引大家的關注,甚至在宣傳造勢上,進行對比交流,還可以邀請韓國製作導演和主演進行站臺。

同時,《奇怪的她》劇本因為後續還有日本版《奇怪的她》,泰國版《奇怪的她》,越南版《奇怪的她》,也沒有一本三拍,一本四拍的相關說法,同時也做出了本土化的改編操作,更多稱為翻拍,也讓筆者產生一種疑惑,覺得“一本兩拍”應該也屬於國家之間特殊關係的產物,《奇怪的她》和《重返20歲》的產生,正好是中韓關係密切的時期。

那麼《找到你》到底是不是一本兩拍呢?


是或者不是,最怕成為電影圈“翻拍藉口”


秦海燕在接受“編劇幫”採訪時,回憶了這部電影的創作過程。2016年初,製片人陳潔在韓國買下了《找到你》的原故事版權,那時韓國版的電影還沒拍攝,僅僅有一個雛形劇本,是一個找孩子的故事。陳潔找到了多年好友秦海燕,找孩子的故事讓秦海燕一下子就想到了自己孩子走失的經歷。
出於對製片人陳潔的信任,以及對故事的共鳴,秦海燕接下了這份工作。在韓國電影拍攝期間,秦海燕開始將原來的故事落地在中國,進行改編創作。

從一些宣傳上可以窺見,韓國版《消失的女人》雛形劇本出現的時候,陳潔已經購買了版權。而在其影片拍攝的時候,《找到你》劇本開始落地實施,進行本土化創作。

嚴格意義上來說,拍攝時間並不同步,再細究一下,這兩部電影也不是同一家公司投資拍攝,宣傳也從來沒有韓方參與,目前可以說得過去的兩個相似點就是,兩者都是由雛形劇本IP根據本國文化特色進行本土化改造,而這一雛形劇本是由韓方輸出,中國進行本土化創造。

也許是2016年年底薩德事件的出現,讓中韓關係從蜜月期到冰冷期的一個節點,導致如今“一本兩拍”的關係不便透露,所以有人質疑,便回應“一本兩拍”,沒人質疑,就得過且過。

目前中韓關係在電影上似乎也沒有什麼特殊的交集,私以為,《找到你》也許在2106年的那個時期屬於“一本兩拍”,而把那時候的概念套用到現在,恐怕早已過時。

因為之前從來沒有提到“改編”,而是在參加電影節之後,才為自己加上“改編”這樣的電影操作方式,讓一些影迷們不滿。

孰是孰非尚且不提,但是筆者更為擔心的是,這部影片在沒有任何韓方證明的情況下,開了“一本兩拍”的先河,後續的一些“抄襲”“翻拍”影片似乎可以為自己找好後路。

前文提到綜藝節目抄襲成風,雖然在薩德事件之前,還有電視臺正規買版權,而“限韓令”之後,抄襲甚囂塵上,這也讓韓方無奈,畢竟他們想發聲,也只能憋著。韓國電影這塊良地也正在有待發掘,“一本兩拍”恐怕會是一些投機分子未來想打的幌子。

“一本兩拍”這次重出江湖,也許百害而無一利!

其實,電影無所謂“翻拍”“一本兩拍”,正兒八經地買了版權,就要夠膽說,只要品質好,立意高,觀眾怎麼會吹毛求疵“你只不過是翻拍”呢?


電影江湖


1.

生育,是女性最神奇的天賦之一,也是女性可以用偉大去形容的原因之一。

弔詭的是,當生育這個動作完成,女人成為母親後,母親這個詞,卻發散出中性詞彙所特有的曖昧。

在已知的情感投射裡,這個詞彙背後所蘊含的力量是偏男性化的,似乎只有男性力量的勁道與渾厚,才可以配得上母親這個詞。

而《找到你》則告訴我們,母親的力量,是女性力量好像永無止盡的的噴湧。

《找到你》中,有三位母親,分別是姚晨飾演的律師李捷,馬伊琍飾演的打工妹孫芳,以及陶昕然飾演的全職主婦朱敏。

她們都面臨著可能失去孩子的危險,李捷的孩子被人抱走,孫芳的孩子得了不可救治的疾病,朱敏則在申訴離婚時遭遇了撫養權失守的威脅。

在人與人的關係中,最永恆的本質是自私,這是動物趨利避害的本能所決定的。這世間,只有母親和孩子的關係,才可以跨越這道人性的天塹。

《找到你》拍出了真正的母性。

如果我們試著把母性這個詞分解開來的話,它可以分為人性與動物性。

動物的母性是什麼呢?是動物的人性。

是鮭魚,以每小時50公里的速度洄游產卵,一次次飛身越過一道道瀑布。

是大狗,守候在小狗的屍體旁流淚,任由身邊的汽車尖叫著來去。

是2008年6月,一名英國攝影師拍到一隻母鴨為保護幼仔與蒼鷺搏鬥的畫面。

是2009年1月,有人在非洲目睹了野牛為保護小野牛和獅子大戰。

是2011年7月,印度拉賈斯坦邦野生動物保護區,一個熊媽媽為了保護小熊與老虎肉搏。

人的母性,是動物性的迸現。

是母獸在危險面前,喉嚨裡發出的低吼。是小獸可能遭到傷害時,母獸亮出的牙齒。

是姚晨對著孫芳同夥嘶喊,“把我的孩子還給我”。是馬伊琍在大雨的夜裡,抱住孩子時顫抖的臂膀。

這是她們作為母親攻擊性最強的時候,值得玩味的是,這種類似於動物性的本能裡面,包含著示威和示弱雙重含義。

人性是母性的常態,動物性是其失態。電影的戲劇性,是對母親動物性瞬間的捕捉。

無論是姚晨還是馬伊琍,都演出了這種動物性。馬伊琍是本能背後的勇氣,姚晨是豐富性層層推進中的精準。

2.

《找到你》有著鮮明的現實主義標籤,而現實主義一旦和中國電影發生關係,似乎都爬滿了陰冷和晦暗。

《找到你》是當代中國的切片,它最可貴的是,把中國複雜的現實同時放置在顯微鏡和放大鏡之下。

影片沒有避諱那些醜惡,也沒有避諱那些醜惡裡如流星一樣閃耀的美好。

作為一種明確的僱傭關係,李捷責罵孫芳“又把拖鞋放在鞋櫃裡”,也順手遞給孫芳一支護手霜。

孫芳的老鄉徐蘭,在男人一拳打倒李捷後,氣哼哼地塞給她紙巾,讓李捷擦去鼻血。

孫芳出門被快遞小哥撞倒,情人張搏飛身下樓和人理論。他把孫芳抱在懷裡,如懷抱一個嬰孩。

那一刻,這個顛沛流離的女人,眼裡閃現的是,一個小女人被保護後安靜的眼神。

很多藝術電影的力量,來自於人性良善中偶爾閃現的惡,這種令人顫抖的力量有時候會被置換為藝術的使命。 而《找到你》則是人性中連綿不絕的以自私為符號的惡意中,閃現出來的善良。

它讓人感受到人類社會之所以是人類社會那種本質的驅動力。

《找到你》讓人知道,不介意這個世界的殘破,才可以生出對抗這種殘破的勇氣和信念。

所以,一部關於現實主義的影片中,即便出現了燒焦的屍體、冰箱裡的孩子這樣強刺激的畫面,也不覺突兀。

在這種殘破面前,母性可以用任何形式迸發出來。 因為現實永遠比電影更殘酷。

電影需要起承轉合,生活則不。

《找到你》並未停步於此,它向動物性的深處再邁進了一步,即影片中母親與母親之間的對抗與和解。

母親這一身份,有生物本能上的互相戒備,也出現了放下戒備、互相依偎的瞬間 。

對於男人,這種瞬間的源始是惺惺相惜,而女人是同病相憐的感同身受。

如李捷給孫芳擋住染到褲子上的大姨媽,如姚晨在法庭上最後的陳詞。

在這個危機四伏的叢林社會里,母親與母親才更能感同身受,所以在甲板上,李捷跪在孫芳面前,請求原諒,因為“我沒有真正地瞭解你”,“你是一個好媽媽”。

因為孩子,也因為母親這一共同的身份。

3.

《找到你》連綿不絕的力量,來自於生活深處細微到尋常的暗湧,而不僅僅是戲劇本身的張力。

影片的節奏感,如音樂一般律動。 這種律動,找到了可以一同脈動的母體,即生活本身。

很少有電影可以像《找到你》這樣幾乎無一處贅筆。

用細節仿照了生活,並最終超越了生活。

李捷在民政局等袁文康飾演的老公來處理離婚,袁文康沒來,李捷去找他,站起來時罵了一句“媽的”。

李捷兩次親吻孩子多多,都在孩子臉上留下口紅印,一次是早晨上班,一次是海灘上,像是獸類對自己領地的宣誓。

喝酒時摸李捷大腿那個人,就是打離婚官司的朱敏的老公。

李捷對張搏喊“我女兒在哪”時,周圍的噪音和在冰箱裡發現孩子屍體時的驚恐無聲形成對比。

影片踩到了地面上,描繪了這個語焉不詳時代的不可解釋。也掙脫了時代,梳理出時間之無限相似的哀惋。

我們所身處的這個時代,不過是時間的一個樣本。時代的脈動永遠大同小異,個體命運一直週而復始。

影片最後,李捷的那段獨白,把《找到你》推向了另一個更為縱深的層次裡,“生孩子是天底下最自私的事情,用別人的生命來完整自己。都說母愛是偉大的,但其實,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愛,也不過是在為自己的選擇承擔後果而已。”

“這個時代對女人要求很高,如果你選擇成為一個職場女性,會有人說你不顧家庭,是個糟糕的媽媽。如果你選擇成為一個全職媽媽,又有人會覺得生兒育女是女人應盡的本分,不算是一個職業。”

把女人從母親這個身份中鬆綁,納入到社會這個大旋渦中,於是影片就具備了時間取樣的意味。

在生活自身的毛重中間,多出了另一重配比。

文明是動物性與人性的縫合,也是感性和理性的撕裂。享用文明的清冽,也得飲盡它的苦澀。

在道德原教旨主義者和文藝極端分子的兩難中間,影片做出了超邏輯的選擇。

“因為努力工作,我才有了選擇的權力。因為有了孩子,我才瞭解了生命的意義。”

找到你,也是找到自己。 這是一個母親日常性的悲壯,是母性永恆不朽的偉大。


阿郎看電影


日劇《大叔的愛》裡有句很火的臺詞:“不要大聲責罵年輕人,他們會立刻辭職的。但是你可以往死裡罵那些中年人,尤其是有房有車有娃那些。”

一語道盡為人父母者的隱忍與不易,而對於職場媽媽來說更甚。她們既要應付生活中因角色轉變而帶來的種種矛盾,同時還要面對工作上的種種苛責與重壓,以及旁人時不時的帶著有色眼鏡的目光。

那些職場媽媽們最揪心的事兒,莫過於因為工作而放棄了陪伴孩子的成長時間,家庭與事業的平衡一直是一道難解甚至無解的問題……而正在熱映的《找到你》其實講的就是這些揪心的現實。這部電影將當代中國女性的尷尬境地淋漓盡致地演繹了出來,職場媽媽在家庭與事業中究竟該如何抉擇,是一個如何選擇都錯誤的無解難題!

本文涉及輕微劇透,還想去電影院去一探究竟的朋友可以直接跳到文末。

《找到你》這部電影貫穿著非常虐心的主題——拐帶孩子。

李捷(姚晨 飾)某天回家,發現自己的孩子多多連同保姆孫芳(馬伊琍 飾)一同失蹤。

驚恐萬分的李捷由此走上了一條異常艱難的尋子之路。然而,在她在找孩子的路上,讓她直面了許多質疑與打擊,也發現了自身的問題與位置。與其說《找到你》這部電影尋找的或者找到的是孩子,如說它是一個當代媽媽在找回自己,找到家庭與事業之間平衡的故事。

李捷(姚晨 飾)說出了很多當下女性的心聲:“我既要照顧家庭也要工作。”全職太太的時代似乎已經過去,現在的女性,有人是出於自我價值的實現想要打拼出一番事業,而有人則是迫於生活所困,不得不外出打工。

李捷的“這年頭沒錢養什麼孩子”或許戳到很多人的痛處,作為家長,什麼都想給孩子最好的,可並不是所有家庭都有這樣的經濟能力。

身為一個典型的職業女性,她把孩子交託給僱來的保姆,然後安心在職場打拼。她覺得自己能夠平衡好工作與家庭的關係。但因為孩子丟失,她發現生活以最快最狠的方式沉陷。

電影中,最為戳心的,要數全職媽媽朱敏的故事了。

朱敏是名牌大學的畢業生。為了家庭和孩子,她全職帶娃,付出了一切。她的丈夫一開始還感激她為家庭付出,可漸漸地,態度就變成:嫌棄她跟不上時代、沒有共同語言,並要和她離婚,把孩子帶走。而她因全職帶娃而與社會脫軌、經濟不獨立,以及生育後的“抑鬱症”,又都成了阻礙她爭奪孩子撫養權的力證。

當她想要爭取律師李捷的理解時,反被diss道:“我既要照顧家庭也要工作,就是因為害怕有一天像你一樣被動。”她看不到任何希望,選擇自殺,即使後來被救出,臉上也留下了很大一塊疤痕。

一邊是事業(自我),一邊是孩子,放棄任何一方,都會對媽媽們帶來不可估計的傷害。

飾演李捷的姚晨說:“

這個時代,對女性的要求很高,如果你選擇成為一個職業女性,就會有人說,你不顧家庭,是個糟糕的母親;如果選擇成為全職太太,又有人會說,生兒育女是女人該盡的本分,這不算是一份職業。

前些天,姚晨在《星空演講》節目中,發表了題為“一箇中年女演員的尬與惑”的演講,講述了自己因為生娃而“糊掉”的5年。她用自己的經歷證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事業和家庭是無法兼顧的”。

姚晨:“我一旦拍戲,就會專心地投入到角色當中,沒法照顧到家庭;而如果讓我永遠地待在家裡,不許拍戲,那我也會崩潰。”

對於一個演員來說,三十歲到四十歲是事業發展的黃金時期,一旦錯過,就很難再找回來;而對於一個女人來說,這幾年又何嘗不是生育孩子的黃金時期呢?

難以兼顧工作與家庭,是每個媽媽的尬與惑。生活有時就是這麼殘忍,職場和媽媽,當這兩項只能二選一時,你選擇哪個都註定會留下遺憾。

最簡單的現象就是,家庭和職場,偏向哪一邊都會有旁人吹送那些微詞。那個度,很難準確把握,即便把握了,又很難妥善做到。所以,如何面對孩子,面對自己對孩子的期許甚至是苛求,都是每一個職場媽媽最大的困惑。


同樣是母親,馬伊琍飾演的孫芳偷走了李捷的孩子,在李捷歇斯底里尋找孩子的過程中,我們或許恨透了孫芳。但是當故事一點點展開,那些不堪直視的過往卻在慢慢蠶食你的恨意,孫芳的人生,又有多少無奈?

飾演孫芳的馬伊琍說:我絕對不相信,一位光鮮亮麗的成功女性和一個優秀的合格的媽媽可以兼備,家庭和工作是無法平衡的。

她以自己為例:

她家姐姐和妹妹因為年齡不同,需求也不一樣。所以,每天晚上,她只能先陪姐姐聊天(至少半個小時)。然後,再把妹妹從外婆屋裡抱到自己房間,陪她睡覺。

等孩子們都睡著了,她才能摸著黑打開手機看劇本,並把白天落下的工作一一捋清。

而這個時候,也還是有很多時間要被孩子的事情佔據。比如,大女兒上學後,多了很多群:家長群、閱讀群、校車群、年級群……有帶老師的群,還有不帶老師的群。一打開手機,全都是孩子的事。

馬伊琍說:“這就是所謂的平衡,平衡的結果就是,你要犧牲掉整個晚上所有的時間。”

平衡事業與家庭,不僅讓馬伊琍和姚晨困惑,更讓更多普通媽媽嘆惋。這不是某一個媽媽所面臨的困境,而是所有媽媽面前的坎。

職場女強人: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

全職媽媽:說是全職,這真的是個職業嗎?

職場女強人:我也想多點時間陪陪孩子。

全職媽媽:我也想有自己的收入和自己的圈子。

……

媽媽們的家庭和事業之爭,怎麼看都是一部悲壯的血淚史。

韓劇《未生》裡宣次長說的:“職場媽媽就是罪人,在家對婆婆對孩子是罪人,在公司對老闆是罪人。”這句話,相信大部分的職場媽媽都應該深有體會吧。“媽媽”這個角色,承載著世界上最多的讚美,可一旦“媽媽”與“職場”聯繫起來,她們所承受的,更多的是切切實實的負罪感。

明明答應孩子一起去公園玩,卻因為工作的事無法抽空陪伴;明明團隊都在為一個重要的項目加班,自己卻因為孩子發燒了必須請假在家陪護。明明是想把每一個角色都飾演好,但是生活處處逼迫,時常感覺有心無力。

《找到你》的編劇秦海燕說:“真的不要再問什麼家庭與事業如何平衡這種問題,哪有什麼平衡可言,只有犧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