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37處文保單位,蘊含著古老神奇

海州37处文保单位,蕴含着古老神奇

海州37处文保单位,蕴含着古老神奇

海州是一座千年古城,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

國家重點、省級、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共有37處。按級別區分,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0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5處。其中2處為封土石室墓和石穴巖畫。小編一口氣為你集齊,快跟隨小編來參觀吧~

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海州37处文保单位,蕴含着古老神奇

01

將軍崖巖畫

海州37处文保单位,蕴含着古老神奇

位於海州區錦屏鎮桃花村錦屏山南麓的後小山西端,是我國迄今發現的最古老的新石器時代巖畫。共有三組,分佈在南北長22.1米、東西寬15米的一塊混合花崗岩構成的覆缽狀山坡上。線條寬而淺,粗率勁直,作風原始,斷面呈“V”形。內容有人面、農作物、鳥頭、獸面、星象及其他符號。距今約8000-10000年左右。第一組巖畫在山坡西側,南北長4米,東西寬2.8米,以人面和農作物圖案為主。其中人面像11個。人面多有頭飾,紋飾有網紋、複線紋、弦紋等。人面臉部多刻有雜亂斜橫線條,似為紋面,眼睛用同心圓表示,大都無四肢,除編號A6為著裙人物外,其他均用一根上至頭頂沿鼻樑而下的中線與下方的禾苗相連。農作物圖案為由下向上的輻射狀線條表示禾苗,表現手法有13種。人面和農作物之間,還有鳥頭、鳥面、圓點、刻劃符號等。第二組在山坡南側,南北長8米,東西寬6米,以星象、鳥獸圖案為主。這組巖畫中,大量地出現雙圈圓點、單圈圓點、圓點和線條圖案,分佈有疏有密,有規律地分佈成帶狀,長達6米。近北部高處還有三個呈三角形排列的太陽圖案,用雙圈圓點周圍加放射狀短直線表現。這組巖畫中還刻有10個鳥頭、獸面的圖案。另外還有大量的圖形符號。第三組在山坡頂部,由人面像和各種符號組成。其中共有人面像4個。與第一組不同的是在這一組中用圓點和短線表現人的眼、鼻、口,用實心三角形和放射狀三根短線表現人頭頂的頭飾。另外,在山坡頂部還有一大三小四塊大石頭,其中一塊上有許多人工鑿磨而成的圓窩,直徑在3—7釐米之間。根據巖畫、大石以及將軍崖所在地形、地勢來看,此處是一處原始宗教的祭祀場所。1982年3月公佈為江蘇省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1月公佈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海州37处文保单位,蕴含着古老神奇

02

孔望山摩崖造像

位於海州區朐陽街道辦事處孔望山村孔望山南麓西端,是我國迄今發現最早的東漢末期的佛教石刻藝術。造像依山岩的自然形勢刻在東西長17米、高8米的崖壁上,共計105個,可分成18組。最大的1.54米,最小的頭像10釐米。整個造像的內容可概括為三個方面:一是佛教內容,有佛、菩薩、弟子、力士和供養人等,以釋迦牟尼佛的本生和本行故事為題,主要是薩陲那太子捨身飼虎、涅槃、初轉法輪等。二是道教內容,主要表現道教的崇拜形象,為三尊獨立的漢式衣冠正面像,是造像群中最大的造像,位置也最高。三是世俗內容,為漢畫像石中常見的“進謁”、“宴飲”等。造像群的雕刻技法有單線陰刻、平面線刻、淺浮雕和高浮雕四種,主要以平面減地浮雕為主,風格古樸。造像群附近還有象石、蟾蜍石等巨型圓雕造像和帶有碑槽的“饅頭”狀巨石,以及龍洞摩崖石刻群。在孔望山山頂還有同為東漢時期的道教祭祀遺蹟“承露盤”刻石。

1982年3月調整公佈為江蘇省第一、二批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1月孔望山摩崖造像公佈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海州37处文保单位,蕴含着古老神奇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01

海州37处文保单位,蕴含着古老神奇

石棚山

摩崖題名石刻

海州37处文保单位,蕴含着古老神奇

位於海州區朐陽街道辦事處石棚山上,山上多奇石怪洞,自古為文人遊覽勝地。宋代大文學家石曼卿做海州通判時,公餘常至石棚山讀書。蔡景繁、蘇東坡、党懷英、戴南枝、楊錫紱、商盤等歷史名人也都來過這裡。石棚山上石刻很多,共有26處。有明“廖世昭題名”以及他的“小九曲”、“石棚”、“夫容洞”、“石曼卿讀書處”等,明王同的“高行清風”等。碑有“安漢將軍糜竺之墓”和“海州太守張公去思碑”等。清刻有戴南枝書詩刻和師亮採篆書“石室”題勒等。另外尚有“萬花巖”、“錦巖”等十幾處無年款的題刻。

石棚山石刻的書體,有篆隸楷行,各具功力,這些石刻是研究海州歷史、地理以及明清以來書法藝術的重要資料。1982年被公佈為第三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02

海州37处文保单位,蕴含着古老神奇

劉志洲山

石刻苑囿圖

海州37处文保单位,蕴含着古老神奇

位於海州區錦屏鎮崗嘴村劉志洲山東南坡。石刻苑囿圖刻在劉志洲山東南坡一塊20米長的天然石壁上,現殘存畫面南北長6.3米,南部高0.6米,北部高1.6米,刻面約8平方米。畫面由亭閣和禽獸等圖像組成。兩座亭閣為幹欄式建築,相對於水面上,亭上刻有對稱的穿壁紋飾,亭柱立於水中,禽獸有鴨、水鳥、鹿等等,姿態各異。石刻全部為陰線刻,線條粗獷,作風古樸。所刻亭閣與距此2公里的桃花澗出土東漢畫像石墓中的圖像如出一轍。此刻為漢代遺存無疑。1995年被公佈為第四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03

海州37处文保单位,蕴含着古老神奇

白虎山

摩崖題刻

海州37处文保单位,蕴含着古老神奇

位於海州區朐陽街道辦事處白虎山居委會的白虎山上。現存唐、宋、金、元、明、清、民國時期題刻30餘處,其中有年款的唐刻1處、宋刻3處、金刻1處、元刻1處、明刻2處、清刻4處。在我市的石刻中,像白虎山這樣含有唐以來六代延續不斷、保存完好的石刻是僅有的。其中唐刻於今已甚難得,金元之刻在我省也是鳳毛麟角,特別是北宋張叔夜題名尤為研究宋江者所重視。

這些石刻對研究海州歷史及古代書法藝術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價值。1995年被公佈為第四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04

海州37处文保单位,蕴含着古老神奇

劉志洲山

宋金交戰

戰場遺址

位於海州區錦屏鎮崗嘴村和酒店村之間的劉志洲山、夾山、啞吧山。遺址有石刻船畫6處,刻船13艘,船的大小在50—300釐米之間;有戍守城垣,殘長約500米,寬4.7米,並有馬面,城垣為巨石壘成,殘存地段高約2米。另外在夾山、劉志洲山北坡還有當年士兵留下的“招信軍”、“招信前部”、“蘇總管”、“安淮軍”、“金人”、“金國”及人物、動物、建築、鐘形畫像等眾多石刻,文字字徑約6—15釐米,字體有楷書、行書,畫像大小在15—100釐米之間。

從劉志洲山岩畫的船的形制、夾山戍守城垣,啞吧山炮臺以及眾多石刻等大量宋金遺蹟來看,劉志洲山即為宋金對峙時期雙方交戰的戰場,船畫石刻可能與《宋史》記載的南宋李寶舟師“錨泊東海”與魏勝共抗金兵的事件有關。1995年被公佈為第四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05

海州37处文保单位,蕴含着古老神奇

龍洞

摩崖石刻群

海州37处文保单位,蕴含着古老神奇

位於海州區朐陽街道辦事處孔望山居委會孔望山龍洞庵西側龍洞內外壁和龍洞庵後丹崖壁上。龍洞摩崖石刻群共分為二大部分,一部分刻於龍洞內外石壁上,另一部分刻於龍洞庵內及庵後崖壁上。石刻共有20多則,時代從宋至民國,大小、字體各異。石刻群內容豐富,對古海州地區水文、地理、人文、民俗、古蹟都有反映,而且大都有紀年,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科學價值。特別是明安鈍題名明確記載了“古聖賢像”孔望山摩崖造像在明代就被發現的史實。另外石刻字體齊備,名家時現,具有書法史研究價值。2002年被公佈為第五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06

海州37处文保单位,蕴含着古老神奇

龍祠

摩崖石刻群

海州37处文保单位,蕴含着古老神奇

位於海州區錦屏山之巔馬耳峰東南約100米處,海拔429米。龍祠為上下二個天然石洞,經人工加工而成,石刻分佈在上洞內外巖壁上。龍祠為宋金時官民祈雨之處,直至清代,香火不斷。石刻共有9處,尚有字跡可辨認的7處,其中宋刻6處,金刻1處。石刻內容對研究中國古代史特別是對研究我國古地理、古氣象、古生態環境、古民俗以及古代書法提供了可信的實物資料。2002年被公佈為第五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07

海州37处文保单位,蕴含着古老神奇

孔望山古城遺址

位於海州區孔望山居委會孔望山、鳳凰山。古城沿山脊而建,東西長640米、南北寬550米,總面積約29萬平方米。1980年、2000-2004年多次考古調查發現,古城設東西二門,西門保存明顯。古城的北城垣沿孔望山山脊修建而成,北城垣牆體基本完整,現存寬度2米左右,高度1-3米不等;南城垣沿鳳凰山山脊而建;其北面現保存較好,其中,古城西南角和鳳凰山山脊部分比較完整,現存寬度5-8米、高度約4米;東城垣、西城垣則建在兩山之間的空地上。以西城垣的保存狀況最好,現存寬度10米左右、高度均在5米以上;東城垣除在孔望山東南山坡、山腳留有一段以及在山南果園內保存兩個土堆外,其餘部分地表已無存。古城垣的構築方法有三種:西城垣和南城垣西段直接在較平緩的基岩上夯築而成,城外設有城壕;南城垣中段、北城垣和東城垣的北部均建在山脊或山坡上,其牆體下部用石塊砌築內外擋土牆,內部填土夯實,然後逐層向上夯築;南城垣外有護城壕,並發現其築城工具為集束夯,夯層厚度約15-20釐米。有一條寬約5米的道路穿過城垣,連接東西二門。現存有西城門,西城門外還應有甕城,今已不存。另發現北城垣、南城垣、西城垣外築有馬面。在西城門北側頂部發現由青磚砌築的臺階和由城內登向西城門頂部的馬道。從城垣斷面上顯示的疊壓關係、城垣底部出土的瓷片、砌築臺階的青磚以及城垣外築有馬面判斷,此城築於宋代,而且不是行政經濟型的城市遺址,而是一座全國罕見的、保存較為完整的宋代軍事城堡。1982年公佈為連雲港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公佈為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08

海州37处文保单位,蕴含着古老神奇

塔山古道

海州37处文保单位,蕴含着古老神奇

位於海州區朐陽街道辦事處孔望山村吳窯塔山西側,由北向南穿過林木扶疏、古老幽靜的山谷。古道依山地的自然形勢鋪築而成。地勢低平處鋪以塊石,斜坡處鑿成臺階,高崗處劈成凹槽形路面。路寬2.6米,現長450米。根據古道旁的《新設山路記》石刻,其鋪築的年代為金明昌二年(公元1191年)。塔山古道是我省首次發現的唯一有確切記年的古道,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科學價值。1982年公佈為連雲港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公佈為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09

海州37处文保单位,蕴含着古老神奇

桃花澗遺址

海州37处文保单位,蕴含着古老神奇

位於海州區錦屏鎮桃花村錦屏山南麓桃花澗西側。遺址坡積物厚約2米,總面積約5000平方米。通過採集和試掘,得到的石器標本有舟狀石核、兩極石核、漏斗狀石核、半錐體石核、刮削器、尖狀器、人工石片和小石葉等。據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鑑定,這批石器標本為舊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遺存。桃花澗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是迄今發現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唯一含有小石葉工業的遺址,對研究古文化的發展和古人類的遷徙有重要意義。特別是有些石核的製作技術與日本出土的石核頗多相似之處,又為中日古交通的研究提供了極其寶貴的材料。1982年公佈為連雲港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公佈為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0

海州37处文保单位,蕴含着古老神奇

二澗遺址

海州37处文保单位,蕴含着古老神奇

位於海州區錦屏鎮崗嘴村錦屏山東南麓二澗水庫,新石器時代早期至漢代遺址,面積2萬平方米。1959年、1960年兩次發掘,出土100餘件重要遺物和2500餘件陶片,內涵極為豐富。出土的典型器物有新石器時代紅衣陶缽、磨光石斧、帶槽石斧等,還有戰國、秦漢的遺物。二澗遺址為探索我國文明的起源和我市海岸線的變遷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2013年公佈為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海州還有25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等你來探索發現哦~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陶灣遺址(包括馬腰嶺)

土船頂遺址

九龍口遺址(包括尾礦壩)

孔望山杯盤刻石

海州東漢二號墓

白鴿澗玄武石雕

海州鄉貢進士題名碑

海州鐘鼓樓城門

碧霞宮

海州文廟戟門

海州古墓葬群

雙龍井

甲子橋

謝家洋房

李汝珍故居

隴海公寓

東亞旅社(含門前石板路)

民主路民國建築群

新浦銀行大樓舊址

封土石室

板浦古民居

精勤書院

國清禪寺中大殿

連雲港石穴巖畫

錦屏磷礦舊址

海州37处文保单位,蕴含着古老神奇
海州37处文保单位,蕴含着古老神奇

長按或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

值班總編:王海鷗

專題策劃:楊 琴 武 旭

文章校核:楊 琴 劉遠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