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山:感谢贾平凹先生,教会了我们在书画创作上的一步登天

第一次认识贾平凹的名字是在语文课本上的一篇《丑石》,想来已经是20多年前的事情了。

那时候,他忙着写书,我则忙着教书。彼此毫不相干,但都是干着“臭老九”的营生,也算是一个战壕的陌生朋友。(当然,我这里高攀了),《丑石》的语言风格、主题立意都很好,也曾启发我一连写过几篇类似散文,但因为没有贾先生有名,所以都随着时间早泯灭的没有了踪影。

李学山:感谢贾平凹先生,教会了我们在书画创作上的一步登天

直至后来,又怀着崇拜的心情,读了他的另外几部大书,若《废都》、若《秦腔》之类的,更领略到西北大作家的独有的情怀。虽然是一知半解,我就曾武断断定,贾先生将来在中国文坛上的地位肯定是彪炳当代,我甚至认为,如果中国再出现一位文学诺奖的话,贾先生也是不二人选。

时间与江河同进。二十年过后,贾先生的名头更大。但是其文学的创新力,我感到却没有同步增强。是贾先生影响了时代,还是时代影响了贾先生?我们不好判断,只知道贾先生在文坛上却没有以前卖力了,让我们惊诧莫名的是,他竟然另辟新径,在书画界扬起了一面大旗。

李学山:感谢贾平凹先生,教会了我们在书画创作上的一步登天

我不甚懂画,也不甚懂书,可是看了拍卖市场贾先生作品的火爆程度,不由我们对灿烂的书画文化产生了疑惑。莫非一个文学家,不,或者是一个厨师,或者一个泥水匠,说不定哪天酒喝多了,心血来潮,在洁白洁白的宣纸上泼洒了一杯墨汁,从而就能诞生一篇惊世骇俗的书画作品?至少从贾先生的书画成名上,我们完全相信,一切皆有可能。

李学山:感谢贾平凹先生,教会了我们在书画创作上的一步登天

正好,从媒体看到一篇朱以撒的文章,题目曰《没什么书画基本功,却如此大胆》,看得出,朱先生字里行间是对贾先生书画的歌颂,当然主要是歌颂其“大胆”方面的,“像他这样没大基本功的人,凭着胆子,敢下笔,涂涂抹抹,谈不上多少技法储备”,就能一举成名。若此推论,全国14亿人,只要能认识几个汉字的人,都能凭借着“大胆”的本事,一步登天,步入书法名人的殿堂,成为万千仰视的泰斗?这也就不难理解,很多无知的游客,无视国家严令禁止,仍然乐此不疲的到处题写“到此一游”了。

李学山:感谢贾平凹先生,教会了我们在书画创作上的一步登天

贾先生的大胆,教会了天下人到处涂鸦的本领,挽救了几乎颓废的造纸行业。如果说贾先生的书法凝聚着中国文化的“厚重”的话,我倒认为,贾先生的书画作品除了纸张本身“又厚又沉又重”之外,几乎再也看不到别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