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中国那场悲壮的海战留下了几个谜团

最近,国家文物局水下考古队,在辽宁大连庄河海域发现了一艘倒扣在海床上,主体被海底淤泥覆盖的军舰。从那悬挂在舰舷外壁的木质舰名牌上髹金的“經遠”字样,确证这艘沉舰为中日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沉没的“经远舰”。

随后的考古调查中,发现了散落在海底淤泥之下的经远舰将士遗骸。经过精心收殓,这些先烈的遗骸将安葬于庄河黑岛山顶,经远舰管带林永升的塑像附近。经远舰的发现,让人们再次关注到那场120多年前的战争

1894年(光绪二十年),从7月丰岛海战开始,甲午中日战争爆发。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其中经历了三场海战,分别是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保卫战。

在三次海战中,影响最大也是最激烈的是黄海海战。中日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大东沟海域进行了一场大规模海战。


1894年,中国那场悲壮的海战留下了几个谜团


9月12日,北洋水师12艘主力舰由威海出发,前往鸭绿江口的大东沟,护送陆军登陆。9月17日运兵船卸载完毕。上午北洋水师舰队在旗舰定远号指挥下起航。中午,镇远舰桅楼上的哨兵发现了前方的日本舰队。

随后,北洋舰队在行进中由双纵阵改为横阵,旗舰定远舰位于中央,其余各舰在其左、右依次展开,舰队成为一个楔形梯队。

但是因为位于阵形外侧两翼的广甲,超勇,扬威等战舰,基本为一些航速缓慢的老舰,却需要航行最远距离达到两侧。因此,在没完成阵型部署的情况下,战斗已经打响。此时舰队还是一个松散的横阵,很不利于对敌海战。

开战不久,日舰发炮击中定远号主桅,信号索具被炮火摧毁,在舰桥上督战的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也身负重伤。因为旗舰的信号无法发出,舰队顿时失去了指挥和联络。作为舰队统帅,丁汝昌稍事包扎后继续坐在甲板上督战,舰队改由右翼总兵定远舰管带刘步蟾代为指挥。

下午的战斗中,北洋舰队超勇舰被敌舰击中起火沉没,扬威舰重伤后驶离战场搁浅。接着致远号重伤沉没。济远舰和广甲舰在致远舰沉没后,脱离战场。靖远舰和来远舰受伤退出,经抢修后回到战场。下午5点多,随着经远舰沉没。日本联合舰队停止进攻,海战结束。

黄海海战历时5个多小时,北洋水师损失了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5艘军舰,来远舰受重伤,伤亡官兵约600人。日本舰队5舰受重伤,伤亡239人。

在那场激烈的黄海大海战中,北洋舰队的指挥官们大多与广大官兵一样前赴后继,不畏牺牲,表现出为民族献身的英雄气概。

北洋舰队的管带,也就是舰长们,大多来自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福州马尾船政学堂。1866年,洋务运动中,闽浙总督左宗棠在福建沿海创办了福建船政。

在福州马尾建造船厂,还创办了船政学堂,以培养造船技术人才和海军人才。福州船政局成为中国第一个新式造船厂,是当时中国乃至远东地区规模最大的造船基地。


1894年,中国那场悲壮的海战留下了几个谜团


船政学堂培养船政及海军人材。船政学堂分为前、后两部。前学堂学习造船和设计,由法国老师教课,科目包括法文、几何、数学、微积分、物理、机械等。后学堂学习航海、轮机及驾驶,由英国老师教课,科目包括英文、数学、几何、天文、地理、航海理论等。

船政学堂学制为期五年,毕业后,前学堂学生派往船厂实习监工,后学堂学生上训练舰实习驾驶。毕业生中优异者会被送往欧洲学习,造船学生派往法德各大船厂,驾驶学生派往英国皇家海校深造后再入英国海军任见习官。

在北洋舰队中,定远舰管带刘步蟾、镇远舰管带林泰曾、经远舰管带林永升、来远舰管带邱宝仁、致远舰管带邓世昌、靖远舰管带叶祖珪、济远管带方伯谦、平远舰管带李和、超勇舰管带黄建勋、扬威舰管带林履中、广丙舰管带程璧光均是毕业于福州船政学堂。而且其中有7位福州人。可见福建在中国近代海军史上有着多么举足轻重的地位。

他们中间最为后世传颂的,当是民族英雄、致远号管带邓世昌。致远号官兵在他的指挥下,奋勇杀敌,视死如归。激烈的海战中,致远号中弹累累,而且炮弹用尽。


1894年,中国那场悲壮的海战留下了几个谜团


这时,恰与日舰吉野号相遇。邓世昌见吉野号依靠航速快、火力强,横行无忌,决定以致远号冲击敌阵,牺牲自己以保全军的胜利。

致远号开足马力向吉野号猛力冲突。日本官兵见状大惊失色,集中炮火向致远舰射击,致远舰右侧鱼雷发射管被击中,引起大爆炸,在黄海海面上沉没。全舰官兵除七名遇救外,全部壮烈殉国。

邓世昌坠海后,随从跳入海中用救生圈援救。邓世昌以“阖船俱没,义不独生”,拒绝求生。他平时养的一只爱犬,游到他身边咬住他的手臂,不让他下沉。邓世昌却抱定决与全舰将士同生死、共存亡的决心,最终沉没于汹涌的波涛之中,牺牲时年仅四十五岁。在电影《甲午风云》中,对他有着非常详尽而精彩的刻画。


1894年,中国那场悲壮的海战留下了几个谜团


镇远舰管带林泰曾是林则徐的侄孙,他指挥镇远舰奋击突进,操纵自在,始终与旗舰定远舰保持着互相依恃的阵形,与敌军5舰周旋。海战中,镇远舰官兵们遵守号令,操炮非常灵捷。在日军炮火下,官兵们镇定处置,将舰上的起火一一扑灭。

据在镇远舰参加战斗的美国人马吉芬记载:镇远舰上的一个炮手,正在瞄准之际,忽然被敌人的炮弹打中头颅,顿时头颅爆碎骨片飞扬,波及附近的炮员。但是其他炮手毫无畏惧,立即将炮手尸体移开,继续向敌舰射击。

经远舰中弹起火,管带林永升临危不俱,指挥全舰,奋勇抗御,“发炮以攻敌,激水以救火,依然井井有条”。以一舰抵抗日军4舰,坚持战斗。突然飞来一发敌军炮弹,击中经远舰,林永升不幸头部中弹,壮烈牺牲。

这时,经远舰火势愈来愈大,烟焰冲天,舰体也逐渐向左舷倾斜。在舰体己经下沉的危急关头,经远舰官兵仍继续沉着应战,一直坚持到最后。沉没时,全舰除 16人获救外,近200人殉国。


1894年,中国那场悲壮的海战留下了几个谜团


排在右翼最外侧的超勇舰和扬威舰,是攻防能力均很弱的旧舰。在管带率领下,官兵们仍拼死作战。一颗敌弹打进受伤累累的超勇舰舱内,引发大火,全舰顿时被黑烟笼罩。超勇舰右舷逐渐倾斜,但仍然坚持用前部的炮火不停地向敌舰发射。

后来孤立无援的超勇舰在日舰炮火的集中攻击下,沉没于波涛之中。超勇舰管带黄建勋落水后,拒绝鱼雷艇的援救,追随自己的军舰自沉于大海。

在超勇舰燃起大火的同时,扬威舰也受了重伤,管带林履中率官兵一面救火,一面发炮抗敌。无奈遭到敌舰轮番轰击,舰上各炮已经不能动作。扬威舰只得驶离战场施救,不料又遭到济远舰误撞,速度下降。这时敌弹打入机舱爆炸起火,舰身渐渐沉入大海。

管带林履中命令舰上官兵跳水投向别舰,有65名官兵被鱼雷快艇搭救生还。最后时刻,林履中推开身边的几个官兵,奋力游向沉没的扬威舰,与自己的军舰共沉海底,壮烈殉国。


1894年,中国那场悲壮的海战留下了几个谜团


靖远舰和来远舰受伤退出,经抢修恢复战力后再次回到战场作战。靖远舰管带叶祖珪知道旗舰定远号桅楼被毁,没法指挥,随即主动代替旗舰升旗指挥。

来远舰在管带邱宝仁指挥下与靖远舰联合作战,当被敌舰击中燃起大火时,邱宝仁指挥全舰官兵一面抗敌,一面救火,舰首炮依然发射。最后将烧得舰体变形的来远舰奇迹般驶回了旅顺港。

平远舰在管带李和率领下,两炮击中日本旗舰松岛号,本舰也中弹起火。稍后又用哈乞开斯五管小速射炮接连命中“松岛”的中央鱼雷发射室和桅杆。海战后平远舰返回旅顺抢修。

广丙舰原先在港口执行警戒,海战开始后,管带程璧光指挥广丙舰赶到战场投入战斗。发炮击伤日舰西京丸号并引发大火。战斗中,程璧光腹部被弹片击中受伤。

刘步蟾是北洋舰队中仅次于丁汝昌的二号人物,担任右翼总兵兼旗舰定远号管带。在影片《甲午风云》中,刘步蟾被描写成一个阴险的反面人物,一个胆小怯敌的投降派。


1894年,中国那场悲壮的海战留下了几个谜团


对他的诟病,源自当年任定远舰副管驾的英国人泰莱,他在晚年所著回忆录中对刘步蟾大肆攻讦,说他在黄海海战中擅变阵形,把自己的定远舰居中是为了求自保。

而近年的研究表明,这个泰莱是由于当年刘步蟾阻止了他谋权的野心,对刘怀有很深的成见和愤恨,而对刘步蟾肆意诬蔑。黄海临战前舰队阵形也是由海军提督丁汝昌决定,并非刘步蟾擅自改动。

根据刘步蟾在海战中一开始就冲锋猛进,击伤日舰多艘的真实表现,以及在刘公岛坚决不投降,自杀殉国,实践自己生前“苟丧舰,必自裁”誓言的举动。说明刘步蟾是一位忧国尽职的爱国海军将领,历史终于还刘步蟾真实面貌。

济远舰管带方伯谦当年是因为临阵退缩,逃离战场,在旅顺黄金山下的刑场上被杀头的。后来,关于他在海战中挂白旗退出战斗的举动,有人为他翻案。说是正确的战术退却,认为方伯谦是被冤杀的。

在方伯谦的家乡,自然更强烈地持方伯谦被冤杀的观点。眠眠在福州旅游时,曾经去朱紫坊河沿的小街上找到了方伯谦故居。

门口的一座石碑上赫然刻写着清代进士杜德舆所作“哀辽东赋”中的一段:“……伯谦为将,雄略豪宕,战具整齐,舟师勇壮,挽承矩之刀鱼,乘风稷之海浪,神勇奋于澹台,老谋深于陆抗……指三字而成冤,坏长城而失傍”。直接为其翻案。

方伯谦的是非功过变得扑朔迷离,看来还得等研究者们发掘出新的证据,才可能真正还原这段公案的历史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