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世昌与他的致远舰:马革裹尸还故尔,死得其所!

邓世昌与他的致远舰:马革裹尸还故尔,死得其所!

民族英雄邓世昌

1849年8月20日道光二十九年,广东番禺一茶商之家出生了一个男孩-邓世昌。这个家境优越的孩子幼年便在上海教会学校接受西式教育。1867年邓世昌考入福建船政学堂第一期驾驶班。这所学校建立与1866年,是中国海军的摇篮。这所学校现在被拆分成两部分,航海专业是现在的大连海事大学,而造船则是现在的江苏科技大学。

邓世昌与他的致远舰:马革裹尸还故尔,死得其所!

复原后的扬威号

1871年邓世昌被派至“建威”舰练习航海,经过5年课堂教育、2年舰上实习,187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后成为“琛航”运船帮带,次年任“海东云”炮舰管带。1874年5月牡丹社事件日军侵台,邓世昌奉命扼守澎湖,基隆等要塞,得补千总。1880年调北洋水师。从英国接回“扬威”巡洋舰后成为“扬威号”管带。

邓世昌与他的致远舰:马革裹尸还故尔,死得其所!

正在航行的致远号

1884年中法战争马江海战,福建水师几乎全军覆没。遭此重挫的清政府从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订造两艘致远级穹甲巡洋舰,总造价36万4110英镑。而致远舰单艘造价高达28万5千英镑。1887年7月,致远号和靖远号建成。与德国同时完成的经远号和来远号一同开回国内。邓世昌成为致远号的管带。

邓世昌与他的致远舰:马革裹尸还故尔,死得其所!

联合舰队旗舰松岛号

1892年,日本提前完成了自1885年开始的10年扩军计划,建立了一支以中国为假想敌的近代陆军和海军,陆军常备兵63000人,预备兵23万人,海军排水量72000吨,包括各种军舰31艘,鱼雷艇24艘。1894年联合舰队主力舰只采用最新式设计,实战性能远远强于北洋水师,在战前大量装备“苦味酸”烈性炸药炮弹,无论铁木中弹即燃。

邓世昌与他的致远舰:马革裹尸还故尔,死得其所!

鼎盛的北洋水师

而大清最强的北洋水师拥有7220吨的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还有2900-2300吨致远、平远、来远等8艘巡洋舰。炮舰鱼雷艇等30艘。数量和吨位虽然都超过日本海军。但是训练懈怠,官员贪污炮弹经费,尤其总理度支翁同龢因与李鸿章之私人恩怨而阻挠给北洋舰队拨款,导致在战争前夕北洋舰队在军备上已远远落后日舰。

邓世昌与他的致远舰:马革裹尸还故尔,死得其所!

马吉芬的海战图,下北上南,注意有些错误,浪速在一游末尾而扶桑在本队末尾。平远四舰在两点后才加入战场。

1894年7月25日,中日甲午战争爆发。9月15日,邓世昌的致远舰跟随主力舰队一同前往黄海地区。9月17日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主力相遇,双方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黄海海战。

邓世昌与他的致远舰:马革裹尸还故尔,死得其所!

铁甲舰定远号

下午3点04分旗舰定远中弹起火,无法扑灭导致停止射击,日方开始围攻旗舰定远舰。水师提督丁汝昌身负重伤。

邓世昌与他的致远舰:马革裹尸还故尔,死得其所!

正在沉没的军舰疑似致远号

邓世昌为了掩护旗定远舰,上前掩护被日舰重创起火,且弹药用尽。邓世昌为了消灭日方主力吉野号巡洋舰,准备撞沉敌舰。但是由于两舰位置不利于鱼雷射击,被吉野号速射炮击中致远舰的鱼雷,或者大火引爆弹药导致致远舰沉没。管带邓世昌拒绝救援后与全舰246人一同殉国。

邓世昌与他的致远舰:马革裹尸还故尔,死得其所!

这一仗打的李鸿章很生气

战后水师高层对邓世昌的做法感到不满认为邓世昌的做法尽管壮烈,但是既损失了战舰又损失了宝贵的人才。于是修订了海军惩劝章程,对待损毁战舰的官兵以宽容,李鸿章也明令禁止官兵效仿此举。

邓世昌与他的致远舰:马革裹尸还故尔,死得其所!

而民间则从上到下认为邓世昌是英雄,清政府赐予邓母一块纯金大匾“教子有方”拨抚恤银10万两,追在做太子少保衔。抗战期间日本侵略者慑于邓世昌的威名连邓氏宗祠都不敢破坏。

邓世昌与他的致远舰:马革裹尸还故尔,死得其所!

北洋水师的官兵

一份由日本人于甲午海战结束两年后画就的画帖中,能够很清晰地看到致远舰在被日舰击中后,船体已经倾斜。可知当时致远舰一侧螺旋桨已经裸露在海面之上,除桅杆顶部的机关炮外其余火炮已无法发射,但所有官兵仍旧坚守在舰船上,且船上升起的两面旗帜也意为“其余战舰再跟我冲一次”。

邓世昌与他的致远舰:马革裹尸还故尔,死得其所!

丹东一号上打捞出处的残骸表明这就是致远号巡洋舰

而在2013年辽宁发现的丹东一号也就是“致远号”残骸上发现了一枚鱼雷,这是不是因为距离太近导致无法发射鱼雷所以邓世昌与全舰官兵抱着必死的决心做的一场豪赌呢?这已经是无法解答的谜团了。但是邓世昌这种大义凛然、宁死不屈的精神永远值得我辈学习。谨在甲午海战124周年前夕发文纪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