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37处文保单位,蕴含着古老神奇

海州37处文保单位,蕴含着古老神奇

海州37处文保单位,蕴含着古老神奇

海州是一座千年古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国家重点、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共有37处。按级别区分,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5处。其中2处为封土石室墓和石穴岩画。小编一口气为你集齐,快跟随小编来参观吧~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海州37处文保单位,蕴含着古老神奇

01

将军崖岩画

海州37处文保单位,蕴含着古老神奇

位于海州区锦屏镇桃花村锦屏山南麓的后小山西端,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新石器时代岩画。共有三组,分布在南北长22.1米、东西宽15米的一块混合花岗岩构成的覆钵状山坡上。线条宽而浅,粗率劲直,作风原始,断面呈“V”形。内容有人面、农作物、鸟头、兽面、星象及其他符号。距今约8000-10000年左右。第一组岩画在山坡西侧,南北长4米,东西宽2.8米,以人面和农作物图案为主。其中人面像11个。人面多有头饰,纹饰有网纹、复线纹、弦纹等。人面脸部多刻有杂乱斜横线条,似为纹面,眼睛用同心圆表示,大都无四肢,除编号A6为着裙人物外,其他均用一根上至头顶沿鼻梁而下的中线与下方的禾苗相连。农作物图案为由下向上的辐射状线条表示禾苗,表现手法有13种。人面和农作物之间,还有鸟头、鸟面、圆点、刻划符号等。第二组在山坡南侧,南北长8米,东西宽6米,以星象、鸟兽图案为主。这组岩画中,大量地出现双圈圆点、单圈圆点、圆点和线条图案,分布有疏有密,有规律地分布成带状,长达6米。近北部高处还有三个呈三角形排列的太阳图案,用双圈圆点周围加放射状短直线表现。这组岩画中还刻有10个鸟头、兽面的图案。另外还有大量的图形符号。第三组在山坡顶部,由人面像和各种符号组成。其中共有人面像4个。与第一组不同的是在这一组中用圆点和短线表现人的眼、鼻、口,用实心三角形和放射状三根短线表现人头顶的头饰。另外,在山坡顶部还有一大三小四块大石头,其中一块上有许多人工凿磨而成的圆窝,直径在3—7厘米之间。根据岩画、大石以及将军崖所在地形、地势来看,此处是一处原始宗教的祭祀场所。1982年3月公布为江苏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海州37处文保单位,蕴含着古老神奇

02

孔望山摩崖造像

位于海州区朐阳街道办事处孔望山村孔望山南麓西端,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东汉末期的佛教石刻艺术。造像依山岩的自然形势刻在东西长17米、高8米的崖壁上,共计105个,可分成18组。最大的1.54米,最小的头像10厘米。整个造像的内容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佛教内容,有佛、菩萨、弟子、力士和供养人等,以释迦牟尼佛的本生和本行故事为题,主要是萨陲那太子舍身饲虎、涅槃、初转法轮等。二是道教内容,主要表现道教的崇拜形象,为三尊独立的汉式衣冠正面像,是造像群中最大的造像,位置也最高。三是世俗内容,为汉画像石中常见的“进谒”、“宴饮”等。造像群的雕刻技法有单线阴刻、平面线刻、浅浮雕和高浮雕四种,主要以平面减地浮雕为主,风格古朴。造像群附近还有象石、蟾蜍石等巨型圆雕造像和带有碑槽的“馒头”状巨石,以及龙洞摩崖石刻群。在孔望山山顶还有同为东汉时期的道教祭祀遗迹“承露盘”刻石。

1982年3月调整公布为江苏省第一、二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孔望山摩崖造像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海州37处文保单位,蕴含着古老神奇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01

海州37处文保单位,蕴含着古老神奇

石棚山

摩崖题名石刻

海州37处文保单位,蕴含着古老神奇

位于海州区朐阳街道办事处石棚山上,山上多奇石怪洞,自古为文人游览胜地。宋代大文学家石曼卿做海州通判时,公余常至石棚山读书。蔡景繁、苏东坡、党怀英、戴南枝、杨锡绂、商盘等历史名人也都来过这里。石棚山上石刻很多,共有26处。有明“廖世昭题名”以及他的“小九曲”、“石棚”、“夫容洞”、“石曼卿读书处”等,明王同的“高行清风”等。碑有“安汉将军糜竺之墓”和“海州太守张公去思碑”等。清刻有戴南枝书诗刻和师亮采篆书“石室”题勒等。另外尚有“万花岩”、“锦岩”等十几处无年款的题刻。

石棚山石刻的书体,有篆隶楷行,各具功力,这些石刻是研究海州历史、地理以及明清以来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料。1982年被公布为第三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02

海州37处文保单位,蕴含着古老神奇

刘志洲山

石刻苑囿图

海州37处文保单位,蕴含着古老神奇

位于海州区锦屏镇岗嘴村刘志洲山东南坡。石刻苑囿图刻在刘志洲山东南坡一块20米长的天然石壁上,现残存画面南北长6.3米,南部高0.6米,北部高1.6米,刻面约8平方米。画面由亭阁和禽兽等图像组成。两座亭阁为干栏式建筑,相对于水面上,亭上刻有对称的穿壁纹饰,亭柱立于水中,禽兽有鸭、水鸟、鹿等等,姿态各异。石刻全部为阴线刻,线条粗犷,作风古朴。所刻亭阁与距此2公里的桃花涧出土东汉画像石墓中的图像如出一辙。此刻为汉代遗存无疑。1995年被公布为第四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03

海州37处文保单位,蕴含着古老神奇

白虎山

摩崖题刻

海州37处文保单位,蕴含着古老神奇

位于海州区朐阳街道办事处白虎山居委会的白虎山上。现存唐、宋、金、元、明、清、民国时期题刻30余处,其中有年款的唐刻1处、宋刻3处、金刻1处、元刻1处、明刻2处、清刻4处。在我市的石刻中,像白虎山这样含有唐以来六代延续不断、保存完好的石刻是仅有的。其中唐刻于今已甚难得,金元之刻在我省也是凤毛麟角,特别是北宋张叔夜题名尤为研究宋江者所重视。

这些石刻对研究海州历史及古代书法艺术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1995年被公布为第四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04

海州37处文保单位,蕴含着古老神奇

刘志洲山

宋金交战

战场遗址

位于海州区锦屏镇岗嘴村和酒店村之间的刘志洲山、夹山、哑吧山。遗址有石刻船画6处,刻船13艘,船的大小在50—300厘米之间;有戍守城垣,残长约500米,宽4.7米,并有马面,城垣为巨石垒成,残存地段高约2米。另外在夹山、刘志洲山北坡还有当年士兵留下的“招信军”、“招信前部”、“苏总管”、“安淮军”、“金人”、“金国”及人物、动物、建筑、钟形画像等众多石刻,文字字径约6—15厘米,字体有楷书、行书,画像大小在15—100厘米之间。

从刘志洲山岩画的船的形制、夹山戍守城垣,哑吧山炮台以及众多石刻等大量宋金遗迹来看,刘志洲山即为宋金对峙时期双方交战的战场,船画石刻可能与《宋史》记载的南宋李宝舟师“锚泊东海”与魏胜共抗金兵的事件有关。1995年被公布为第四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05

海州37处文保单位,蕴含着古老神奇

龙洞

摩崖石刻群

海州37处文保单位,蕴含着古老神奇

位于海州区朐阳街道办事处孔望山居委会孔望山龙洞庵西侧龙洞内外壁和龙洞庵后丹崖壁上。龙洞摩崖石刻群共分为二大部分,一部分刻于龙洞内外石壁上,另一部分刻于龙洞庵内及庵后崖壁上。石刻共有20多则,时代从宋至民国,大小、字体各异。石刻群内容丰富,对古海州地区水文、地理、人文、民俗、古迹都有反映,而且大都有纪年,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特别是明安钝题名明确记载了“古圣贤像”孔望山摩崖造像在明代就被发现的史实。另外石刻字体齐备,名家时现,具有书法史研究价值。2002年被公布为第五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06

海州37处文保单位,蕴含着古老神奇

龙祠

摩崖石刻群

海州37处文保单位,蕴含着古老神奇

位于海州区锦屏山之巅马耳峰东南约100米处,海拔429米。龙祠为上下二个天然石洞,经人工加工而成,石刻分布在上洞内外岩壁上。龙祠为宋金时官民祈雨之处,直至清代,香火不断。石刻共有9处,尚有字迹可辨认的7处,其中宋刻6处,金刻1处。石刻内容对研究中国古代史特别是对研究我国古地理、古气象、古生态环境、古民俗以及古代书法提供了可信的实物资料。2002年被公布为第五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07

海州37处文保单位,蕴含着古老神奇

孔望山古城遗址

位于海州区孔望山居委会孔望山、凤凰山。古城沿山脊而建,东西长640米、南北宽550米,总面积约29万平方米。1980年、2000-2004年多次考古调查发现,古城设东西二门,西门保存明显。古城的北城垣沿孔望山山脊修建而成,北城垣墙体基本完整,现存宽度2米左右,高度1-3米不等;南城垣沿凤凰山山脊而建;其北面现保存较好,其中,古城西南角和凤凰山山脊部分比较完整,现存宽度5-8米、高度约4米;东城垣、西城垣则建在两山之间的空地上。以西城垣的保存状况最好,现存宽度10米左右、高度均在5米以上;东城垣除在孔望山东南山坡、山脚留有一段以及在山南果园内保存两个土堆外,其余部分地表已无存。古城垣的构筑方法有三种:西城垣和南城垣西段直接在较平缓的基岩上夯筑而成,城外设有城壕;南城垣中段、北城垣和东城垣的北部均建在山脊或山坡上,其墙体下部用石块砌筑内外挡土墙,内部填土夯实,然后逐层向上夯筑;南城垣外有护城壕,并发现其筑城工具为集束夯,夯层厚度约15-20厘米。有一条宽约5米的道路穿过城垣,连接东西二门。现存有西城门,西城门外还应有瓮城,今已不存。另发现北城垣、南城垣、西城垣外筑有马面。在西城门北侧顶部发现由青砖砌筑的台阶和由城内登向西城门顶部的马道。从城垣断面上显示的叠压关系、城垣底部出土的瓷片、砌筑台阶的青砖以及城垣外筑有马面判断,此城筑于宋代,而且不是行政经济型的城市遗址,而是一座全国罕见的、保存较为完整的宋代军事城堡。1982年公布为连云港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公布为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08

海州37处文保单位,蕴含着古老神奇

塔山古道

海州37处文保单位,蕴含着古老神奇

位于海州区朐阳街道办事处孔望山村吴窑塔山西侧,由北向南穿过林木扶疏、古老幽静的山谷。古道依山地的自然形势铺筑而成。地势低平处铺以块石,斜坡处凿成台阶,高岗处劈成凹槽形路面。路宽2.6米,现长450米。根据古道旁的《新设山路记》石刻,其铺筑的年代为金明昌二年(公元1191年)。塔山古道是我省首次发现的唯一有确切记年的古道,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1982年公布为连云港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公布为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09

海州37处文保单位,蕴含着古老神奇

桃花涧遗址

海州37处文保单位,蕴含着古老神奇

位于海州区锦屏镇桃花村锦屏山南麓桃花涧西侧。遗址坡积物厚约2米,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通过采集和试掘,得到的石器标本有舟状石核、两极石核、漏斗状石核、半锥体石核、刮削器、尖状器、人工石片和小石叶等。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鉴定,这批石器标本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桃花涧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是迄今发现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唯一含有小石叶工业的遗址,对研究古文化的发展和古人类的迁徙有重要意义。特别是有些石核的制作技术与日本出土的石核颇多相似之处,又为中日古交通的研究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材料。1982年公布为连云港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公布为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0

海州37处文保单位,蕴含着古老神奇

二涧遗址

海州37处文保单位,蕴含着古老神奇

位于海州区锦屏镇岗嘴村锦屏山东南麓二涧水库,新石器时代早期至汉代遗址,面积2万平方米。1959年、1960年两次发掘,出土100余件重要遗物和2500余件陶片,内涵极为丰富。出土的典型器物有新石器时代红衣陶钵、磨光石斧、带槽石斧等,还有战国、秦汉的遗物。二涧遗址为探索我国文明的起源和我市海岸线的变迁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2013年公布为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海州还有2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等你来探索发现哦~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陶湾遗址(包括马腰岭)

土船顶遗址

九龙口遗址(包括尾矿坝)

孔望山杯盘刻石

海州东汉二号墓

白鸽涧玄武石雕

海州乡贡进士题名碑

海州钟鼓楼城门

碧霞宫

海州文庙戟门

海州古墓葬群

双龙井

甲子桥

谢家洋房

李汝珍故居

陇海公寓

东亚旅社(含门前石板路)

民主路民国建筑群

新浦银行大楼旧址

封土石室

板浦古民居

精勤书院

国清禅寺中大殿

连云港石穴岩画

锦屏磷矿旧址

海州37处文保单位,蕴含着古老神奇
海州37处文保单位,蕴含着古老神奇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值班总编:王海鸥

专题策划:杨 琴 武 旭

文章校核:杨 琴 刘远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