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有什么症状啊?

一一已已


胆囊息肉是胆囊壁向胆囊腔内突出或隆起的疾病,可以是球形或半球形,有蒂或无蒂,多为良性。由于胆囊息肉术前难以确诊性质,故笼统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或“胆囊隆起性病变”。



胆固醇息肉是胆囊黏膜面的胆固醇结晶沉积;炎性息肉是胆囊黏膜的增生,呈多发,直径常小于lcm,多同时合并胆囊结石和胆囊炎;胆囊腺肌增生是胆囊壁的良性增生性病变,如为局限型则类似肿瘤。


本病大部分无任何症状,仅在体检时由超声检查发现,少数病人可有右上腹疼病,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胆囊息肉继发细菌感染或堵塞胆囊管、胆总管时出现急性胆囊炎及胆管炎的症状:如右上腹剧烈疼痛并向右肩部放射,黄疸、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诱发胆道出血、胰腺炎,出现呕血、中上腹持续性疼痛等症状。


小克医学


基本信息

[概述]

胆囊息肉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样突起的一类病变的总称。

[是否医保]

[就诊科室]

肝胆外科

[别名]

胆囊黏膜隆起性病变

[病因]

病因较复杂,可能与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和胆固醇代谢紊乱有关。

[临床症状]

常见上腹闷胀不适,脂餐后右上腹疼痛或绞痛。

[并发症]

少数胆囊息肉可发生癌变。

[检查]

常规超声检查、内镜超声、CT增强扫描、超声引导下经皮细针穿刺活检

[诊断]

超声对本病检出率>95%,是首先诊断方法。

[饮食建议]

宜进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忌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酒。

直径小、无临床症状的胆囊息肉定期行超声探查;直径>10mm,且有恶变的危险因素,及早行胆囊切除。

[治愈性]

胆囊腺瘤性息肉是潜在的癌前病变。

[重要提醒]

胆囊息肉直径>10mm,年龄>50岁,单发,以及合并胆囊结石,已被认为是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可以根据这些危险因素来选取适宜手术的患者。

症状与诊断

[典型症状]

大部分患者无不适表现,有症状者最常见的症状为上腹部闷胀不适,一般不重,多可耐受。若病变位于胆囊颈部,可影响胆囊的排空,常餐后发生右上腹疼痛或绞痛,尤其在脂餐后。合并有胆囊结石或慢性胆囊炎者,腹痛较明显。

[其他症状]

罕见的症状有阻塞性黄疸、胆道出血、急性胆囊炎、胰腺炎等,与胆囊颈部的息肉阻塞胆囊管或息肉脱落嵌顿于壶腹部有关。

[诊断依据]

由于本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行内镜超声、CT增强扫描、超声引导下经皮细针穿刺活检、肿瘤分子标记物检查有助于确诊并鉴别良恶性。

注意胆囊息肉良恶性的判定,从而做到早期发现恶性病变及癌前病变,早期手术切除。

对于息肉直径<10mm,并且不具有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患者,可以观察,定期行超声探查。

息肉直径<10mm、多个、有蒂的胆囊息肉患者,提示病变为假瘤性息肉可能性大,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首选。而息肉直径>10mm,又具有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患者,提示为肿瘤性息肉,应行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术中常规行冰冻切片,以明确病理类别。

[预后情况]

一般预后良好。

护理

[日常护理]

1.注意饮食卫生,平时多饮水,每日饮水量应在1500毫升以上。 2.适当进行体育活动,对久坐的人应强调进行户外活动,可选择做操、跑步、散步、太极拳、气功等锻炼。提倡腹式呼吸,能对胆、胰、肠、胃等内脏器官起到有节律地按摩作用,使肝胆疏泄流畅。 3.注意保暖,尤其防止腹部受凉,以免刺激胆囊强烈收缩,引发胆绞痛。

[饮食调理]

宜多食宜多食各种新鲜水果、蔬菜,进低脂肪、低胆固醇食品如:香菇、木耳、芹菜、豆芽、海带、藕、鱼肉、兔肉、鸡肉、鲜豆类等。宜选用植物油,不用动物油。烹饪时,宜用煮、蒸、烩、炒、拌、氽、炖的烹调方法。应避免进食高胆固醇类食品如鸡蛋(尤其是蛋黄)、肥肉、海鲜、无鳞鱼类、动物内脏等食品。禁酒及酒精类饮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