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快乐!师者以德为先,在古代如何才能当上老师?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阅读前请点击右上角的“关注”,就可以获取更多有趣的古今趣事。古学今用涨知识——专注古今轶事,增长知识。

9.10号是教师节,首先在这里祝所有老师,教师节快乐!

教师节快乐!师者以德为先,在古代如何才能当上老师?

如今社会教师岗位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工作,受人尊重,且有假期,很多人致力于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所以这个岗位每年都是一个热门竞争岗位,有数十万的毕业生为了考上教师拼命学习。能够当上教师,要具备以下条件:

1.教师资格证

报考编制教师一定要有教师资格证,尤其是已经毕业的社会成员。这一点上对应届生有所松动,在有些省份,是允许应届生先进行考编考试,但是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拿到教师资格证。

2.学历要求

各个地区的要求不一样,但至少也要是大专毕业。

3.专业要求

并不是说你拿了教师资格证,就什么科目都能教。你所学的专业必须跟你报考的专业相同,至少要有联系才行。

4.年龄

大部分地区招聘教师,都要求年龄要在35周岁以下,有些地区放宽到40岁。其主要原因是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教师岗位的竞争力决定的。在经济较落后的地区,应聘人数比较少,就会适当放宽要求。

教师节快乐!师者以德为先,在古代如何才能当上老师?

那么在古代,是否每年也有这样的考试才能当上老师?每个朝代选拔老师有何不同呢?

韩愈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有做人的道理。所以在古代,不论是大学教师还是小学教师,在选聘和上岗时均首先强调“师德”,在师德考核和管理上,有一套相应的机制……

教师节快乐!师者以德为先,在古代如何才能当上老师?

汉朝聘用教师首先强调“师德”

2000多年前的先秦时,中国已设立不同层次的学校。成书于战国末期的《学记》即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与之相对应的是教师这一职业的出现,对“师德”也有了要求。

从西汉起,教师的聘用已形成规制。汉武帝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朝廷置“五经博士”,为太学培养教师。所谓“五经博士”就是今天所说的国学教授,五经即《易》《书》《诗》《礼》《春秋》,每经设一博士,故名。到西汉末年,因教学需要逐渐增至14家,故又有“五经十四博士”一说。

古代教师“上岗”一般通过征辟或荐举产生,推荐时不是仅凭关系就能被朝廷聘用,还要有保举状,相当于现代的“证明信”。据《汉官仪》,格式大概这样:“生事爱敬,丧没如礼。通《易》、《尚书》、《孝经》、《论语》,兼综载籍,穷微阐奥。隐居乐道,不求闻达。身无金痍痼疾三十六属,不与妖恶交通,王侯赏赐。行应四科,经任博士。下言某官某甲保举。”

由此可见,西汉时虽然没有“教师资格证”,但对教育工作者的从业资格毫不含糊,要有德行、有学识、还得身体健康,且第一点就强调“师德”:帮学博士须“生事爱敬,丧没如礼”。如果品德有问题,就是四书五经再精通也没有用。而且,推荐人要写上自己的大名以示负责,将来被推荐的人出事要被追责。

此后的历朝历代对“为人师表”的教师师德同样都极为重视,且作为是否能从业的先决条件。如清朝,据《钦定国子监志·官师志四·铨除》,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国子监满族祭酒缺人,朝廷指示:“于应升各官内,遴选通晓清文及人品学问可为师范者推用。”即使通晓满文,还须“人品学问可为师范”。

教师节快乐!师者以德为先,在古代如何才能当上老师?

古代对大学教师品德如何管理?

“师德”是能否聘用的先决条件,上岗以后也不得放松要求。唐朝时对教师的管理已很重视,中央官学的行政主官是祭酒(相当于今大学校长),也要参与一线教学,给学生讲讲课;专职教师有博士、助教、直讲三类,他们专职教学育人,不理它务。这些人作为朝廷命官,全都得接受素质和业务考评。

唐朝中央官学对教师订立了专门的考课制度,以决定升迁、奖惩,由专门负责考评的官员“考功郎中”、“考功员外郎”负责。教师不论职位高低、资历深浅,每年“小考”一次、3至5年“大考”一次。据清徐松《登科记考》,教学业务上,“诸博士、助教,皆计当年讲授多少,以为考课等级。”此外,教师素质也纳入考评范围,据柳宗元《河东先生集》上的说法,“非博雅庄敬之流”是不可能得到提升的。

北宋时,对教师选聘和素质要求进一步规范,并首创了“教官试”制度:一年一考,三考为一任。范仲淹、王安石等北宋政治家、教育家都曾强调教师上岗要把关,要素质考核。这种“考”不仅限于教学业务,还包括教师本人的品行操守。范仲淹称:“教授应实行专选”;王安石兴学时更专设了挑选学官的考试,强调“必试中而后授”。宋朝还让学生参与到教师考评过程中,有些课程安排多名教师讲授,由学生自由选听,“以较优劣善否。”

明朝对教师素质管理全面制度化。明朝国子监既是教育机构,也是最高教育行政管理机关,设有“五厅六堂”。“五厅”分别是绳愆厅、博士厅、典籍厅、典薄厅、常馔厅。其中的“绳愆厅”在中国教育管理史上有标志性意义。

“绳愆厅”相当于今教育部或高校的“纪检”,内设监丞一名,类似纪检官员,职权宽泛,负责颁定学习规制、对师生稽察勤惰等,连学校财务支出都管。据《元史·百官志》,元朝已设立此职务,协助祭酒搞好教学管理。

教师节快乐!师者以德为先,在古代如何才能当上老师?

明朝绳愆厅不仅管学生,如果教师言谈举止不当也要像现代《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提出的那样,对其品行进行监管,并上报。据《明会典·国子监·监规》,绳愆厅负责人监丞:“凡教官怠于师训,生员有戾规矩,并课业不精,廪膳不洁,并从纠举惩治。”还设有“集愆册”(过失登记薄),师生有过错皆“纠惩之,而书之集愆册”。绳愆厅甚至可以动用刑权,“刑具”有竹篦(系一头批开的竹棍):初犯记过,再犯篦5下,三犯10下,四犯开除、充军或罚充吏役。

清朝在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创立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清末最早设立的“洋务学堂”)以前,仍继承了明朝的教育管理制度,教师素质仍由监查学生的绳愆厅来管理,不同的是监丞增至2名,满、汉各一,监查力度加大。

教师节快乐!师者以德为先,在古代如何才能当上老师?

古代对小学教师“师德”有何要求?

古代对地方和小学教师的“师德”同样有着严格的要求,因为直接影响当地民风,甚至比对大学教师要求还严、还具体。

唐宋时,对地方和小学教师的选聘与管理和太学一样,都有严格的规范。据《宋会要辑稿》等史料,南宋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知大宗正丞谢伋曾上书宋高宗,奏折中有这样的说法:“其大小学教官,乞诏三省遴选儒臣,以专训导。”

明朝时对地方及小学教师的师德要求更加明确。教育家魏校《庄渠遗书·谕教读》称:“教读皆有成人之责,切须以身率人。正心术,修孝弟、重廉耻、崇礼节、整威仪,以立教人之本。”“教读”即教师,明代称师德为“学行”,有学行又叫“有德”,“学行”不好是不可以当教师的,《六合县社学碑记》便提到“学行可为师范者”

教师节快乐!师者以德为先,在古代如何才能当上老师?

明朝的小学和地方教师主要由国子监生、儒学生员、儒士、退休闲居官员等担任,身份相对复杂,但这并不意味着容易走上讲台,首先要具备师德,接下来须经过考试选拔,或是经培训合格后上岗。明朝教育家黄佐在其《泰泉乡礼》中主张:“众共推择学行兼备而端重有威者,送有司考选,以为教读。”明朝思想家吕坤在《社学要略》中亦强调:“今选社师,务取年四十以上,良心未丧、志向颇端之士。”明朝时要想当地方或小学教师,有的地方还须由乡民推荐,再由地方官府考核后择优录用。曾任明朝福建惠安知县的叶春及在其编修的《惠安政书》“社学篇”中要求:“所请教读,必学行兼备、端重有威生员儒士,不用罢吏及非儒流出身之官,或丁忧生员与因行止被黜者。”

为了强化素质管理,地方和小学教师同样有如大学教师一样的“考核”和“督查”机制,涉品德和业绩两方面。明朝黄佐《泰泉乡礼·乡校》称,教师为一方师表:“若有等自谈圣贤,行如狗彘,或阴受财贿,唆写词讼;或恃官长礼貌,挟此凌人;或因师生名分,动辄需索,稍不如意,立致讼端;或因乡党私忿,编排鄙俚诗谣,黑夜匿名窜帖,玷人德行……如有此等,约正、约副、本图老人,以众斥去之。”

教师节快乐!师者以德为先,在古代如何才能当上老师?

此后的清朝对地方及小学教师的选聘更有明确的身份限定,教师一般都是举人、贡生和庠生等已有社会地位者。据《清会典》,雍正元年朝廷便要求,担任州县学教师的管理员,须“学优行端者”。

值得注意的是,明朝还出现了教师上岗宣誓现象,让教师明白自己的职责。《泰泉乡礼》记载,当地社学开馆之日,教读要当众宣誓的誓词为:“凡预此会者,以立教、明伦、敬身为本……”

教师节快乐!师者以德为先,在古代如何才能当上老师?

综上所述,在古代,首先考察的是“师德”,老师不仅传道授业解惑,还教授学生做人的基本准则,一名受人尊重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不仅在学业上有所成就,在做人上也受人尊重。“以身作则”,是老师教授的最好的办法。

在《康熙王朝》中,康熙可谓是学富五车的清朝皇帝,从小开始就博览群书,有专门的老师监督着康熙学习中国历史文著。康熙可是一个有才华的皇帝,按照世人对康熙皇帝的评价可谓是至高无上的,知书达理,学识广博,博学多才。可想而知,康熙付出了多少的努力。

教师节快乐!师者以德为先,在古代如何才能当上老师?

从小到大,我们都知道康熙有两个老师,一个是幼时的玩伴魏东亭的父亲魏承谟。一个是青年时期先帝的老师济世。

两位可算是学富五车教导有方的老师,魏承谟是从小教导着康熙,对康熙也是足够严厉,严师出高徒嘛,为的就是让康熙努力学习。直到上位之后,由于鳌拜不满魏承谟是汉人,就前向孝庄太后请命,希望康熙的老师换人,希望将魏承谟发放至外省巡抚。孝庄太后也是明白人,为了大局观而言,答应了鳌拜的请求,并领济世作为康熙的老师。

教师节快乐!师者以德为先,在古代如何才能当上老师?

康熙遇见第二位老师也是挺稀奇的,济世见完孝庄太后时,便与鳌江急急忙忙的会见康熙皇帝,而此时的康熙又因为吴良铺在宫中盗窃,正在亭中审讯着。康熙就吴良铺已经被廷杖打死后,就见着了新人帝师济世,济世跪地请命并说不行拜师礼便长跪着,康熙也因无奈便向济世拜了师。

在任教的时候,康熙不满济世的教学,于是故意经常迟到,不认真学习。济世毕竟是教任过先帝的老师,于是乎想出了这样的对策,让康熙的即使无奈也是没办法。济世为了让康熙好好读书,竟然在书房挂上了先帝的画像跪拜着,并且说是老臣未能严加施教之故。因为康熙上课之时迟到,济世便加在自己身上。康熙认为明明是自己的错,为何偏偏要强加在自己身上呢?后来康熙每迟到一次,或者上课不认真,济世都会在先帝面前跪拜。整的康熙哭笑不得!也因为这件事,康熙学习也越来越不敢怠慢。

教师节快乐!师者以德为先,在古代如何才能当上老师?

假如济世在康熙迟到时,一味的斥责康熙,康熙肯定不服。济世通过自身的行动,让康熙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因此以后不敢不尊重老师,还主动为老师沏茶。由此可见,“师德”在教授学生过程中是多么的重要。

教师节快乐!师者以德为先,在古代如何才能当上老师?

再次,祝天下老师,教师节快乐!

教师节快乐!师者以德为先,在古代如何才能当上老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