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号手炸掉大炮楼

2015年9月3日,“攻坚英雄连”英模部队方队步履铿锵,亮相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

这是一支在抗战烽火中留下光辉印记的英雄部队,前身可追溯至1938年6月在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组建的新四军游击支队,由彭雪枫、张震、萧望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亲手创建。

英雄部队必有英雄人物。皖南事变后,这支连队由新四军游击支队第1大队1中队改编为新四军第4师11旅31团1连,因为在1945年5月宿(县)南战役中敢打硬拼,揭开了豫皖苏抗日军民大反攻的战略序幕,连队一战成名,被新四军第4师授予“攻坚英雄连”荣誉称号,战士王连生也凭借英勇炸炮楼的壮举,荣获“二等战斗英雄”称号。

殊不知,王连生当时本是一名司号员。1940年5月,14岁的王连生加入革命队伍。战友们看他年纪虽小,打起仗来却机灵勇敢,都很喜欢他,把他当小弟弟一样看待。不久后,王连生成为一名司号员。

1945年5月,抗日战争进入全面反攻阶段,新四军第4师11旅发起宿(县)南战役。战斗中,1连担任主攻先锋,5月21日晚对驻任家集据点的伪十五师特务三团展开攻势,以一个连的兵力对阵日伪军一个团,力量悬殊,任务艰巨。

22日拂晓4时许,攻坚战斗打响,冲天的火光撕破了黑色的夜幕。数小时的激战后,王连生吹响了冲锋号,连队发起总攻,战士们个个奋勇争先,向敌军阵地发起冲锋,很快刺穿了日伪军的防线。但节节败退的日伪军龟缩在了一个三层楼高的坚固炮楼里,倚仗机枪扫射拖延时间,等待援兵到来。

不炸掉炮楼,将会影响整个战斗计划。连队立即组织突击队去炸炮楼,但一组组突击队员接连倒在炮楼里喷射出的火舌下。此时,天已快亮,敌人援兵的枪炮声已清晰可闻。

“怎么办?”战士们焦急地望着连长。

“连长,让我去试试,炸掉这伙兔崽子吧!”司号员王连生主动请缨。

“我再想想别的办法!”面对如此艰巨危险的任务,连长实在是不放心让身材瘦小的小号手去冒险。

“请连长放心,我保证保护好自己,完成任务!”

“好吧,一定要小心!各排机枪手注意!压制敌炮楼火力!”连长明白,王连生虽然年纪不大,但经历了多次战斗锤炼,胆大心细的他决心办到的事,往往有几分把握。

王连生抱着20多枚手榴弹,在火力掩护下悄悄向炮楼匍匐前进。快接近炮楼时,敌人的一颗手榴弹落在他身旁,王连生的腿被炸伤。他强忍着疼痛继续爬行,敌人继续以密集火力向他射击。危急关头,王连生冒着弹雨,蹬着梯子攀上炮楼,顺着射击孔往炮楼里连续投掷手榴弹,炸得炮楼里的敌人乱成一团……

这次攻坚战,1连官兵以牺牲90人的代价消灭日伪军一个团,勇猛作战的王连生也从一个小号手成长为一名战斗英雄。几个月后,在攻打赵墩车站的战斗中,王连生不顾左手4个指头被子弹削掉的剧痛,奋力剪断敌军的铁丝网,为部队冲锋开辟了通道,战后被评为“一级战斗英雄”。1950年9月,王连生作为“华东一级人民英雄”,出席了第一次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

在战火的洗礼下,在英雄连队英勇奋战的精神鼓舞下,冲锋的号角一直激励着王连生奋勇杀敌。从司号员到班长、连长,再到雪枫团团长、副师长,一路走来,当年的那个小号手逐渐成长为战斗经验丰富、勇谋兼备的指挥员,他和战友们在枪林弹雨中表现出的那种“敢于在前、敢于攻坚、敢于拼搏”的战斗精神,已经融入连队官兵的血脉。如今,这支配备了各式先进武器装备的队伍如虎添翼,已转变为现代战场上的“三栖尖兵”,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着先辈的荣光。

小号手炸掉大炮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