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高喊“活下去”,各大房企改名、转型,房地产寒冬真的来了?

万科秋季例会高喊“活下去”

万科近两日在深圳举办秋季例会,会场屏幕与侧墙上“活下去”的字样引人注目。有微博网友评论,房地产企业巨头万科的这例会标语让同行看了会瑟瑟发抖。

万科高喊“活下去”,各大房企改名、转型,房地产寒冬真的来了?

万科高喊“活下去”,各大房企改名、转型,房地产寒冬真的来了?

今年,伴随着地产调控不断升级、去杠杆持续推进等,业内共识房地产市场进入寒冬。

同时,万科董事长郁亮近期的活下来的目标让业内再一次担忧起来。作为多年的行业龙头,郁亮将“活下去”作为万科未来三年的终极目标,实令人心惊。业内人士分析,把开发业务作为万科第一主业外,万科花了大价钱收购的物流业务和商业地产业务,包括物业服务业务可能权重会排在第二阵营,作为万科明确将大力发展的业务。而其他多种业务,不设限制、不过多施加压力,仍处在百舸争流状态。但在2018年四季度开始前,郁亮吹响了暂停哨。

万科高喊“活下去”,各大房企改名、转型,房地产寒冬真的来了?

从这次较为“悲观”的讲话逻辑看,万科砍掉投入产出情况尚不理想的业务,服务于活下来这个大目标,自不待言。短期看,房地产行业无疑进入了转换周期。

对于目前房地产市场的情况,业内人士也贴出了市场开始转冷的事实。有大V微博表示,房地产市场转冷,部分地区开盘竟然0认购,金九银十销售节奏未进入正轨等。

房企扎推改名,年内已逾10家

9月13日,保利房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2018年第12次临时董事会同意变更公司名称为“保利发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保利发展”)。同一天,深圳市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科”)正式更名为“深圳市万科发展有限公司”。而此前从5月开始,广州、上海、成都、海南、合肥等地的万科数家分公司已相继将名称中的“房地产”或“置业”字样改为“企业有限公司”或“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保利、万科并不是个例。在行业增速放缓、竞争日益白热化的存量时代,今年已有多家房企通过更名来淡化地产概念,加强转型升级,以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不过,从这些房企当前的业绩构成来看,主航道业务仍是房地产,房企真正的“去地产化”目标短期内难以达成。

“没有谁会愿意心甘情愿离开房地产,房企更名也不意味着想要离开房地产。”新城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欧阳捷向记者指出:“更名不代表退出,恰恰相反,潜心主业,却不欲人言,多元化,实则难行。”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逾10家房企陆续更名。

今年1月份,朗诗绿色地产更名为“朗诗绿色集团有限公司”;3月,时代地产宣布更名为“时代中国”、海南珠江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公司名称变更为“海南京粮控股股份有限公司”;5月,中航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更名为“中航善达股份有限公司”;7月,龙湖宣布中文名“龙湖地产有限公司”拟更改为“龙湖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中骏置业控股有限公司宣布正式更名为“中骏集团控股有限公司”;8月,“大连万达商业地产”更名为“万达商业管理集团”,称万达商管今后不再进行房地产开发,成为纯粹的商业管理运营企业;同月,合景泰富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也发布公告称正式完成更名,原“合景泰富地产控股有限公司”中的“地产”二字消失。

更早一些时候,2016年也曾出现过一波房企“更名潮”。彼时,恒大地产更名为“中国恒大集团”,方兴地产更名为“中国金茂”,远洋地产更名为“远洋集团”,雅居乐地产更名为“雅居乐集团”,K2地产更名为“石榴集团”。

截至目前,行业TOP10中(根据克而瑞CRIC研究中心上半年统计数据),公司名称中仍有“地产”字样的房企仅剩中海地产及华润置地两家。

万科高喊“活下去”,各大房企改名、转型,房地产寒冬真的来了?

房企业在地产开发主业上依然表现抢眼

虽然房企大佬万科都在高喊“活下去”,保利、万达纷纷更名。但从房地产开发主业上看,巨头们的表现还是不俗的。根据《2018年上半年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TOP200》排行榜,2018年上半年百强房企整体销售规模近4.6万亿元,同比增长36.5%,集中度达到历史新高度。各大品牌房企下半年正加大货量供应、提高周转并加速回款,确保全年业绩的实现。

2018年上半年,TOP100房企总体销售规模近4.6万亿元,同比增长36.5%。特别是二季度以来,受益于部分一二线城市预售政策的松动及热点三四线城市的持续火热,房企销售业绩迎来高峰。TOP100房企二季度实现销售业绩2.6万亿元,较一季度增长35%。

在龙头房企中,截至今年6月末,碧桂园业绩规模已超4000亿元,6月单月业绩保持了上月近800亿元的高位。恒大、万科也相继突破3000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4.5%和9.3%。截至2018年上半年,500亿元以上房企数量已经达到25家,33家超过400亿元,预计全年千亿房企数量将达到30家以上。

在第三季度,房企在持续调控和巨大资金压力下,高周转和降价加速推案意愿明显增强,以价换量实现业绩规模的增长。

万科高喊“活下去”,各大房企改名、转型,房地产寒冬真的来了?

深挖地产产业链潜力

房地产行业告别快速增长、高额利润的“黄金时代”,进入到“白银时代”,已成为行业共识。众多房地产企业纷纷谋求转型升级,应对市场新常态下的变化和挑战。在当前的房地产市场中,楼盘产品竞争已趋向更多样化、更高层次的水平,品质升级、服务升级、品牌升级已成为众多房地产企业不约而同的选择。

近几年来,房地产行业一直在转型,房企的业务转变方向开始越来越明晰,“进军社区”成为大企业谋求新增长点的业务发展方向。碧桂园、万科、保利、祈福等品牌开发商物业走市场化道路,并不仅仅满足于物业服务面积的扩大,服务理念和战略定位也随之转变,并谋求上市,打通产业布局和资本市场的融合发展、相互支持。

伴随中国城市化浪潮,中国房地产行业迎来多年持续繁荣,而随着中心城市、重点城市可开发用地越来越少,土地成本高涨,房企所依赖的传统住宅开发销售模式也直面发展瓶颈。而在新型城镇化思路推进下,房企纷纷调整战略,以“产城融合”方式进军产业地产开发,并以各具特色的小镇开发,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蓝海。

在房地产企业看来,以“不动产生态”为基础,利用平台思维,主动链接、主导整合、主推赋能,打通产业边界,加强整合交互,提升资源价值,以发展为导向,满足平台各方价值需求,并根据各方需求的变化灵活发展,并注重优化发展质量和利润率的增长,正成为行业变革的新趋势。

整理自凤凰财经、华夏时报等、南方日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房地产市场转冷,房企谋求转型生存之路。连万科都喊出了“活下去”的口号,不知道中小房企是不是已经瑟瑟发抖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