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行业敏感期 平台也是如履薄冰

临近“关口”,不仅投资人选P2P投资时战战兢兢,平台又何尝不是如履薄冰啊。


似乎所有的平台都在忙着备案,但似乎所有的平台又都没什么大动静,既没有备案进展,也没有营销大动作。投资人又是心里一阵发毛。

“我们正在全力备案,营销活动已经基本没有了,偶尔节假日会有一个加息活动。”多位平台市场部人士反馈的行业营销现状。

P2P行业敏感期 平台也是如履薄冰

细想一下,如今的P2P平台确实不易,承受着多方推挤的压力,还要给投资人呈现出“我们很好,很安全,放心投吧”的状态。这期间运营中面临着三方面的严峻考验,挺过去就海阔天空,挺不过去就遭人唾弃。

一、备案期整改

备案整改说来说去是为了让平台合规运营,究竟怎么才算合规,监管政策说了算。监管是基于行业现状的拔升,目的是让行业规范化、风险最小化、多方利益最大化。可能存在一些自相矛盾和让平台为难的地方,但政策摆在眼前,想要存活就先要学会顺从。三平新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分析,对于大部分平台来说,备案存在的压力是主要集中在:

1. 存量业务。尤其是体量大,运营时间长的平台,存量业务的调整对他们来说困难较大,似乎只能通过时间来解决。平台自身也想尽快消化掉这些项目,但量大也不是分分钟能解决的事情。若能看到平台积极着手处理存量不合规业务,且量不断减少,释放出的就是正能量。

2. 合规成本。银行存管、ICP许可证、网络安全三级认证,甚至是存量业务处理和更换不合规的存管银行等都需要较高的成本投入。这些对于大平台来说更多的是时间成本,可对于那些没有任何背景的民营平台来说无疑是山一般的压力。

3. 资产把控。备案期,想要继续存活,还得推进借放款撮合业务,这期间对于资产的把控可能要更加严格谨慎,平台承担的压力(精神方面)也就更大。

二、负面影响

负面消息对于整个行业来说都是一种力量的削弱,至少它会扼杀一个想要选择P2P理财的新人。同时,也会引导现有的投资人离开平台,甚至是行业。

近期爆雷的善林,宣布清盘的沃时贷,经侦介入的中融民信,不仅让投资人唏嘘不已,更让平台瑟瑟一抖,这一弄,又有多少投资人要对P2P失去信心或心生恐惧,未来用户运营将会更难,尤其是挖掘新用户。

平台的负面消息(引经侦介入)可能就此毁掉一个平台,而行业的负面消息可能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

三、投资人质疑

比起备案和负面的压力,平台最害怕的该是投资人的质疑,不敢有一点风吹草动,哪怕是存管银行有暂时充值提现不成的情况也不行。许是行业的风险性以及现状致使当下的投资人如惊弓之鸟,许是作为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的较高收益又引导着追求收益的投资人,许是不想费劲做功课的缘故,不少投资人对于平台的质疑从来没有停歇过,有点爱恨交织的味道。

所以,平台也很无奈,只能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最大程度地帮投资人释疑,一旦安抚不好,后果可能就是雷。

P2P行业如此脆弱,脆弱到经不起投资人的一句话和大众的猜疑,平台能做的似乎也只是低调行进,合规运作,给投资人可观的收益。而投资人呢,想要保证安全投资,似乎能做的不少,除了选择平台项目前的准备工作,投资后最好也能及时关注平台和项目动态,留心舆情,切莫闹出平台雷了还在跟投的笑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