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军事制度

西周军事制度周王室保持了庞大的军旅。这种军旅,用于宿卫宗周的有六师,称为“西六师”;在成周镇慑东方诸侯的有八师,称为“成周八师”。共十四师,达三万五千人。分封的诸侯国,都有一一定的武装力量。大国一般不超过三军,小国也有一-军。诸侯国的军队,周王都能调遣,实际.上也属于整个周王朝武装力量的一- 部分。

西周的军队,名义上是由周王直接指挥和调遣,重大的征伐,周王常亲自率兵出征。如果周王不亲自出征,则指派重要的卿士统率中军,作为全军的指挥者。

军队的组成,以战车为单位,一辆战车谓之一乘。各级军官,由地位与之相应的贵族担任。最基层的甲士,则由最低级的贵族和平民充任。奴隶则在军队中服杂役。西周军队的主要兵种是车兵。战车一般由4匹马驾挽。车上有甲士3人,随车有徒卒,一般12人,车驰卒奔,簇拥前进。兵器仍用青铜制造,但比商朝有较大发展。出现了兼备戈、矛功能的戟和可刺可斩,便于近战的短剑。甲胄、干盾用皮革制成,缀以青铜泡,更为轻便,并增强了防护力。战马也装备了护甲。还规定有战前检查武器装备的措施。战斗中已采用旌旗金鼓指挥,要求行列整齐,攻伐协调,进退一致。注意了不轻易杀降和掳掠。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不仅对西周建立强大军事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对后世的军事制度也具有深远影响。

军队是西周国家政权的又一根重要支柱,肩负对内镇压异已、守卫疆土,对外征伐和扩的职能。西周军队的最大编制单位与商代一-样然称师,西周金文和《诗经》等文献中屡有提及

《周礼.地官.司徒》云: “五人为伍,五伍为两,五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 按此在师之下尚有旅、卒、两、伍等编制单位。与相应的军事将领按《尚书.牧誓》所说有师氏、亚、旅、千夫长、百夫长等。

郭沫若先生在《周官质疑》一文中说: “师氏见于彝铭者乃武职,在王之近侧,是则师氏之名取诸师戍也”。西周军队的统帅是周王,他经常率领军队亲自出征, 《诗.大雅。械朴》: “周王于迈,六师及之”的诗句以及屡见于史书的昭王南征的事迹即其例子。西周军队的各种主要军官亦往往由周王任命。伯懋父敦铭文记载: “东夷大反,王命伯懋父以西六师、殷八师征东夷”是周王任命伯懋父为西六师和殷八师的统帅。师克盈铭云:“则唯乃先祖考有爵于周邦,千害王身作爪.....今女更乃祖考奡可左右虎臣”,是周王任命禁卫部队统帅的例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