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歲拿影后,四十歲無人問津,如今只能上《我就是演員》?


二十歲拿影后,四十歲無人問津,如今只能上《我就是演員》?


近年來,影視圈沒有演技的花旦扎堆湧現,有硬實力的中年女演員卻無戲可拍,追根究底,不外乎觀眾審美的年輕化、影視題材單一導致角色臉譜化以及自身處於家庭與事業交替的兩難境地等,但中年女演員真的無路可走了嗎?


茶色不語


對於當今國內影視行業的女演員來說,年輕可能比有演技更能決定其職業生涯的長度。

當70後、60後男演員打著大叔和老幹部的人設,和85後甚至90後小花旦談人生、談理想、聊詩詞歌賦時,他們的同輩女演員卻只能演小花們的媽媽和婆婆。

既有轉型困境,又被男演員制衡

去年在《演員的誕生》中,宋丹丹自我剖白“我這輩子演的爛片太多了”。並不是她業務能力差,不會選劇本,而是她沒有選擇權,她做了37年演員,但大概從35歲開始,就沒有人找她演戲了。

為了演戲,她在《美好生活》中強行扮老,飾演張嘉譯的老母親,而她本人只比張嘉譯年長9歲,張嘉譯卻能頂著婦女之友的名號,在《我的!體育老師》中和小他18歲的王曉晨演夫妻。

二十歲拿影后,四十歲無人問津,如今只能上《我就是演員》?


有扮老的,自然也就有裝嫩的。網劇《沙海》開播後,網上立刻炸開了鍋,有網友義憤填膺地聲討“女主楊蓉年紀太老搭檔小鮮肉吳磊不合適”、“一把年紀還裝嫩”.....就像當年大家不能忍受大S三十幾歲演高中生穿校服,不能忍受劉曉慶60歲演16歲少女。

但扮老也好,裝嫩也罷,只要過了心裡那關,顏值保養合格,最起碼有戲演,更多中年女演員是無戲可拍。

最新一期《我就是演員》中出現了一個熟悉的身影——曹曦文,巖女郎身份出道的她曾是當仁不讓的女一號,主演了《香港姊妹》《野鴨子》等熱播劇,但上了年紀後鮮有人關注。

最近一部作品便是《如懿傳》,飾演毫無存在感的婉嬪,好不容易上了真人秀引起觀眾討論的卻是她與劉濤長相相似,輕易蓋過了她的演技。

二十歲拿影后,四十歲無人問津,如今只能上《我就是演員》?


還有首期節目中任素汐也曾一邊哭著一邊說,我來到這裡就是為了得到更多的機會,告訴外界我有能力扮演更多角色,站在她身旁比她大11歲的左小青雖然沒哭,也沒有傾訴,但以她的咖位和業內聲譽,站上真人秀的舞臺,何嘗不是渴望機遇。

人近不惑,舉步維艱,但中年女演員的困境,真的只侷限於個人轉型的困難和家庭孩子的牽絆,導致機會流失嗎?不見得,不管是中年女演員,還是青年女演員,她們總是輕而易舉地被男演員壓制。

二十歲拿影后,四十歲無人問津,如今只能上《我就是演員》?


同樣在《我就是演員》的舞臺,齊溪與塗松巖的《歲月神偷》備受好評,演技與情感收放自如,但最終齊溪惜敗,暫且認為是她技不如人。但當宋軼在和金世佳旗鼓相當的《催眠大師》中落敗時,我再也不能說服自己相信這是女演員們演技低人一籌。

誠如點評環節中企鵝影視天然工作室總經理張娜說:“宋軼今天的確有點吃虧,因為遇到了一個非常會演戲,而且還是男演員。”

二十歲拿影后,四十歲無人問津,如今只能上《我就是演員》?


為什麼要特別提出男演員?因為他們在演繹事業中天生比女演員有優勢,他們的保鮮期更長,即使不能年少成名,只要潛心學習,鑽研演技,總有厚積薄發之日,潘粵明、靳東、雷佳音、聶遠都是如此。

而女演員要麼像楊蓉、陳喬恩一般,靠顏值削弱年齡存在感,抓著偶像劇不放;要麼像蔣勤勤、梅婷一般,甘當綠葉,成為媽媽專業戶。

二十歲拿影后,四十歲無人問津,如今只能上《我就是演員》?


沒有多元化的市場,女演員“人設”單一


那是不是全世界的中年女演員都有無戲可拍的困境呢?恐怕不是。今年奧斯卡影后人選確定後,趙立新發了一條微博,嘲諷“滿屏的‘年輕漂亮’的皮囊始終拿不上精神品質和人文關懷的檯面”的惡劣現象,強調了於佩爾在我國沒戲拍,包括梅姨、比諾什,今年奧斯卡影后弗朗西斯更沒戲。

二十歲拿影后,四十歲無人問津,如今只能上《我就是演員》?


為什麼強調在我國呢,因為人家在國外一直混得風生水起。

伊莎貝爾·於佩爾是法國“文藝片女王”,63歲那年,她仍在用力創作,憑藉《她》拿下數個國際電影節影后;

梅麗爾·斯特里普更不用說,69歲的她從影四十餘年,橫掃影壇百餘座獎盃,直到去年和前年,她也仍在奧斯卡影后提名之列;

年逾60朱麗葉·比諾什也是文藝片大拿,90年代,所有的導演都躲不過她,是枝裕和等到今年才等到她出演《凱瑟琳的真相》;

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61歲憑藉《三塊廣告牌》拿下自己第二座奧斯卡影后獎。

不僅歐美,日韓也一樣,日本有探討中年女性心理狀態的《女王的教室》《賢者之愛》,天海佑希、中山美穗這樣的60後仍在綻放異彩;

韓國則不缺《付巖洞復仇者們》《青春時代》這樣的女性群像劇,羅美蘭這樣長得不美又不性感的女演員,也能找到自己的獨特之處。

二十歲拿影后,四十歲無人問津,如今只能上《我就是演員》?



反觀國內影視劇,不論什麼年紀的女演員都難逃人設和題材同質化的困境。

職場劇、宮鬥劇、商戰劇甚至諜戰劇,拍來拍去都會變成一個女人的愛情成長史,而不是一個女性的職業抱負、人生理想,他們往往被動的在男性角色的驅使下完成改變,缺乏主觀能動性。

這些符號化、臉譜化的套路式設計,既導致觀眾審美疲勞,也致使女演員的戲路逐漸變窄。姚晨曾在《星空演講》裡說:“我的事業已處於十分尷尬的境地,明明到了一個演員最成熟的狀態,但市場上,適合我這個年齡段演員的戲,卻越來越少。”


二十歲拿影后,四十歲無人問津,如今只能上《我就是演員》?


並不是所有的女演員都甘心演著自己都信不過的瑪麗蘇愛情劇,她們也渴望突破和進步,無奈市場太殘酷。但市場一定就是萬能的嗎?一味從流量和數據估算市場是不明智的,今年一大批IP劇集體撲街就是最好的證明。

因為參加《奇葩說》而為人知的編劇柏邦妮,曾經想過寫一部以4位女性為主角的現代都市劇,但拿著設定找到製片人之後,對方給她算了一筆賬:這樣咖位的4個女明星,少說片酬六七千萬,就算不奔著結婚去,也要有男性角色吧,3個就算3千萬,這已經一個億了。再加上製作費,一億三四千萬的戲,不撕逼,無IP,不用流量,誰敢冒這個險?

二十歲拿影后,四十歲無人問津,如今只能上《我就是演員》?


這個製作人就是盲目迷信市場,他一定難以相信網友們因為對女性成熟、自由、勇敢和個性化角色的期待,大開腦洞自主策劃了一部由俞飛鴻、陳數、袁泉、曾黎四位既有氣場又有演技的女星聯袂出演的都市劇《淑女的品格》。

這部劇以及這四位演員的選擇,都證明大眾對同質化題材和單一“人設”的女主的失望,以及對中年女演員的期待,她們有能力創造更多驚喜。

迎合年輕化審美或自我轉型


當然了,也不能一竿子打死,圈內還是有中年女演員相當活躍,比如閆妮和許晴。

前者通過減肥和塑形打造了一箇中年女性堪稱完美的身材,使得她能夠在43歲時和胡歌在《生活啟示錄》中演情侶,堪稱“女版張嘉譯”。

二十歲拿影后,四十歲無人問津,如今只能上《我就是演員》?


許晴的戲路無疑更廣,《老炮兒》中的“話匣子”完美詮釋了颯爽的北京大妞,《邪不壓正》裡只是身著旗袍和一個笑容便將唐鳳儀的“熟女誘惑”躍然紙上。

但此二人又能憑藉著這份“性感”走多遠呢?只有做到像弗蘭西斯那樣不忌憚容顏老去,將每一道皺紋化為戲感,才能走得更穩,更遠。

除此之外,也可以尋求轉型,這個年齡的女性已經積累了相當充分的人脈和經驗,製片人、導演都是很好的嘗試。

二十歲拿影后,四十歲無人問津,如今只能上《我就是演員》?


趙薇的《致青春》、徐靜蕾的《我和爸爸》、劉若英的《後來的我們》和秦海璐的《一意孤行》......這些導演處女有的青澀但個人風格明顯,有的套路但具備商業價值,各有千秋,作為導演生涯的第一步已是不易。

章子怡、周迅哪怕仍然當紅,卻也開始嘗試當製片人,雖然《從天而降》和《陪安東尼度過漫長歲月》的影響力度都不夠大,但貴在好事多磨。

當生活折磨你時,要麼改變自己迎合它,要麼變得強大無視他。現階段的中國影視行業,中年女演員的發展困難重重已是事實,與其悲觀怨罵,或者一味寄希望於市場改良,不如主動求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