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生不逢时之人,与曹操相反,他是“治世之贤臣,乱世之庸人”

导读,本文关键字:刘表,三国,治国

纵观历史风云,品味三国人生,《三国演义》里面有许多家喻户晓的故事,今天给大家讲讲三国时期,一位“治世之贤臣,乱世之庸人”的生不逢时之人。

三国生不逢时之人,与曹操相反,他是“治世之贤臣,乱世之庸人”

我们都知道这么一句话“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无不表现出曹操对于孙权的赞叹之意,现如今也被人多用来表达赞扬和激励。但很多人也不知道的是,后面还有一句话,“刘景升之子若豚犬耳”,我们也都只注意到前半句,往往也忽略了后半句。“刘景升之子若犬耳”,一字一句无不表现曹操对于刘表的贬低。而且在我们的映像之中,刘表确实是一个草包无疑,仿佛不值得一提一般。

三国生不逢时之人,与曹操相反,他是“治世之贤臣,乱世之庸人”

但是,我却不这么认为,历史学家何兹先生说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那么刘表就是“乱世之庸人,治世之贤臣”了。可这是在三国,逐鹿群雄的一个时代,因此曹操便能如鱼得水,而刘表只能是个看客,仿佛就是个庸人一般。天下之事,犹如与他毫无关系。

三国生不逢时之人,与曹操相反,他是“治世之贤臣,乱世之庸人”

刘表,字景升,山阳郡高平人,东汉末年宗室,名士,汉末群雄之一,西汉鲁恭王刘余之后。而且刘表身长八尺余,姿貌温厚伟壮,少时知名于世,名列“八俊”,也算是一表人才了,而且刘表参加过太学生运动,这个“八俊”正是由此而来。可惜在第二次党锢之祸的时候,刘表作为其中的一员,只得走上了逃亡之路。后来党锢之禁被解除,这些流派自然也被启用了。到了后来荆州刺史王叡为孙坚所杀,董卓上书派刘表继任。如此严峻之势,朝廷把这块烫手山芋交给了刘表。

三国生不逢时之人,与曹操相反,他是“治世之贤臣,乱世之庸人”

刘表至荆州后,单马入宜城,说服了延中庐县人蒯良、蒯越及襄阳人蔡瑁等这才站稳脚跟,与他们共谋大略,之后,他让蒯越派人诱请宗贼五十五人赴宴,将其全部斩杀,一并袭击了他们的部众。只有江夏贼张虎、陈生拥众据守襄阳,而后刘表单骑前往说降。荆州的郡守县长听说刘表威名,解下印绶逃走了。至此,刘表才控制了除南阳郡外的荆州七郡,理兵襄阳,以观时变。

而且刘表出任以后,由于儒家思想的贯彻,他不主张开疆扩土,而是安定民生,他没有招兵买马,而是兴修学院。

三国生不逢时之人,与曹操相反,他是“治世之贤臣,乱世之庸人”

由于荆州的政治较为清平,所以引得一大批学者源源不断从关西,豫州等地前来投靠,光这些人都有上千人之多。而且这些人投靠刘表之后,他们都被刘表加以重用,能专心于学术。刘表办的这些事都是利国利民之事,他做的这些事只能说明他有远见,可是光有远见是远远不够,在乱世之中,没有足够的实力,怎能站住自己的脚跟,灭亡之时迟早的事。物有本末,事有始终。只有先站住自己的脚跟,在这乱世之中存活下来,才能安心兴修学校。

三国生不逢时之人,与曹操相反,他是“治世之贤臣,乱世之庸人”

或许刘表才是真的生不逢时,假如他能生在一个和平的年代,就会是一个清流名臣,如若为帝,必能传颂千古。可惜他生在这个乱世,所以他的形象在这个时代里只能是一个草包形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