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最珍贵的礼物,就是父母用心的爱和教育

全世界最珍贵的礼物,就是父母用心的爱和教育

01

父母都有一颗急切的心,想要把最好的东西都给孩子。然而都是第一次做家长,所以不懂的总是很多,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了。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熊孩子”变成了“坏孩子”,同时越来越多的“乖孩子”变成了“讨好型人格孩子”,究竟该如何把握它们之间的度,教育孩子这个千古难题一直让很多家长头疼着。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人的心中“熊孩子”就是“强孩子”,动手能力强,好奇心重,探索能力强,比起“乖孩子”,他们更加聪明。

所以越来越多的家长为了培养“熊孩子”,从来不打,不骂,不说,甚至以孩子的“熊”为荣,还帮忙助长孩子的胆大妄为,认为这样熊的孩子才有出息,有潜力,有大作为。

然而近期,“熊孩子”事件频发,事态越来越严重,被过度宠爱的“熊孩子”似乎要变成“坏孩子”了。

例如:

“熊孩子”推孕妇,只是为了试试会不会流产。

“校园霸凌事件”的未成年人终于要承担法律责任了。

快手平台“未成年孕妈扎堆炫耀 ”新闻事件

全世界最珍贵的礼物,就是父母用心的爱和教育

02

随着未成年人犯事频发,国家逐渐开始采取了措施。处在法律真空带的未成年人也要承担责任了。

这时,很多“熊孩子”家长才慌了,怎么想要培养的“熊孩子”竟换了含义,成了贬义词。

而相比孩子,家长更是成了众人讨伐的对象。

绝大多数说法是这样的:“不要试图跟熊孩子的爹妈理论,有天生聪明的有天生笨的,但还真没有天生没教养的,熊孩子如果有教育的话早就不熊了,正是他们的爹妈把他们宠成了面目可憎的模样。”

这时,一批熊家长慌了,开始管教了,却发现,这时的“熊孩子”打不得,骂不得,说不得。

祸不单行,伴随着“熊孩子”这个高频词出现的还有“讨好型人格”,又让好多“乖孩子”、“懂事孩子“的家长们开始担忧了,孩子学习成绩优秀,听妈妈的话,从不反抗从不违背,很少表达自己的想法,会不会被欺负,会不会成了讨好型人格,特别疲惫地过一生。

全世界最珍贵的礼物,就是父母用心的爱和教育

03

“讨好型人格”最近火起来就是因为在《奇葩大会》上,“天才作家”蒋方舟自曝自己曾是一个讨好型人格的人。

其实,讨好型行为在很多人身上都有,不喜欢被别人不喜欢,为了让别人开心,不断去迎合他人的言语。

害怕别人不喜欢自己,哪怕那个人你压根就不喜欢,乖孩子,优秀的孩子更容易有这种情况。

更为严重者,因此抑郁,疲于和人交流,不会维护自己的权益,不敢正面反击,但自己却习以为常,很讨厌自己。

如果说,放纵过度的“熊孩子”伤害的是别人,那么管理过度的“讨好型人格乖孩子”伤害的就是自己。

无论害人还是害己,作为家长,都不希望任何一种情况的出现,这就给家长在教育方面提出了难题。

全世界最珍贵的礼物,就是父母用心的爱和教育

04

标准答案自然没有,毕竟每个孩子所处的环境条件各不相同,谁也无法下定论,但主流答案总是有的,也总是对的。

首先,言传身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其次,家长疼爱孩子最棒的方式,不是纵容,不是无节制的宠爱,而是良好的教育。

最后,孩子可以犯错,但是家长要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孩子是要听话,但家长要想清楚自己的话究竟对不对,或者也听听孩子的话。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终将会长大,家长目送孩子离开时,无论有多不舍,也不能不让他飞,但飞的多高要看他自己的努力,而要想让他飞得远绝大部分和家长的教育理念有关。

家长能送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不是名牌衣服,不是天价玩具,是用心的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