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14年前,高盛沒有賣掉阿里40%的股份……|中傳雲

作為全球互聯網行業的佼佼者,阿里承受著全世界各行各業的關注,同時也深受眾多投行的青睞。高盛便是其中一個。

如果14年前,高盛沒有賣掉阿里40%的股份……|中傳雲


高盛與阿里的淵源

說起高盛跟阿里的淵源,還要追溯到1999年,馬雲剛跟他的小夥伴們開始創業初期。

1999年3月,以馬雲為首的18人在馬雲位於杭州市的公寓內創立阿里巴巴集團,同年10月,高盛聯合富達投資等首輪投資阿里巴巴500萬美元,幫助馬雲捱過艱難的起步期,佔股高達40%。

但是,隨後全球互聯網泡沫的破滅,高盛開始對互聯網產生了懷疑。於是,2004年,高盛以2200萬美元價格出讓其在阿里巴巴所有股份,正式與這家公司分道揚鑣,儘管獲利近7倍,但錯過了中國最有價值的公司。如今,高盛的身份只能是阿里巴巴IPO的承銷商,而且是之一,估計悔得腸子都青了。

如果14年前,高盛沒有賣掉阿里40%的股份……|中傳雲


儘管在2014年的歷史上最大規模的IPO---阿里巴巴上市中,高盛依然扮演了重要角色,擔任了阿里巴巴的主承銷商,但是這依然不能彌補當年踏空阿里巴巴的損失。也許是此前慘痛的記憶所致,高盛近年來對阿里巴巴一直高度看好。

高盛銀行在今年國慶期間,發佈了一份關於阿里巴巴的深度投資報告,在資本市場引發了巨大的反響。

經高盛分析師分析之後總結認為,阿里巴巴“將繼續在多個領域投資以推動未來增長”,包括零售、數字廣告、娛樂和雲計算等。報告中還著重強調,阿里持續對雲技術的投資,表明要鞏固在雲計算產業領先地位的決心,並有信心在未來獲取更多的份額,高盛對阿里的雲技術投資表現出極大信心與關注。

應用雲計算的好處

雲計算,不僅是阿里巴巴近些年來關注發展的重點項目,還是騰訊、華為、小米等眾多企業重金投入的項目,同時也在企業上雲這一國家政策扶持的項目中,承載著引領智能時代中國新商業發展前景的重要職責。

如果14年前,高盛沒有賣掉阿里40%的股份……|中傳雲


雲計算給企業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和擴展性,由於“雲”的規模可以動態伸縮,可以不用加大投資硬件設備的力度來滿足應用和用戶規模增長的需要,同時也無形起到了降低成本的作用;

雲計算的應用能縮短產品的開發週期,一個想法到一個產品的開發週期因為雲計算的到來而逐漸縮短,由此可以看出裡面蘊藏的巨大價值;

還能節約建立基礎設施成本,對於每個企業來說基礎設施都是一筆開支比較大的費用,除了費用之外還需要專門的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在這個過程中又要保持快速的軟硬件更新速度來適應市場的不斷變化,所以雲計算的出現無疑是值得考慮的一種解決方案。

雲計算在各領域的價值逐漸彰顯,並推動相關行業加速變革,以適應多變的市場環境和多元化的用戶需求。

中機賦能企業上雲

中機區塊鏈雲平臺是中機潛心探索智能領域多年的智能雲平臺。搭載雲計算,還融合互聯網、物聯網、工業數據家族、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以門戶雲平臺、智能人管理平臺、AI設備平臺、AI專業平臺、AI設計平臺為核心,並結合中機線下運營經驗,在運營、運維、推介等多個方面賦能,為企業提供以智能營銷,智能上雲、智能生產、辦公、管理為核心的一站式服務。

如果14年前,高盛沒有賣掉阿里40%的股份……|中傳雲


品類豐富的多雲產品

中機多年的雲服務經驗與資源,為企業提供了豐富的、跨平臺的雲產品及雲服務。包括門戶雲平臺、智能人管理平臺、AI設備平臺、AI專業平臺、AI設計平臺接入,融合平臺、AI精算、等人工智能架構、區塊鏈及底層技術。

合作運營服務

中機為企業提供了線下合作運營服務,依託於中機多年智能改造項目的運營能力,形成線上+線下的多渠道運營模式,從產品宣傳、企業上雲培訓、技術培訓以及行業化方案構造等角度,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智能雲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