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網爲什麼不但沒成爲中國的Facebook 反而日漸式微?

人人網為什麼不但沒成為中國的Facebook 反而日漸式微?

小扎以及Facebook,不少網友都比較熟悉,不過挺少人用過。

如今Facebook市值穩居全球互聯網公司的前六,羨煞人人網等一波企業。

而曾經從校內網起家,改弦更張為人人網,一度被看好為中國的Facebook。然而,現實的結果卻是,不但沒成為中國的Facebook,反而日漸式微。

這是為什麼呢?

1、定位失誤,人人網只是用戶的匆匆過客

人人網的前身是校內網,一開始的校內網做的是細分的市場,目標用戶是校內的學生,以大學生為主。但是這個的時候產品沒有延伸的可能,學生會畢業、會走向社會、工作後會需要新的平臺,而新的平臺就意味著離開。

校內網顯然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於是,為了擁有更廣闊的用戶市場,改名人人網。但可惜的是人人網沒能成為QQ或者微信這樣的強社交平臺,最終弱社交屬性的平臺是很難做大的。

2、轉型之後用戶體驗沒跟上

一開始主打的是學生群體,事實上,校內網曾經一度擁有廣闊的用戶,但是校內顯然沒有專心利用好好這個資源,沒有專心的為學生用戶服務,小有名氣之後就開始急著擴大規模,改名什麼人人網。然後一群匿名的假用戶迅速增多,亂七八糟的虛假信息,詐騙信息鋪天蓋地。不僅影響了用戶的整體體驗感,也損害了校內網的自身形象。

人人網為什麼不但沒成為中國的Facebook 反而日漸式微?

3、沒能抓住90後00後

對校內網最感興趣的是80後,這代人中學幾乎都沒有手機,所以上大學之後急於找回曾經的友情。不像90後、00後,多數人都有手機,所以不是很需要校內這種軟件維繫和尋找友情。因而校內網沒有在80後離開大學之前升級軟件功能,是經營的一大失誤。等到80後全面畢業了,校內才姍姍來遲推出桌面登錄,錯過了最好的做大做強的時機。對於現在的學生,有了微博、QQ空間和微信朋友圈,根本不需要校內這種雞肋了。

4、缺乏創新,機械山寨

校內可以說一開始是把國外的相似軟件山寨化,然後結合扣扣空間的特點,融合在了一起。雖然一開始很吸引人,但是後期明顯缺乏創意。完全依靠各種網頁遊戲,諸如什麼開心農場、開心水族館、部落戰爭、搶車位、撲克牌什麼的。一個交友和聊天網頁蛻變為一個低級網頁遊戲網頁。

人人網為什麼不但沒成為中國的Facebook 反而日漸式微?

5、其他社交媒體的出現

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用於社交平臺的時間被工作、生活擠壓;同時伴隨著其他社交媒體平臺的出現,用戶在每個社交平臺的停留時間被分散。

微博、QQ、微信的強社交化取代了人人的弱社交化,高質量興趣社群的出現,將人自然而然的聯繫在一起。這些新進入者都具有比人人有更強的社交屬性,用戶在這樣的社交平臺得到了更好的社交體驗。於是,加速了人人網用戶的流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